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财政会计是指乡镇财政所的会计人员,这个群体数目宠大却少有人关注,从事的业务简单却经常错误较多。究其原因,一是乡镇财政会计社会地位不高且大都默默无闻,职业的特点养成了他们特有的谨小慎微,不显山不露水;二是所从事的业务虽然专业要求不高,但是政策性要求极强,若不能掌握政策精髓,则极易断章取义,出现错误也就在所难免。所以,要大力加强乡镇财政会计队伍建设,尤其要在乡镇财政会计队伍的培养与稳定方面多下力气。
一、如何培养乡镇财政会计队伍
一个合格的乡镇财政会计应具备必要的会计、财政业务知识,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严把“入口”关,选准人才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对选出的人才进行长期的培养。
一是会计业务知识培养。必要的会计业务知识是乡镇财政会计胜任业务工作的起码要求。会计业务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大专院校教育、工作之后培训和自学。第一,大专院校的会计教育是笼统的、普及的,但也是基础的,是乡镇财政会计进入行业的“敲门砖”,在选人时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门”,以验证“砖”的结实程度,不能够“门未敲开,砖已碎裂”,将不具备会计基础知识的人员选进来,使得乡镇财政会计“先天不足”。第二,乡镇财政会计人员选定之后,必须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使其能够胜任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尤其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等一系列财政财务会计改革之后,现行的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已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必须进行行业培训。县级财政部门应制定系统的、科学的长短期培训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培训任务。培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专题式、研讨式的,也可以是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也可以创新,可以是课堂式教学,也可以是会议贯彻式授课,还可以将授课内容或业务处理要求做成文档,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每位乡镇财政会计人员,要求自学。第三,乡镇财政会计自学会计业务知识,是迅速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环节,因为自学是内在的,是内因,是有目的的,是带着问题去学的,但自学一定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且要克服人的惰性。不会总结的自学容易使人陷入重复、盲目的学习怪圈,不能获得提高。不能克服惰性情绪的自学,必然半途而废,效果甚微。通过大学教育、行业培训和自学,乡镇财政会计必然能掌握必要的会计业务知识,胜任乡镇财政会计业务。
二是财政业务知识培养。掌握一定的财政业务知识是乡镇财政会计区别于一般会计、做好业务工作的必要保障。财政业务知识的获得主要靠培训和自学。财政业务知识不象会计业务知识那样有现成的教材,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财政政策和各种各样的资金使用要求,因时因势而变,地区间往往有差异。所以,财政业务知识要靠上级财政部门组织培训,解读财政政策,让乡镇财政会计全面掌握政策出台的背景、政策执行要求和适合政策对象,少走弯路、错路。当前,经济发展情势瞬息万变,财政政策为适时适势也变化较快,反映到财政资金使用要求上更是“昨是今非”,乡镇财政会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时常感到不知所措。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乡镇财政会计通过财政业务知识培训,能够清晰把握政策运行脉络,牢固掌握政策精髓,在处理具体会计业务时就会游刃有余,既符合会计处理规范,又切合当前当地实际情况。当然,乡镇财政会计自学也是提高财政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必须有供乡镇财政会计自学的资料或教材。财政政策或财政资金使用要求往往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部门和乡镇,很零散。乡镇财政会计不能全面、系统地学习政策,难免会顾此失彼,表现在会计业务处理时,丢三落四乱了章法,极不规范。因此,上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将出台的、时效强的财政政策汇编成册,提供给乡镇财政会计以便自学、查阅。
三是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最终的目的在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乡镇财政会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主要来自于对实际业务处理的积累、总结和思考。老一辈人员的传、帮、带是乡镇财政会计迅速熟悉业务、掌握整个业务运行流程的引路人,之后就只能靠自身的努力。乡镇财政会计可以通过分类、总结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是分类,从大方面而言,乡镇财政会计主要从事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财务核算,首先对核算单位进行分类,确定“单位”的性质;然后对资金进行分类,确定资金的性质,即明确资金是单位的收入还是项目资金;再次对业务进行分类,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一般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收入、支出和往来结算;最终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这样的分类,使复杂问题大而化小、繁而化简,最终圆满解决。长此以往,自然融会贯通,游刃有余。第二是总结,对业务进行分类之后,要不断进行总结,将同一类型业务总结为惯用的处理模式,后续业务就可以依葫芦画瓢了。总结的内容要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查阅和参考,否则难免会使总结的成果打折扣,不利于提升能力。
