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 财政部部长:打造会计工作“升级版”重在发展管理会计

财政部部长:打造会计工作“升级版”重在发展管理会计

加快推进管理会计改革,是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决算评价和加强事业单位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工作上层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会计分支。
按照目前管理会计学理论,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服务对象方面,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为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而财务会计虽然对内、对外都能提供有关企业基本的会计信 息,但主要侧重于对企业外部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属于“对外报告会计”。二是在工作重点方面,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是面向未来,能动地利用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属于“经营管理型会计”;而财务会计工作重点是面向过去,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属于“报账型会计”。
三是在程序与方法方面,管理会计对企业自身服务,采用的程序与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而财务会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有较固定的程序与方法,并受会计规范的约束。总之,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在预算管理制度、税收管理制度和财税体制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会计改革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会计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支撑、支持和促进作用,必须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进行改革和升级。如果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在于推动经济转型,那么,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的重点就在于大力培育和 发展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内部管理需要,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成本管理、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
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有助于提振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进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更加科学、全面地衡量企业和单位的绩效,加强市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进而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进而促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管理会计应用广泛,成效明显,积累了一些经验。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通过发布管理会计公告等方式,建立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引导各单位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二是通过推行管理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等方式,建立管 理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引导各单位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三是通过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总结提炼管理会计案例示范等方式,促进管理会计人才素质提升。据了解,在这些国家,具备管理会计师资格的人员往往更受到企业青睐,越来越成为聘任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的重要参考。
在我国,管理会计也有不少成功探索和有益尝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发展管理会计的呼声很迫切。但是,我国管理会计现存在理论体系缺乏、工具方法应用不广、专业人才匮乏、信息化支撑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尤其是管理会计人才匮乏,成为制约管理会计发展的瓶颈。
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我国管理会计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全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管 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争取在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师,为全面提升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服务。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国管理会计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我希望各相关方面要紧紧围绕管理会计发展,创新行业服务。
要主动融入管理会计改革,积极发挥智库、宣传和推动作用。要研究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索继续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研究构建中国自己的管理会计标准体系,研究管理会计资格认证制度等。通过发展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推动会计工作由核算向理财、管理和决策转变,推动会计人员从单纯的记账者向理财者、管理者、决策参与者提升,促进会计人员社会公信力、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本文摘自作者在2014年2月20日举行的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