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金融银行财务会计论文 >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根治风险盲点与痛点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根治风险盲点与痛点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表外业务收入也已成为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手段。但是表外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其自身蕴含的风险对银行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日前,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新指引”),在经过短时间的测试和征求意见后,目前正在做进一步的完善。

新指引规定更细化
据北京某商业银行金融同业部副总经理李纪建介绍,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银行表外业务规模已达82.36万亿元。相较于表内业务,表外业务发展受到的限制因素更少,存在套利空间,银行可以在较短时间迅速拓展相应的业务。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调整,将直接或间接地加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利率与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清算风险、经营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积聚速度,使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遭遇挑战。
“银行表外业务规模之大、产品迭代速度之快,对风险治理体系不断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银行表外业务种类繁多,相关业务信息分散在各个业务条线和各层级分支机构,部分表外业务还依靠经营机构用台账进行日常管理,致使部分表外业务的信息统计还需要依靠手工汇总方式获得。”毕马威中国风险管理咨询总监陶进伟说,商业银行亟需一套完善的表外业务风险治理体系以及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表外业务风险成为业内关注焦点,许多银行已经开始逐步加强表外业务实质性风险管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管理思路不够清晰的情况。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指引的出台, 对于解决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这些“痛点”和“难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指引将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减少金融系统的风险,并且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稳定有序发展。”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系教授王艳艳说。
相比于现行指引,新指引内容更加充实,管理规定进一步细化,特别是强化了治理架构和信息披露内容。新指引强调商业银行应按照“全覆盖、分类管理、实质重于形式、内控优先、信息透明”的原则,建立健全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规范开展表外业务,并加强外部监管。
“随着银行近年来非息业务创新脚步的加快,以往的表外业务口径已经无法涵盖银行表外业务的范围。因此,新指引进一步将银行表外业务细分为担保承诺、代理投融资服务、中介服务及其他类等四类,更加明确区分出产品的属性,能更好地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实施不同的监管政策。”李纪建说。

加强风险管理需银行注会共同发力
新指引在现行指引的基础上所完善的内容,其中一些“特色”之处也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王艳艳告诉记者,新指引对于业务承接中风险隐匿行为进行强化监督与控制,比如新指引中要求“商业银行开展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表外业务时,不得以任何形式约定或者承诺承担信用风险”,这无疑会从业务初始起就对表外风险进行控制。
新指引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内容、频率、形式以及合作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均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提倡“信息透明原则”,不仅对商业银行的数据收集、整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与合作方的沟通,增强不同主体所披露信息的关联性。
此外,新指引也首次明确提出,将表外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调开展表外业务应遵循的原则。其中内控优先原 则充分体现出表外业务的开展与银行现有内控体系融合的特征。
客观而言,新指引势必将对银行及其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带来诸多影响。
“尤其是表外理财将会受到较大冲击。在严格意义上,对于非保本理财,银行不会承担信用风险,但因为此类业务与投融资高度相关,金融消费者仍存在刚性兑付信仰,银行要想打破刚兑,需承担一定的声誉风险;银行为其提供隐性的担保或承诺,承担实质性信用风险的,需计提表外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李纪建说。
因此,为应对新指引带给银行的影响并加强其风险管理,银行和注册会计师行业需要齐头并进、共同发力。
李纪建建议,银行应按新指引要求,构建全面、统一的表外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将表内外业务纳入统一的授信管理,对其政策、流程、限额和集中度实行统一管理;重点把握各类表外业务的风险本质、法律关系和对应管理要求,按照穿透原则确定风险责任,审慎规范发展表外业务;加强对表外业务的检查和审计,必要时可借助注册会计师等外部力量开展专项审计。
“在制定表外业务审计方案时,外部审计师应充分考虑表外业务所包含的各类风险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经济新常态,将审计重点、审计资源集中到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风险隔离及风险隐匿等风险领域,制定出符合银行特点的审计计划,使审计能够覆盖较多层面,涵盖表外业务所包含的各类风险条线。”陶进伟说。
相关专家表示,注册会计师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应以风险导向为基础,采用特定风险标准抽样和重大金额样本补充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审计样本,并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历史风险事件以及被审计银行的表外业务分布与产品特性,对抽样重点和样本范围实施动态调整;在数据可行的情况下,可以借鉴大数据分析方法,对特定风险点执行大样本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通过关键指标筛选、指标相关性分析、数据交叉复用等方式,锁定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工作的覆盖度、风险的揭示能力以及审计发现的前瞻性。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