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行政预算管理论文 > 四川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工作强力推进

四川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工作强力推进

当前,我省正处于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的关键时期,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正在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意味着城镇规模的扩张,更应当包含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党的十八大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定位,为社会资本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竞争性领域社会资本的表现日益抢眼,同样,在公共服务领域也能大有作为。PPP模式具有独特的运作机制,开辟了社会资本进入公共领域的新通道,有利于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正基于此,四川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积极稳妥地探索推进PPP试点。在此次现场签约之前,PPP项目已在四川各地“开花”。
“五个一批”稳推进
  四川PPP试点项目涵盖供水、环境保护、公共交通、道路交通、医疗、养老、教育、文体场馆、保障性住房等九个公共服务性强、社会影响面广、事关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聚集形成了“五个一批”格局,即已签约一批、集中签约一批、近期签约一批、推介发布一批、项目储备一批。
  ——已签约一批:在省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地方政府积极行动,认真筛选项目,依法寻找合作伙伴,充分论证和磋商合作协议,在双方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已签约项目62个,成为我省先行先试的PPP项目,总投资额约227亿元。
  ——集中签约一批: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已达成合作共识,在现场签署合作协议的项目共28个,总投资额约404亿元。其中,供水项目3个,环境保护项目17个,公共交通项目2个,道路项目1个,医疗项目1个,文体场馆项目1个,其他项目3个。
  ——近期签约一批: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需对合作协议作出进一步磋商,待达成一致意见即可签约的项目14个,总投资额约198亿元。
  ——推介发布一批:经业内专家和行业主管部门认真审查论证,评选出运用PPP模式条件基本成熟,可面向社会公开推介发布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项目共264个,总投资约2534亿元。其中,供水项目34个,总投资80.83亿元;环境保护项目93个,总投资135.02亿元;公共交通项目14个,总投资277.50亿元;道路交通项目30个,总投资1,393.27亿元;医疗项目15个,总投资33.14亿元;养老项目11个,总投资49.29亿元;教育项目37个,总投资95.84亿元;文体场馆项目10个,总投资24.20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4个,总投资56.67亿元;其他项目16个,总投资388.48亿元。
  ——项目储备一批:全省PPP试点示范项目库已初步建立,收集项目566个(含推介项目),总投资额约5280亿元。
紧抓“四点”探路子
  “五个一批”的顺利推进,有赖于各地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PPP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和积极行动,更得益于前期的宣传、培训、指导和推动。省财政厅以深化认识、发动引领、划界选项、建规立制、履约保障为工作路径,围绕“四点”抓实各项工作。
  一是以机制建设为着力点。成立了厅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推进工作方案和指导意见,搭建推广运用PPP模式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
  二是以宣传培训为关键点。通过政务平台、信息报道、编印手册等方式开展广泛宣传,并邀请财政部、国际金融组织、知名咨询机构、项目运营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等专家,对全省财政系统和行业主管部门约2000人进行分批次培训,帮助地方准确把握运作要求。
  三是以政策引导为支撑点。积极着手研究财政支持政策,并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和借助专业机构力量,研究操作规程,为地方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
  四是以项目示范为突破点。面向全省筛选一批成熟度较高、示范性较强的项目,建立全省PPP试点示范项目库。以项目示范为突破口,推动PPP模式试点工作。
政策引导护好航
  为有效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四川财政还积极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创新方式,加强引导。一是省级财政设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专项资金,用于对全省重大示范项目前期费用补助、建设融资成本费用补助、运营补贴,对推进PPP工作成效显著的地方实施奖补。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绩效作为定向财力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的分配计算因素,并以贴息、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向PPP项目倾斜。支持地方政府推广运用PPP模式,将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融资平台项目转化及其存量债务化解等情况作为均衡性转移支付促发展资金的分配计算因素。二是建立引导投资基金。财政资金采取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并引导相关企业或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专项用于投资PPP项目的基金,吸引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其它社会资本参与,并鼓励各类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基金参与PPP项目投资、建设,丰富和完善投融资渠道。
  ——多向支持,激励投入。一是鼓励金融担保机构参与。金融机构向PPP全省重大示范项目给予融资支持的,省级财政根据贷款增量按利率水平给予一定奖励,对新增贷款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完善省级国库现金存款配置机制,将PPP项目贷款增量作为计算参与银行国库现金存款的重要因素。鼓励担保机构开展PPP项目融资担保、再担保业务,对为全省重大示范项目提供担保,符合低费率条件的,财政给予一定费用补助。二是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将运用PPP模式化解城市供水、道路、环境保护、公共交通、医疗养老、学前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存量债务的情况作为分配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的重要依据。
  ——大力保障,形成合力。一是做好预算保障。对PPP项目必要的政府付费、运营补贴纳入预算,在年度预算中分类安排落实,并根据当地中长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实施PPP项目的企业从事供水、道路、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按规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对残疾人等福利机构提供教育、养老服务收入,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收入,文体场馆经营所得的门票收入,按规定可免征营业税。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按规定可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将旧房转变为保障性住房房源的,按规定可免征土地增值税。
再接再厉促突破
  在“五个一批”的成果基本上,财政厅拟围绕项目示范,从宣传指导、建规立制、规范管理等方面实现PPP模式推广运用工作的新突破。
  ——开展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深入有效的宣传,增进共识,汇聚合力,营造良好合作氛围。更好吸引社会资本,发挥社会资本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服务质量,拓宽社会资本发展空间,达到“1+1>2”的效果,更好满足多样化社会公共服务需求。
  ——建规立制、抓好落实。结合财政部工作要求和我省实际,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继续深入研究PPP项目适宜的财政投入方式、财政支持政策,完善财政补贴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文本等工作。研究建立项目信息动态反馈机制,明确跟踪事项、服务重点和协调方式,有效推动试点项目落地和实施。
  ——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以项目发起为起点,从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采购程序的竞争性、社会资本的真实性、运作方式的合理性、交易结构的适当性、财政承受能力的持续性等方面做好项目论证和审核。根据中长期财政规划和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财政支出,对政府付费或提供财政补贴等支持的项目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制定统一的项目名录管理制度和财政补贴支出统计监测制度,健全纠纷解决和风险防范机制,依法严控政府或有债务,形成透明、可问责、专业化的PPP项目监管体系,切实控制和防范财政风险。
  ——跟踪项目,履行合同。对已签约项目及时跟踪,指导、督促双方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切实履行合同责任,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按照约定的收益分配机制,保障社会资本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对示范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定期组织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定价调价的重要依据,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依法公开充分披露项目实施的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本刊编辑部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债务金融处提供资料整理)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