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深化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对策

深化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对策

樊 苑

加强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促进各项政策措施有效执行,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将是审计机关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也对审计机关以及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和要求。

一、理清思路,深入分析研究政策

根据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政策性强这一特点,审计人员在项目实施进点前,要求对项目所涉及的一系列政策进行全方位了解。要着重把握梳理政策、明晰背景、分清职能三个关键环节,即把握政策出台的背景,系统梳理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包括中央的、地方的有关办法和实施细则等,了解政策的执行对象、操作流程,明晰政策目标。一方面,通过了解政策的执行边界、操作程序、政策目标等,在审计实施前对审计项目涉及的对象(有哪些职能部门),涉及的资金范围以及涉及的经济行为等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与了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另一方面,关注政策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不仅从资金流向使用和财务管理角度查处问题,还要从政策制定的背景、政策执行后产生了哪些影响、当前面临的经济环境、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深入分析,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落实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政策措施的调整、完善提供可参考依据,充分发挥出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防御促进性作用。

二、创新思路,探索审计方式方法

(一)实施大项目审计,从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全面审查政策落实情况。为达到审计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可以采取实施大项目审计,将政策落实相关的中央职能部门和省、市、县、乡政府都纳入一个审计项目的审计范围。比如对农业政策落实的审计,不能限于对农业部门的审计,应将财政、水利、林业、扶贫等部门都纳入审计范围,并且实施中央与地方联动审计,沿着政策传导机制、资金流、信息流,自上而下一查到底,打通政策流通渠道,降低部门和地方狭隘利益的消极相向,保障中央政令畅通。

(二)实施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具有体量巨大、种类繁多、时效性强和准确性高的特点。如“五水共治”政策措施落实跟踪项目审计实施中,可以通过工商、税务、重点污染源数据和环境投诉数据,分析各地产业结构和重点污染源情况,筛查污染严重的企业,适时引入电视台等媒体进行现场曝光,揭露环境违法行为。因此,在政策跟踪情况审计中,审计机关应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获取职能部门管理的行业基础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关联。一方面打破部门的信息垄断,破解信息“孤岛现象”,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政策措施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公正化水平;另一方面扩大审计覆盖面,通过将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相互关联、印证、实施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破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阻滞问题,提高审计效率,有利于审计延伸对象的确定。

(三)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与专项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结合方式。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与同级审相结合。如重大财政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具体包括税收征管政策执行情况、清理和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存量资金盘活政策落实情况、债务管理规定落实情况、新预算法落实情况等。在实践中,这些内容就是作为同级审审计的部分内容,采用与同级审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做可以节约有限审计资源,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提高审计效率。

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与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如“五水共治”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可以与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把“五水共治”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市县长履行经济职责重点审计内容之一进行审计,把有关情况汇入“五水共治”审计综合情况报告,实现审计成果共享,达到“一审多用”效果。

三、明确重点,抓准审计的切入点

政策措施的实施大多数都可以从资金管理使用、项目建设管理、政策落实情况三个方面重点切入。

下面以“五水共治”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为例具体说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从“五水共治”资金来源、管理与使用情况方面切入。通过对财政、建设、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审计,摸清治水资金是如何筹集、治水资金是如何分配以及资金投向等情况。重点审计本地区治水资金分配过程、拨付和使用情况,审计各资金使用单位有无挤占挪用资金,资金有无滞拨截留、闲置以及损失浪费等资金使用不合规、效益低等问题。通过对财政资金拨付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审计调查,掌握项目实际投入和实施情况,特别是重点调查项目资金的安排和落实情况,审计地方政府是否按照计划要求落实项目资金,是否及时足额筹集、划拨项目资金,是否将捐赠收入等全部足额用于治水投入,有无挤占挪用现象。

从“五水共治”重点项目推进管理情况方面切入。对照《浙江省“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2014年工作计划》以及当地项目计划,审计“十枢”、“百固”工程和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开工情况、完成投资情况、实际投资占比情况,调查垃圾河等治理工程的完成情况,以及完成年度目标占比情况。重点关注项目程序是否合规,项目进展是否符合要求,关注项目建设是否存在质量问题,项目推进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问题。认真分析项目进展滞后或缓慢的原因,提出推进工作进度的意见和建议。

从长效机制建立和政策落实情况方面切入。审计当地政府“五水共治”有关制度是不是都已建立且完善,各部门职责是否清晰,权责是否明确,督查制度等有无落实到位,制定的考核办法是不是科学有效。审计调查是否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审计垃圾河、黑河、臭河治理是否存在反复情况,日常管理机制是否跟上。

四、创新审计问责方式,增强责任意识

根据需要,可以考虑将政策落实审计结果列入领导干部年度业绩考核范围。虽然现阶段《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明确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执行重大经济决策等情况列入了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但是未将领导干部的政策落实审计结果和其年度业绩考核工作相挂钩。为促进审计问责常态化,审计机关应将政策落实结果审计报告抄报相关的组织和人事部门,并建议组织和人事部门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列入对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范围,增大领导干部在利益趋动下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增强其推进政策落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注重培训和交流,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实践证明,政策情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审计工作。它对审计工作及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以及更为广阔的知识范围;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较高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广阔的知识范围既需要审计人员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度、政策理论水平和宏观意识,同时还应通晓管理学、工程建设、财政经济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审计人员只有深刻理解政策制定意图,并结合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审计分析,才能提高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加强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一是在开展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型人才给审计人员授课,使审计人员掌握相关政策措施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以保证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快建立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专业人才库,提高审计人员的后续职业培训强度,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实践经验交流,通过交流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理论水平,以更好地服务审计工作。

(作者单位:缙云县审计局)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