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 大竹县抓好农村会计培训工作达州市“农业会计培训”课题组

大竹县抓好农村会计培训工作达州市“农业会计培训”课题组

大竹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辖50个乡镇、442个村(居委会)。从2009年开始,大竹县财政局坚持“立足长远、注重实际、解决问题、惠民富民”的培训思路,连续6年进行财政支农政策及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累计培训8512人次,大大提升了乡镇财政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政策业务和职业道德水平,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确保培训稳步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是办好培训的关键。一是强化组织机构。县财政局成立了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和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的相关事宜,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领导。二是强化绩效考核。将培训工作纳入县乡财政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对组织实施培训效果显著的乡镇给予加分,对培训任务不落实、组织不到位的予以扣分。三是强化部门配合。财政部门与农业、农经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负责培训前的调研、课程设置、教师选配等工作,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规划,确保培训措施到位
  搞好规划,形成制度,是办好培训的前提。一是制定规划。先后于2009年和2011年两次制定《大竹县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三年规划》,对培训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组织实施、培训经费、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二是注重落实。每年均制定《大竹县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实施方案》,下发到乡镇、村(居委会),具体明确当年培训的对象、时间、内容、教师、责任等,县、乡、村按培训方案明确任务、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精选师资,确保培训质量提升
  办好培训班,教师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是精选师资队伍。在全县范围内精选了一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工作经验、教学经验的业务骨干担任授课教师,并选派这些授课教师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师资培训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保证培训质量。二是做实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际、实用、实效、解决问题”原则,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民身边发生的事情、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等,既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又讲做人道理和职业道德,讲出农村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的心里话,使他们受到教育和启发。三是注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课后,要求教师将课件上传共享,供学员下载、点评,对点击率高的给予奖励。
  (四)保障经费,确保培训顺利开展
  经费保障是办好培训的助推剂。全县每年用于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经费达80万元以上,其中县级财政预算20万元,主要用于13个培训点的补助和教材、仪器设备的购置。每个乡镇要列出1~2万元的培训费用,专门用于村(居委会)学员的误工费、车船费、住宿费等。6年来,全县累计培训经费达到近500万元。
  二、创新举措
  (一)成立代理核算中心,保证参训组织到位
  农村财会人员不同于机关干部,分散性、流动性较大,参训人员组织难问题需要有效解决。一是成立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2011年县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全面推行代理服务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50个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二是配备工作人员。每个乡镇“核算中心”配备2~3名工作人员,村(居委会)设一名报账员。2014年,全县50个乡镇有167名“中心”工作员,乡镇平均3人以上,442名报账员,一村一人。三是明确职能职责。“核算中心”五项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四是确定待遇。2013年11月28日,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下文,再次明确“核算中心”人员,享受与财政所一般干部同等的工资与福利待遇,未经财政、农业主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动,工作经费纳入县乡财政预算予以保证。五是建立责任追究制。明确对报账员、村(居委会)、乡镇主要领导不能完成培训任务的责任。村级“核算中心”的成立,有效地解决参训人员的组织问题。
  (二)自编教学教材,保证培训贴近实际
  学什么,是否紧贴实际,能否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办好培训的核心。大竹县每年对课程的设置,尽量做到实用、管用,确保形成知识体系。每年初,由县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人员、授课教师到(乡)镇、村进行专题调研,对调研情况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培训内容,自编教材,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6年来,每年培训的教材有一半属于自行编制的教材。如2009年,针对基层干部渴望全面了解财政支农政策的问题,组织力量自行编著了《大竹县财政支农政策汇编》小册子,印制了2万册,这本教材比2011年中华函授学校出版的《财政支农政策解读》更贴近大竹县的实际,操作性更强。又如2012年,针对乡镇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刚刚成立,及时组织人员编撰《村级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汇编》作为培训内容,编辑制度16个,设计工作流程图4个,账表11个,以及6项操作规范,内容丰富详实,操作性强,很受学员欢迎,周边县市、外省都来参观学习。
  (三)下乡现场教学,保证培训达到效果
  大竹县属于丘陵山区县,难以集中到一个点进行培训。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培训方案,主要采取下乡培训的方式进行,以原区所在地的中心镇为培训点,分批次、分片区到中心镇进行培训。全县共设立13个培训点,50个乡镇、442个村(居委会)的培训对象,分别就近到13个点参加培训,县上组织授课教师到13个点进行流动授课。这种培训方式符合我县农村实际情况,能有效保证参训人员按时参加学习,又减少了培训经费开支。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保证培训丰富多彩
  经过多年的摸索,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进行教学,授课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吸引力强。一是购置移动多媒体教学用具。培训点设在哪里,多媒体教学工具就搬到哪里,做到了内容丰富、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二是将收集好的课件,直接向学员播放学习,解决了基层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群,将教师讲课的课件共享,供学员下载并学习交流。
  三、主要成效
  (一)进一步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
  通过培训让农村干部和财会人员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近年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做到明白政策,懂得操作方法,并通过宣讲让广大农民了解掌握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的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如2013年,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到2014年底,全县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97个,规模经营土地面积87308亩,其中:专业大户484户,联户经营24户(专业大户联户经营统计口径为流转、代种耕地20亩或荒山50亩),经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70个,比2013年底增加了80个;经县工商局登记注册家庭农场达到21个,比2013年底增加13个。
  (二)进一步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素质
  培训中,除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进一步强调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参训人员为用好管好支农资金、发挥其“参谋”作用。通过培训,农村财会人员进一步明确会计工作规范化要求,掌握会计业务技能,提高了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为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推动民主理财和村级干部的廉洁自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工作信心
  由于乡村和农户对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理解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效果。这也恰恰反映了政策从出台到落实,再到具体的执行,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每个环节都有培训的必要,2014年,我们不仅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作为培训内容,还把农村“运维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作为培训内容。通过培训学习,参训人员学到了一些新知识,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压力感和依法理财、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自信心。
  (四)进一步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为解决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2012年对乡镇镇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有针对性地业务培训。各乡镇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做到了“五个统一”和“一个规范”:即统一会计核算,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会计技术手段和财务软件,统一财务公开办法和要求,统一规范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规范收支凭证和内部结算凭证及账、证、表格式。改变了过去农村账务杂乱、财务混乱、无票无账或包包账的局面,实现了农村资产保持增值,财政支农资有效使用,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党群干群关系有效改善。全县近年未发生一起因农村财务管理不善,资产、资源处置不当引起的群众信访案件。
  (课题组成员:胡若东、徐玉祥、李晓军 达州市财政局;胥廷武、黎银河 大竹县财政局)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