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PPP模式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建议

PPP模式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建议

张 伟

  资中县是全省丘陵地区农业大县、财政穷县,针对自身历史欠账较多、中央加强预算管理、严控地方政府负债的情况,我们把推广应用PPP模式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基础条件、稳定投资增长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推进PPP模式的新路径,积累了一定经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实践探索
  在PPP模式推进过程中,我们突出一个“早”字,从2014年下半年起就进行安排部署,努力抢占发展先机。
  一是早安排,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PPP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PPP工作的决策部署、指导协调和重大问题研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PPP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由分管县领导任组长的19个重点PPP项目工作组,建立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分工协作推进PPP项目实施。
  二是早培训,增强业务能力。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召开县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邀请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专家开展PPP专题讲座,向县级各部门、各乡镇主要负责人普及PPP相关知识。组织县级领导以及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PPP模式及实务操作培训会,学习项目包装策划、运作管理等专业知识,增强业务技能。
  三是早论证,精心筛选项目。结合资中实际开展PPP项目论证和审核上报。2014年11月,向省财政厅上报PPP试点示范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31.6亿元,其中涉及环境保护、城市供水、养老、医疗等领域的5个项目入选四川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介项目手册。2015年7月,向省财政厅上报第二批PPP试点示范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3.1亿元。近期,进一步梳理出2015年全县重点推进的PPP项目19个,总投资165.17亿元。
  四是早实施,打造试点示范。目前,资中城北高铁片区公路连接线及配套工程项目正式与合作方签订了合同,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这是内江市首批正式签约的PPP项目;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完成可研、环评、规划、地勘、初设工作,取得规划许可及用地许可,正在编制实施方案;凤凰幼儿园等项目正在研究启动。同时,正积极推动污水处理厂等适合PPP的存量债务项目向PPP模式转化。
二、问题思考
  PPP项目开启了地方政府投融资的新模式,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同时,我们在工作推进中也感觉到,全社会对PPP模式的认识理解还不深刻,PPP相关配套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在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提高PPP项目运作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困难,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PPP模式的作用发挥。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虽然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力推PPP模式,但央行和银监会尚未出台支持PPP发展的权威性指导意见,导致大部分金融机构对PPP项目融资持观望态度,缺乏专门针对PPP项目的金融产品,据了解,目前仅有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有介入PPP项目的初步方案。同时,如按照一般项目贷款条件,往往要求项目公司有三年报表及盈利要求,而PPP项目落地后成立的是新的项目公司,难以符合商业银行贷款条件,实现贷款融资难度不小。建议从省委省政府层面协调人行、银监局出台支持PPP发展的权威性指导意见,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主动参与和支持PPP项目建设。
  (二)确定投资回报率合理区间。对于PPP项目的融资,政府希望尽量减轻财政压力,而社会资本希望得到高回报,目前国家和省上未设定投资回报率的合理区间,导致政府和社会资本往往在投资回报率上反复谈判、磋商和博弈,严重影响了项目推进速度。建议省上设立行业或者区域的PPP项目回报率区间,并以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一方面可以节约项目推进时间,另一方面确保地方政府既能够顺利引入社会资本,又避免产生新的风险。
  (三)建立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库。PPP项目涉及资产评估、成本核算、经济补偿、决策论证、合同管理、项目融资等各个方面,需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随着PPP的不断升温,相关的第三方机构也遍地开花,但很多是临时组建,能力水平良莠不齐。由于缺乏专业服务机构备选库,各地只能自行对接,而有名气的第三方机构往往更青睐参与省级、市(州)级的大项目,对参与县级政府实施的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县级政府对名气不大的第三方机构往往了解不够,一旦引入的机构达不到相关要求,势必影响PPP项目引资的成功率,甚至会让县级政府付出较大代价。建议省政府根据第三方机构的业务能力,分领域建立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库,便于各地根据自身的项目选择相应的服务机构,提高PPP项目包装策划水平,提高项目引资的成功率。
  (四)加强部门协作。一些部门简单的认为推行PPP项目是财政和发改部门的事,在配套政策跟进、协作配合方面做得不够,对自己监管领域内的项目都有独立的监管文件和标准,程序不统一,导致操作性差。甚至有的主管部门看重部门利益,不愿出让资源,认为社会资本进入后,自己会失去管理权,部门利益受到了损害。建议省级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行业特点,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探索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密切配合推进PPP工作;推进PPP项目政府监管机构专职化建设,以设立分级管理机构的方式对PPP项目进行监管,出台建设运营标准、拟订民营机构注资计划的标准合约、对公共部门采购前进行项目评估、定期进行项目运营风险评估及绩效评价等,增强PPP项目操作性及项目实效。
  (五)建立高素质人才合理薪酬制度。PPP项目涉及财务、法律、规划等方方面面,必须有一支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强的专业队伍来组织、指导、实施和监督。然而,就当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薪酬水平,无法引进和留住所需的人才,导致在PPP项目谈判磋商过程中,面对有财务、法律和谈判专家团队的社会投资方,政府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建议省上研究建立与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水平相匹配的薪酬制度,大力引进一批具有中高级职称、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具体负责PPP项目推进。
(本文作者系四川省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第五期培训班学员,工作单位为中共资中县委)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