四是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近期,我省各地相继披露了多起“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乡镇财政干部是其中的腐败对象之一,这涉及人才“德”的培养。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乡镇财政会计职位不高,从事的职业却是单位的“隐私”,可能涉及到单位、个人的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无论从那一方面而言,对其职业道德要求一直以来都是较高的。乡镇财政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神、法律法规意识和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爱岗敬业体现的是人们对职业的态度,乡镇财政会计爱岗敬业就是培养一种工作责任心。这需要内外结合进行培养:首先要自身重视职业道德建设,乡镇财政会计自身应该树立工作来之不易的意识,要倍加珍惜这份职业,要本着对单位、对个人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意识的培养。法律法规虽不属道德范畴,但法律法规意识与道德约束紧密相连,无法截然分开。乡镇财政会计法律法规意识的培养,是要求其思想意识中有一道法律法规底线,履职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法治的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第三要健全奖惩制度和措施。职业道德建设,外力的作用不可小视,要有科学且易于操作的奖惩制度和措施,对爱岗敬业者要予以奖励,树立好的典型;对工作马虎、作风散漫者要施以严厉的惩罚,树立反面典型。第四要建立公平、正义的外部环境。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自身修养,似乎个人道德品质滑坡完全是自身原因,是因为“蛋”先有了缝,才招来苍蝇叮的,这的确有道理。但我们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果外部环境长期存在不公平、不公正,正义得不到伸张,老实人总是吃亏,这无疑会促使人们道德滑坡。树欲静而风却不止,本来完好无损的蛋怎么又会有“缝”呢,这都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个人道德品质修养强调自身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外部环境建设。对乡镇财政会计而言加强自身学习、脱离低级趣味是前提,建立公平、正义环境是保障,也是培养乡镇财政会计队伍的关键因素。
二、如何稳定乡镇财政会计队伍
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实现人才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对于人尽其才至关重要,但超限度的无序流动或跳槽,则会造成人才流失,既影响工作开展又不利于人才发展。财政部门培养的乡镇财政会计人才,是基层财政工作顺利开展、财政政策得以贯彻的保证,是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的“脚”,要保护爱护我们的“脚”,才能行得稳,走得远!保持乡镇财政会计队伍稳定,绝不能等闲视之。
一是位,即提升乡镇财政会计社会地位。乡镇财政会计为何社会地位不高?无非是手中无“权”,是典型的管钥匙却做不了主的“丫环”。应改革现行职位晋升体制,使“丫环”也能拥有相对应的“职”而不仅是有“责”。当然,有为才有位,但现行体制使得有为的乡镇财政会计不一定有位,有为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来衡量。现实中,很大一部分乡镇财政会计,为财政事业守望了大半辈子,有功劳亦有苦劳,却难以得到职位提升,体制的不公平挫伤了不少财政人员的心,他们只有跳槽以寻求升职。提升乡镇财政会计社会地位,保持乡镇财政会计队伍稳定,应当给其一定的“职”。
二是利,即提高乡镇财政会计经济待遇。经济是基础,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是理性的利己者,是趋利避害的。大量的现实事例反复证明:高薪可以留住人才,也可以“挖走”人才。曾经的乡镇财政会计是个香饽饽,很多人不愿改行,愿意为枯燥的数字工作守望,因为他们每月有“农税津贴”,待遇可以与副科级别靠齐。但农业税取消之后,农税津贴已经没有存在的基础,随之也取消了,乡镇财政会计的经济待遇不升反降。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费税改革深入,惠农政策逐年增多,乡镇财政管理日趋精准精细,各项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村账乡代理、农村一事一议等工作纷至踏来,乡镇财政所人手有限,乡镇财政会计不仅要干好本职会计工作,还要负责其他惠及民生的财政事务,业务量大增,是原来征收农业税时代的好几倍。这种“业务量增加了,待遇却下降了”的反差情绪逐渐占据了乡镇财政会计的思维,他们说:短期的“阵痛”可以挺过去,长期的“煎熬”消磨了他们的意志,逐渐厌倦了这份职业,想通过跳槽寻求“解脱”。提高乡镇财政会计的经济待遇,可以让他们在繁杂工作中有想头、有盼头、有干劲,觉得“累有所值、累有所报”。
三是情,即提倡以人为本,以情感留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感恩的。团队的温暖可以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进而激发干劲,令人留恋。某县财政局在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中向乡镇财政所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问乡镇财政所人员对局党组有何意见建议时,85%的人认为财政局党组对乡镇财政所人员关心、爱护程度不够,建议局党组成员经常下基层,体验财政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关心爱护财政所人员,替他们排除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这充分证明财政所人员 (包括乡镇财政会计,下同)希望获得上级财政部门的温暖。财政所人员一直视上级财政部门为“娘家”,也反映出其中的亲情和归属。以人为本,以情感留人,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中将乡镇财政人员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是财政家庭中的一员。乡镇财政人员到部门办事,要热情招呼,嘘寒问暖,不仅过问工作方面的事,更要过问生活上的事,包括健康、家庭、子女就学就业等。其次要深入乡镇一线,亲身体验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掌握基层财政人员的思想动态,针对个体,对症下药,关心到点子上,爱护到心坎上。再次要在基层财政人员子女就学、老人就医、红白喜事、传统节假日等关键点、关键时间问候一声,使乡镇财政人员时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关怀和爱护,甘愿为乡镇财政事业守望,无怨无悔!
总之,乡镇财政会计是乡镇财政所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培养好他们,稳定好队伍,才能保证乡镇财政事业的顺利发展,才能上不误国策,下不误民生。培养好乡镇财政会计人才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当务之急,稳定好培养的人才队伍更是保证乡镇财政事业稳步前进的关键!
沅陵县财政局 /全 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