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文理学院 高 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考察时候说,“标准决定质量”。我国要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制定科学的绩效考评标准。同时,要发挥绩效标准的导向作用,引导财政资金的投向。
1.指标体系设计应体现综合绩效指标
综合绩效是指我们在评价财政预算效果的时候,不仅要评价财政支出带来的经济效果,更要关注支出带来的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经济绩效表现为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扩张,更加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率在质量上的提升以及可持续的发展;社会绩效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包括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改善,社会公共产品供应质量人均水平的提高,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就业水平稳定增长,公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环境不断优化以及社会群体之间、民族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等;环境绩效主要体现地区环境的保护、生态经济的发展,环境资产的投入等。经济绩效指标考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绩效反映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而生态绩效体现生态资源消耗的代际平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理。
综合绩效的提出,将会引导财政资金投向人力资本的建设,大力开展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激活居民的内在生产力。同时,生态绩效的考核将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避免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寻求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可持续发展道路。
2.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设计
在对财政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时,财政资金绩效的考核重点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成果指标中要构建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的财政资金绩效体系,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①产出指标。产出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反映政府部门根据既定绩效目标完成公共服务和物品数量;质量指标反映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和物品达到的标准、水平和效果。
②效率指标。反映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和物品的及时程度和效率。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效率性指标主要有:固定资产利用率、收益率、万元财政投入培养学生数、义务教育入学率、辍学率、城镇儿童入园率等。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效率性指标主要有:平均每所医院每天诊疗人次、平均每人次诊疗医疗费、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费用等。
③成本指标。反映提供公共服务和物品所需的成本,分单位成本和总成本。总成本描述提供公共服务和物品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量。单位成本反映既定数量和质量目标下的物品和服务单位成本量,一般通过总成本、产品数量、质量和相应标准比较得出。
④成果指标。成果类指标主要是用于反映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财政支出项目使用财政资金达到预期目标程度的指标。财政资金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构建反映综合绩效的成果体系。财政资金的经济绩效指标主要测度财政资金经济效果,产出效率具体可包括以下二级指标:个体收入增加,集体收入增加,贡献税金等等。社会绩效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影响效率具体可包括以下二级指标:包括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改善,社会公共产品供应质量平均水平的提高,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就业水平稳定增长,公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环境不断优化以及社会群体之间、民族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等。如反映义务教育项目的结果指标主要是文盲率降低了多少,公众文化素质的提高程度等;社会治安项目的成果类指标包括每万人犯罪率降低了多少,案件发生率降低了多少等。生态效益具体可包括以下二级指标:土地利用效率,植被保护业绩,环能推广业绩等。
⑤有效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反映财政支出项目产生的最终效果,反映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例如,卫生项目绩效评价的有效性指标包括: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发病率、感染率、生存率等。教育类项目绩效评价的有效性指标包括:大专以上文化人口比重、初中以上文化人口比重、毕业生升学率、就业率、学龄人口在校率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