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为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经营环境,一种基于价值链管理的成本会计得到推广与应用,但就其目前实施的效果还不甚理想,已严重制约到一些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本文专门针对在价值链管理下,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涵义理解,掌握要领及实务操作作了简要阐述,旨在于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关键词】
价值链;企业;成本会计;内部管理;探讨
1 引言
在新的时期,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使过去那种在市场中靠单打独斗的经营行为,能赢得胜利的机率是越来越小。因此,为适应新环境,获得较为满意的竞争效果,企业应以自我为中心,联同对应的上下游企业,通过整合资源,依据集群式的协同作战,达到风险同担和收益共享,这也是时下盛行,并得到深入发展的一种全新概念的价值链管理。
但它的出现,导致了原有传统成本会计在当前环境中,显现出强烈的不适性,暴露出如:成本对象范围狭窄,成本信息不准确,成本控制思想局限,成本控制目标片面等一一缺陷问题,严重制约到本企业的经营发展。从目前推广应用的实施效果来看,大多数企业在基于这种价值链管理下的内部成本会计,其运作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欠缺。在此,本文将对其作出有效探讨,并分享给广大行内同事,以期共同促进和提高在价值链管理下,企业内部成本会计的理解与实务操作和应用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性的向前健康发展。
2 价值链管理企业内部成本会计的相关概述和掌握要领
2.1概念界定
所谓的价值链管理,就是倡导企业以自我为核心,从协作作战的策略角度出发,把与其在业务运作上相互联系的上下游企业集中在一个整体的价值链上,形成网络系统,以期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实现市场竞争力提高。其有三点显著特征,分别为:获得更大市场竞争力;消除价值整条链上不增值环节;打破原有内部成本会计管理界限,由交易变成协同合作方式。
在价值链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是指企业以顾客满意和赢得竞争优势目标为前提条件,通过对价值链上本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等各环节分析、核算、考核等系列成本的科学管控,最终使价值链达到最优,在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同时获取更多利润。
2.2操作要领
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实施价值链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对全面提升本企业自身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显现的特别重要,但需要掌握到在价值链管理下的内部成本会计实施过程中的操作要领,方可见到显著成效。一是要紧密结合战略成本管理,依据其紧盯的市场来完成对资源配置,工艺设计和作业流程改进的重构,达到降低甚至消除非增值成本,从而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差别化企业价值链,获得发展有利机会;二是要与全面成本管理紧密结合,采取针对性强的方法操作,体现出系统工程的三全管理,即:过程、方位和所有人参与,包括多样性的方法,从而帮助全面成本管理的得以实现,比如:价值链管理的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在进行整合分析时,就需要贯穿本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全过程,实现与成本管理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三是须结合标准成本管理,来作为价值链管理企业内部成本会计的实际成本,通过对直接材料和人工等,采用标准成本管理的计算与控制,寻求到单项作业消耗成本的降低方法和发挥出最大能力。四是须以全面预算管理的销售预算为价值链管理企业内部成本会计的预算编制起点,并划分出基础静态和弹性预算,前者是对未来内部成本做出对应的预测,后者是预测内部成本变化时相对应的内部成本。五是须结合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的目标成本管理要求,使企业最终成本能够满足所期望的利润,避免高于市场客户所愿支付的价格。如:通过对企业价值链上游企业的环节分析,来设定本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各作业流程,同时以强化高效、消除不增值为目标,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使企业保持自己的盈利。
3 实施价值链管理企业内部成本会计的实务操作
实施价值链管理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是发生在企业内部,与上下游企业交易无关,因此,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是整个作业成本管理涉及的材料价款、生产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内部经营管理成本费用等内容集合,下面将重点探讨内部作业成本会计的实务操作。
首先,应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坚持两个价值链分析角度,一方面要从企业角度出发,考虑通过顾客价值获得更多利润;另一方面从顾客角度出发,通过作业尽可能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
其次,建立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责任中心,此种模式摒弃了原有传统以分厂、部门,或车间等为责任中心的做法,重新建立起一种以顾客、股东为基石的价值链责任中心,这也是实现战略的关键。
第三,待责任中心建立并划分完成后,应建立基于价值链责任中心的控制标准,此标准是动态的,不同于以往传统责任中心标准的制定,目的在于更好应对本企业战略或价值链改变时的情况,确保能够及时满足最新条件或新的环境。
第四,应当设定从最佳、属性、设定、到既定等4 种动态标准,并随环境不断变化也不断变化,以便更好的激励员工,进一步改进作业成本的管控。比如:对作业实际成本与既定标准有差距时,要继续对未利用作业能力的差异大小进行测算评估,分析比较流程具体耗费和标准时间,流程最终质量与要求质量,作业成本与预期标准,有无不同和多少差异,如实际结果远没达到既定标准的,应立即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之道,避免下次重复出现。如实际结果和既定标准不相上下时,就需要对既定标准进行改变,向最佳标准逐步逼近,
第五,通过上述结果,充分评价责任中心,奖励好的,惩罚差的,同时还要通过差异性,清晰了解未来发展方向。如因资源原因导致作业成本增加的,需优化价值链上的供应商;如因顾客原因导致没有能够利用作业能力的,需优化价值链上的顾客;如是本企业内部的问题,需要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
总之,价值链管理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是整条价值链上最为核心的部分,做好它的管理,对提高企业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确保本企业的长久性发展,以及现代成本会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广大企业财务工作者应加强在实务操作中多领悟,多摸索,多总结,走出一条正确的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马晓东.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2] 王绪增.企业价值链会计的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
[3]王大伟.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研究,2012(10)
[4]张华平.价值链会计业务流程控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
[5]张珂.基于企业间成本的供应链成本核算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