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关于基层审计机关如何抓好整改的几点思考

关于基层审计机关如何抓好整改的几点思考

高国良 耿松儒 邬旗军

当前,国内改革发展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这是一个大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综合监督部门,对促进推动改革发展理应发挥更多的建设性作用,进而维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样一个使命要求审计机关在依法审计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发现和揭示问题,更加注重审计在促进整改规范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通过多年的努力,伴随着审计透明度提高和审计结果公示制度的发展,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规范从幕后逐步走向了前台,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整改规范仍然会是审计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特别是在基层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基层既是政策最终的落脚点,又是理论指导的检验点

一、 围绕中心,及时有效服务党委政府基层审计机关要将审计工作主动置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通盘考虑,集中优势力量,紧紧围绕住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民生建设领域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审计调查和审计调研理念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始终。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发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漏洞和缺失,盯住项目资金流向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关注资金的合规性和质量效益性。比如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些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时,存在贱卖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对此,我们建议政府出台了《国有资产评估处置办法》等规制,通过审计共核增国有资产亿元;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审计中,审计人员行程万多公里,通过到现场测量,深入农牧户调查核实,追缴资金3650万元,归还挪用资金1.1亿元,移送涉案人员33名,市政府采纳审计建议出台了全市生态资金管理办法;2012年对全市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审计,查出未批先建、土地闲置、违法转让等问题土地146宗、17524亩,审计已处理处罚97宗、13289亩违法用地,收缴财政3892万元,促使73户企业9648亩用地合法,收回闲置土地2108亩。这些问题之所以能揭示和整改,很大程度上是审计机关坚决贯彻“围绕大局搞服务,提质增效抓整改”这一思路的结果

二、 依法行政,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审计屡查屡犯问题的发生,有些是现行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但在基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行政、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管理实施责任人、财会人员岗位变换较为频繁,内控管理水平较低,风险意识不高,也是造成屡查屡犯问题的重要因素。对于这样一个情况,仅靠处理处罚来达到审计整改规范,效果不明显,也容易造成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的误解。他们会认为审计处罚以后就没什么问题了,退一万步讲,即便是有了问题也最多“一罚了事”,不会伤及根本。这样的认识在基层不是个例,其负面影响很大。因此,要“对症下药”,从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内控水平抓起。要建立健全财经法律法规定期培训制度,科学设置培训内容,让相关责任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通过培训真正认识到严肃财经纪律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按照政策办事,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违规风险,从主观上规避决策风险和违法违规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而防范于未然

三、 阳光审计,让审计结果更加公开透明审计结果公开不足,也是影响审计整改规范落实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低调谨慎的审计风格,“静悄悄的来,静悄悄的走”。尽管在每次审计的时候,审计人员都会在被审计单位的醒目位置张贴审计公告,也经常到群众中调查走访,收集审计线索和证据。但这个过程之后的结果却“鲜为人知”。近几年,审计结果公示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支持认可,并被称为“审计风暴”。可见,审计结果公开透明已经是众望所归。审计署在2013年的审计结果公告中,将中央部委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一并进行了公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审计结果公开,至少会起到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将审计部门置于广泛的监督下。二是调动了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性。三是促使相关部门单位重视整改和落实整改。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巴彦淖尔市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要公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重大民生审计项目审计结果。人大在听取预算执行审计报告时,要求审计机关将上一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一并汇报,并对整改不到位的事项进行质询。这些做法,对促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规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许多审计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整改,市委、人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 多管齐下,加大整改规范的执行力度
对一个部门或单位而言,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规范涉及的事项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加之,基层审计机关的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突出,单靠审计一家之力搞好整改规范,不免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只有从全局高度着眼,形成整改规范的大格局,才能有效促进审计整改规范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一是要充分运用好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部门的沟通,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在小组内分解整改落实任务,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整改规范的强大推动力。二是加大考核力度。一方面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列入对单位部门工作实绩考核和各项检查评比之中,列入对领导干部个人选拔任用考核之中。审计部门也要主动作为,在给组织等相关部门出具的审计鉴定中,如实反映该单位或个人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另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将整改规范列为本部门、本系统内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让整改规范成为基层审计机关的自觉行动。三是强化对整改规范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监督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定期通报审计整改进度。对整改不力,进度缓慢的相关单位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进行整改。在整改的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定期反馈整改进度,以便及时发现整改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研究整改措施。四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与审计整改规范相关的情况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跟踪检查制度等,促使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 狠抓审计质量,全面提升审计成果的核心价值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特别是旗县审计机关的审计水平还停留在账目基础审计的阶段和范畴,就问题论问题,就数字论数字。缺乏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问题和站在宏观角度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的发展视角和服务意识,审计成果中高端产品少、精品少。有的审计项目质量不高,没有审深审透,审计报告所反映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多;有的审计报告罗列的问题不少,但是真正对被审计单位有深刻触动作用的问题很少;有的审计建议大而化之、空洞平泛,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被审计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而整改规范不仅要求有整改规范的内容,还要有整改规范的实现途径。为此,要通过四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一是抓住发现问题这个难点,突出重点,全面审计。在具体工作中要有“办案”意识,紧紧抓住审计发现的线索,一查到底,将实质性问题充分揭示出来。二是抓住整改规范这个重点,一方面按照边审计、边整改规范的思路,由审计组负责监督落实,要求被审计单位在审计的过程中就开始整改规范。另一方面要在审计结果中提出切合实际且操作性较强的审计整改意见和规范建议。三是抓住计算机审计这个主要手段,将计算机审计广泛运用到项目审计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在数据收纳、对比风险、分类筛选方面的独特优势,帮助审计人员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审深审细和分析整理环节。四是抓住争创“三优”(优秀审计项目、优秀审计组长、优秀审计能手)这个审计抓手,要求所有审计项目,都要按照“三优”标准实施,用实实在在的审计成果强力支撑整改规范的落实

六、 积极运用审计成果,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目前,《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还没有审计整改工作方面的具体条款规定。《国家审计准则》中有审计整改检查方面的具体规定,但也只是约束和规范审计人员审计执法行为的具体行为规范,对被审计单位及有关审计各方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内蒙古自治区研究制定了《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自治区纪委、组织部、检察院、监察厅、审计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和审计成果运用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许多基层党委、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文件。这些重要举措对扩大审计成果的运用和审计整改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实际效果看,审计在促进整改规范中的建设性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一是要紧紧抓住事关地方改革发展全局的问题,抓住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审计,提出的审计整改规范意见要有针对性,不搞“千人一策”。二是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建议可行。在此基础上,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形成有较高价值的审计成果。三是要定期分类汇总审计成果的落实情况,认真研究评估审计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和实际效果,深入分析提炼审计成果,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