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诸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及从严治党、从严治国、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等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从而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医疗卫生系统作为关系社会民生的重要部门,也面临着全面深化医改的重大任务,新时期的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常态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十八大以来,我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国家层面及浙江省陆续出台了一些实质性的改革政策和举措。县以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进,通过体制及机制改革,打破以药养医机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强成本管控,探索混合所有制办院模式等,目的是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这将是卫生行业各项工作所面临的新常态。
(二)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推进。2012 年以来,配合财政体制改革及管理创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等陆续实施,新制度强化了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服务于财政管理的思路,并通过报表审计等监管手段,强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因此,更加规范、严谨和精细的财务报告体系将是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新常态。
(三)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2014 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开启了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指导意见必将推动各单位在规范财务会计工作的同时,加强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注重会计工作在单位内部决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管理会计正以崭新的姿态改变传统会计思想,重构未来会计格局。
(四)大数据时代的新常态。大数据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及各个职位。大数据的应用,预示着新一轮生产率增长浪潮的到来。大数据除了具有数据庞大的特点以外,还有数据种类繁多、变化速度快以及较高的准确性的特征。在这个数据充斥的时代,以数据记录、加工、反馈为主要职能的财务工作愈发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卫生行业来看,财务部门需要应对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如何管理好、利用好大数据将是今后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常态。
(五)新的财务生态已经形成。十八大以来,中央密集出台了“八项规定”“四风建设”等深得民心的举措,重拳反腐,相应财经纪律、制度和具体规定也陆续制订出台,对财务监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财务工作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二、卫生事业财务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医改的挑战。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主线的公立医院重组、改制、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及联合体、集团化、分院、国际合作等多种改革模式及管理模式不断出现或被提上议事日程,对财务人员的宏观环境、政策把握能力及财务筹划能力提出挑战;同时,随着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深入,卫生事业单位必须要更加注重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业绩评价与考核等现代财务管理办法的应用,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更加全面的业务技能。
(二)会计工作在反映、监督职能基础上向参与决策职能转变的挑战。这一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对财务人员主观能力的挑战,包括综合判断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等;其次是对单位数据处理客观条件的挑战,财务人员参与决策必须以数据说话,大量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是做好决策支持的基础,因此如何提升信息化水平,将是财务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财务报表向综合报告转变的挑战。财务会计信息主要对外服务,有固定格式和内容规定。管理会计信息则主要对内服务,没有固定模式,包括预算报告、成本绩效报告、经营情况、投资分析报告、财务风险报告等,需要财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管理意识与业务水平的提升。
(四)财务风险增大的挑战。首先,随着医改的深入,原有的体制和制度平衡被打破,流程被改造,如何控制好改革中的财务风险,是财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其次,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创建,原有的流程及管理模式被打破,在实时化、网络化、系统化的信息系统中,如何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的风险如何控制,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加强风险控制,如何建设好、运用好、控制好信息系统,将是财务人员在风险管理上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
(五)监管责任不断加重的挑战。十八大以来,随着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更多的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指令式的管理将会减少,监管式管理将不断增强。从卫生事业单位看,卫生、财政、税务、物价、审计等政府部门均从不同程度上加强了监管,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转变观念,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管理,在管理上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三、如何应对挑战
(一)适应新常态对财务管理者的基本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价值观和操守、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必要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培养自身的系统思维、战略思考及战略规划的能力。要全面了解与掌握法人治理、理财、预算控制、风险管理、会计管理等体系、程序与方法。
(二)遵循财务管理规律。一流组织靠治理结构,财务组织的治理关键要靠制度建设。要特别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要合理设置财务机构,明确职能范围,科学分配工作权限,岗位分工既要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又要做到人尽其才,提高效率,把好质量。在资金安全上,做到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并重;要通过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参与决策等事前、事中管理手段,增强资金调配能力。
(三)把握好宏观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格局的变化均会对经济运营及成果产生影响。作为一名财务人员特别是财务主管人员,必须要有战略眼光和大局观,因此必须关注世界及国内的政治、经济等环境。作为一名在医疗卫生行业工作的财务人员,还必须有针对性重点关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从战略高度去思考、把握并解决财务问题。
(四)全面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国家的财政、税收、金融、货币政策,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财经制度、会计制度等,以及卫生行业的相关法规、政策和文件,是作为一名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内容,是正确开展工作的保证。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成为一名业务上的行家、政策上的专家。
(五)转变职能,充分发挥财务职能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浪潮及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越来越需要、也是越来越可能让我们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和传统的管理思路中跳出来,从为外部服务为主的财务会计工作转移到为内部管理、决策支持等管理会计工作上来,把工作重点向战略规划、决策支持、绩效管理及风险控制方向转移,进一步提升财务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六)具有信息管理能力。运用信息化工具解决会计问题,是提高财务人员决策支持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实时、互联互通的会计信息系统,有助于我们从海量的运营信息中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并做出科学的决策。实时、互联互通的会计信息系统,还有助于我们通过实时的流程管理及指标预警系统,加强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防范风险的发生。要有对信息的综合管理能力,从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到反馈信息,需要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职业敏感性、洞察力和归纳整理能力,较强的会计业务能力和逻辑能力,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
(七)树立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理念。这是由会计工作的特点所决定。会计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我们更要关注数据所反映的经济实质,用业务的语言看财务问题,看到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画面,避免就财务谈财务。财务人熟悉业务是一项必要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