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 技术革命条件下企业动态预算管理模式管理会计在财务公司预算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技术革命条件下企业动态预算管理模式管理会计在财务公司预算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将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工具之一。随着全球一体化加速,超越时空的资源配置变得普遍而频繁,使社会交易关系越来越复杂,市场波动、政策调整,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影响。同时基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的差异性,一方面,技术进步、信息透明,使企业获取市场信息和行业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使决策更有前瞻性;另一方面,“通常而言,较多的信息意味着较少的不确定性。但两者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AICPA/CIMA《全球管理会计原则》2014第一版,以下引号内的引言均自同一文件),“过量的信息,若没有被释放掉,实际上反而会削弱一个组织。……太多的组织发生因错误决策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成本。”从而也给企业的持续经营和未来安排带来挑战。本文拟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探讨信息化时代运用管理会计思维,尝试非银行金融企业经营预算管理(以下简称“预算”或“预算管理”)的方法和路径。


一、实务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现状在实务中,一方面因为预算管理被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依据,因此常常成为经营层与决策层博弈的筹码;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和政策的不确定性,预算的评价作用也往往流于形式,很难真正起到管理、控制、协调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技术落后,传统预算管理是建立在既往静态数据和预设环境基础上的分析、测算、确认,而企业是在现实动态的经济生态中,不断面对和克服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实现持续经营和发展的目标。二是观念落后,缺乏动态理念及对企业运行中各种交易数据的多维度、相关性的理解及信息处理能力。三是协同缺失,将预算仅仅看作是财务工作或财务部门工作,没有“全面、系统”的概念。

(二)问题目前财务公司预算沿袭传统的静态预算理念和编制方法,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时点”数与“期间”数差异。一般预算通常是“期间”(1 个会计年度的收入)、“过程”(市场营销、现金配置、成本费用、投资收益等内容,并辅以投融资管理和风险控制等)、“目标”(相关经营绩效指标)的组合,最终归结为静态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其特点是:以过去预算年度的静态指标体系为起点,加上各种预期,建立新预算年度的静态指标。但作为金融行业的财务公司,因收入来源于“日均存款”、“日均贷款”、“头寸控制”等动态资源及对资产、负债的结构性安排,该等指标与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核算数据并不一致。因此,财务公司的预算如何与一般企业的预算对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非对称博弈。传统预算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通常是基于若干“假设”提出预算目标。出于投资者和经营层之间的不同角度和利益考虑,加上现实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预算往往异化成“讨价还价”的过程和结果。改变这种“原始方法”的有效路径,就是借助技术和网络,营造投资者和经营层的“信息对称”环境,结合企业营运特征,尽可能消除“不确定性”。三是静态预算与动态经营偏离。预算作为未来经营目标,在对应的经济活动期前或经济活动初期已经固化,而经营活动却是一个持续过程,面对客观存在、不断变化的政策、市场因素,静态预算如何与动态经营保持链接,即时反映经营状况、即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即时分析、评价、调整预算效果,是过去手工操作时代传统预算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


二、改进思路与方法现代企业经营和市场交易是建立在“主体”“时间”“地点”和“过程”的“四维空间”之中。从上世纪40 年代末计算机诞生,到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财务公司依托的现代集团企业一般都已经搭建起统一核算系统、预算系统、资金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业务系统;同时,为应对经济波动、加强管理的内部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等制度框架已经建立,核心企业的集中资源管理、集中融资操作和资源优化配置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信息时代的技术条件结合管理会计方法运用,完全具备了对企业跨时空交易及其过程进行精确记录、计量的能力,预算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创新也完全具备了超越“平面”、“静态”的客观基础。

(一)改进思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动态预算架构。首先,树立现代企业动态预算理念。充分认识预算管理是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过程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这个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比较、分析,从而即时指导、改善、调整经营活动,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其次,将管理者的思想、技能嵌入计算机系统,运用系统对“超载信息”进行处理,用“结构化的方案来解决非结构化的问题”,使数据信息成为经过分析、理解、解释和沟通过的知识,并确保预算编制、执行、反馈、分析、评价、调整的时效性。

(二)方法路径结合财务公司的金融行业特征,我们考虑在传统预算方式基础上,引入动态约束条件,以实现“四维空间”中的预算管理。具体做法是:第一步,以财务公司的收入来源———“资金归集”和“经营环境”为起点。一般情况下财务公司的母公司对成员企业的控制力,决定了财务公司的资源占用和配资规模,是影响“资金归集”的关键因素;政策利率、市场利率以及金融监管政策决定了财务公司的运行能力,是影响“经营环境”的重要因素。第二步,对成本、费用按习性分类,并以过去历史经验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存款(或现金)资源的边际收入(在已有的存款规模或资产规模基础上,每增、减1 亿元资产或存款对营运收入的影响程度,或称为“存款资源产出率”)和收入利润率。第三步,引入连续、公开且与财务公司资源占用、资源运用效率相关性较强的市场利率报价或特定指标(如1 年期shibor均值、或特定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年平均值等),并与决策层和股东沟通、确认。第四步,将前述边际收入构成的“存款资源产出率”与选定的市场利率报价比较,生成相应的“收入约束系数”,作为财务公司预算收入控制的关键指标;同时,结合收入利润率确定“每亿元存款资源”应产生的利润总量。第五步,预算期末,比较内、外部因素变动对利润总量的影响,评价财务公司业绩。例如:预算编制日,某财务公司在前一预算年度(或前若干年)资源规模(存款或资产总额)条件下,每亿元存款(现金资源)的边际收入和利润分别为450万元、400 万元,则其“存款资源产出率”即为4.5%,收入利润率为88.89%;与此同时,某一连续、公开的市场利率报价的年平均水平为5%。则财务公司的“收入约束系数”和预算收入、预算利润分别为:收入约束系数=存款资源产出率(4.5%)衣市场利率报价(5%)=0.9(1)收入利润率=边际利润衣边际收入=0.8889预算收入=日均资金归集额伊市场利率报价伊收入约束系数(2)预算利润=预算收入伊收入利润率(3)在上述预算管理思路和方式中,财务公司年度预算执行过程可能出现如下情形(下表):

三、小结财务公司预算管理方法的改进,其效果从技术层面看,一是基于财务公司的内部性特征,通过在历史经验数据基础上建立内、外部约束指标,区分主、客观因素,避免传统预算方式自然产生的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冲突,同时消除利益相关方对未来“资金归集”、“市场利率”不确定性造成的盲区,客观、公正地评价经营者的责任与能力;二是基于企业持续经营的动态性,将预算“绝对数”指标转换成“相对数”指标,并与连续、公开的“客观因素”关联,便于财务公司在技术条件下,即时对资源运用结构与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使预算编制、反馈、决定更具可操作性,预算执行保持动态性和连续性,预算结果比较、评价更体现客观性。从观念层面看,一是通过预算方式创新,转变管理者的企业管理观念、提高现场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对不确定性的应变能力;二是认识技术革命与数据价值的关系,激发管理人员运用技术手段发掘数据、集聚数据、分析数据,将数据转化为价值,从而提升企业价值的能力;三是理解现代社会“信息超载”的现实,学会利用“结构化”方法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另外,财务公司动态预算形成机制的实践,对类似市场化运作的公共基建类(如高速公路营运、城市供水供气等以成本中心为导向的)企业具有现实意义。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