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对比变化浅析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对比变化浅析

随着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旧的《高校会计制度》日益显现出落后的局促,不能客观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收支结余;不能全面反映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不能真实反映会计信息及高校真实运营状况的问题,运行中显得越来越突出。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适时颁布,适应了新的变化要求,为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为了使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和具体的会计核算相一致,2013年12月财政部等部门联合颁布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称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及《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这是继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之后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强有力的举措。本文对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新变化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分析。

新旧会计制度对比,主要变化表现在强化内部控制思想,引进权责发生制思想,并在会计实务操作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变化为。

1、强化内部控制思想。高等学校作为社会公共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属于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投资、借贷等方面的业务受到严格的管束。所以说高等学校内部控制思想的实施不同于盈利性质的企业侧重于风险的控制,而是更多地侧重于预算的制定、专项资金的收入和使用等方面。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高等学校对来自于财政的补贴收入进行明细划分,从来源上划分为同级政府补贴收入和非同级政府补贴收入;从内容上划分为专项资金和非专项资金。明细划分的目的就是在于严格控制财政补贴的收入和使用,使其真正的用于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上来,切实发挥高等学校的教育功能。

2、引进权责发生制思想。高等学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思想,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必然选择。高等学校权责发生制思想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摊销以及高等学校非独立核算的经营项目两个方面。计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能够的反映高等学校资产的真实情况,使得高等学校财务报表反映出的信息更加完整真实。同时折旧额和摊销额的分类归集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和日常管理费用情况,这也与强化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要求相一致。

3、实务操作方面的变化

由于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宏观的指导思想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导致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1)会计核算基础新旧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上有较大变化。旧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而新制度中则要求:高等学校会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权责发生制核算贯穿在全部经济业务中。例如,资产类中除文物文化资产外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对高校运转过程中所耗费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通过分期计提折旧(摊销)的方法予以确认和计量。对于科研业务收入也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予以确认,如“按照实际收到或应当收取的价款”计入科研业务收入中。其他业务收入中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确认按权责发生制,其他业务收入中未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培训收入、合作办学收入也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予以确认。会计核算基础的变化后,高校会计核算中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核算内容也将发生变化,同时对高校会计期间盈余带来重大影响。

(2)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内容及其会计科目的变化。旧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要素,新制度中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大要素。新旧制度内“支出”和“费用”要求的核算内容有较大变化。一是新增资产折耗内容。为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合理确定教育成本,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折耗。为定期核算资产价值耗费,将不计折旧的文化文物资产设置“文化文物资产”单独核算,同时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在费用类科目中增设“资产折耗”来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一变化将对高校财务实务工作尤其是首次执行新会计制度时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基建建设投资纳入“大账”。旧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而新制度要求将基建建设投资与教学科研经费共同核算,纳入高校“大账”。为适应该变化,会计科目中增加了“在建工程”、“基建工程”一级科目来核算高校基本建设所发生的实际支出,增设“基建拨款”来核算高校收到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基本建设拨款,高校的基建贷款也纳入高校负债类的“长期借款”科目的二级科目中,同时取消了“结转自筹基建”科目。三是新增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随着近年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工资津补贴、国有资产管理等改革政策的实施,实务中已经启用的了相应的会计科目,在新制度中再予以明确。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缴非税收人、财政调剂收入等科目。五是会计科目其他方面的变化。一级会计科目编号由3位变为4位;取消了借出款、固定基金、经营结余、结余分配、经营收入、拨出经费、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等一级科目;部分一级科目核算内容并入其他一级科目中,科目名称上有所变化但核算内容不变等。四是新增预算会计科目。为满足“既提供绩效评价需要的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信息,也能提供预算管理需要的预算收支信息”需要,新制度在科目设置上采用“双轨制”,即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来实现会计信息提供的多重性。在财务会计科目设置的基础上,新增“预算收入”、“预算支出”、“本年结余”和“累积结余”四个一级预算科目作为平行科目。其中“预算收入”对应财务会计科目中的收入类一级科目,“预算支出”对应高校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以及费用类中除“资产折耗”、“以前年度盈余调整”外的一级科目。在账务处理上,新制度明确了“可以与财务会计科目平行记录;也可以平时不作记录,在期末根据财务会计有关数据调整记录。鼓励高等学校进行预算会计科目平行记录”。

(3)新旧会计制度会计报表的比较

旧制度要求高校编制的基本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目前高校的会计报表体系,反映的侧重点在于已经发生了的经济活动,缺少对未来的财务情况以及收支事项的预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各个报表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下进行核算的,实际的收支结余与报表显示的结余未必一致。在新制度中财务报表中增加了新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和报表附注。新的财务报表体系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信息:预算收支表可以提供高校的预算收支情况,直接为编制决算来服务;基建投资状况表可以直接反映高校与基建投资相关的财务信息。

新高校会计制度相较于旧制度,在客观反映资产和负债情况,反映单位的收支结余,反映资金运动的过程;全面真实反映会计信息及高校真实运营状况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提高和进步。在应对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 ,我们应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新高校会计制度在对高等学校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方面有着重大意义。衔接过程中高校领导应当积极部署,协调高校各部门,统一人员培训,提高素质,认真清查盘点,配合财务部门完成的具体实务性操作工作,以实现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