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如班级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教师笔记本电脑、录播教室等)。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更新完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固定资产也不断增加。然而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产,充分发挥这些资产的使用效益却成了管理者的一个新的课题。
下面就目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如何加强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一)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易导致资产流失目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主要由总务处负责。然而,总务处负责全校所有的后勤管理工作,事情多、繁、杂,所以很少有较多的精力去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系统的管理;且由于总务处人员较少,普遍存在一人兼职互不相容的多岗位现象,如存在采购、实物保管一人承担,验收、入账、实物保管一人负责现象,缺乏监督制约机制;还有资产借还手续不尽规范,存在管理漏洞,部分资产(如照相机、手提电脑、摄像机等)去向不明,不能断定是公用还是私人占用。上述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二)部分资产产权不明晰,导致资产不完整部分县区由于教育体制上划原长期以来,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购轻管、重财轻物现象,学校也不例外。在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的前期阶段,学校领导普遍相当重视,但一旦完成建设和设备采购到校以后,无论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员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都比较淡薄。部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虽有管理制度却不实施,形同虚设。上述现象容易导致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四)使用效益低下,造成资产浪费随着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教师笔记本电脑、录播教室等大批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在学校随处可见。然而,部分学校的这些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并未真正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在日常的工作检查中不难发现部分学校的计算机房桌面、实验桌布满灰尘,说明其并未经常使用。在个别学校的仓库里还会发现整箱整箱的仪器、设备尚未开封过。此外,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或每隔若干年都会根据生源变动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如拆并教学点等),也会使大批资产闲置,造成很大的浪费。
二、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学校首先必须建立由校长或分管校长任组长、总务主任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资产配置、调配、处置等决策工作;其次,学校必须指定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入账、保管、核销工作;再者,学校须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学科老师作为负责相应资产的保管员(比如:信息技术老师负责计算机教室设备设施保管、实验老师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保管、音乐老师负责音乐器材的保管等等)。各层级、各科室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明晰产权,确保学校资产完整针对部分学校资产由于体制上划等原因造成产权不清晰、游离学校账外的情况,学校应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与账面情况进行核实,对确实存在账外资产的,应上报主管部门,并由主管部门与乡镇、建设、国土等部门衔接,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相关资产的产权,确保学校资产完整。
(三)完善固定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学校应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政策法规,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1援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制度。根据财务部门当年资产配置预算,由需求部门根据实际提出需求,总务处调查核实后汇总编制采购计划,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批,重大的设备购置需集体决策。总务处根据批准后的采购计划进行分类,属于政府采购目录的由政府采购中心负责采购,不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内但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实行公开招标,限额以下的由学校组织招标小组自行采购。学校应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小组,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2援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学校应对入账的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明确各项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并由相关部门和学科老师进行保管。3援固定资产使用维护制度。学校应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维护制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相关台账,记录各资产的供应商名称、采购日期、质保期等相关资料,对于质保期内的设施设备由供应商进行维护,对质保期以外的设施设备自行联系相关供应商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各项资产能正常服务于教育教学。4援固定资产处置制度。学校应建立固定资产无偿调拨、出售、投资、报废、报损等制度。对报废、报损的资产,应根据各资产的使用年限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置,对需提前报废的或者使用不当或保管不力原因造成的需分清责任,报学校固定资产领导小组审批,该赔偿的赔偿,然后再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
(四)建立资产使用考核机制为提高学校资产使用效益,特别是一些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教师笔记本电脑、录播教室等大批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情况,学校必须建立相关考核机制,通过考核、评比、竞赛等方式将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比如与教师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绩效工资等挂钩。
(五)加强监督学校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成立由分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员组成的固定资产清查小组,每一学年对固定资产清查一次。并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分清责任,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教育局内审部门应定期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督促学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并对管理不到位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
(六)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学校固定资产多、管理难、工作任务重和传统财务软件无法承担固定资产管理全部工作等特点,中小学可利用信息系统对资产进行管理。学校可以购买资产管理系统或者要求软件开发商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校产管理系统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该系统不但要能提供完备的固定资产账卡管理功能、账表查询功能,还要实现从资产采购、使用、维护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的系统管理,使学校既能快速查询资产整体情况,还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作者:李红 单位:德清县教育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