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自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良好的内控环境是内控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但内控制度本身对行
-27 -
政事业单位而言还比较陌生,没有用内控制度来实现内部管理,是目前的普遍现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概念还很模糊;内控规范整体宣传贯彻还不到位;领导对于建立内部控制意愿不强,对于为什要建内控、建成什么、如何建设、如何评价内控效果均存在认识盲区。
内控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单位应成立内控项目领导小组。由单位牵头部门、外部专家和中介机构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单位应从宣传着手,召开内控建设启动大会,通过专题培训对领导干部进行宣传和引导,调动各级人员参与内控建设的积极性。
内控建设初期阶段,应先对单位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梳理,通过梳理业务流程,重点关注业务事项的风险领域,确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风险点,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
内控手册是内部控制建设的最终成果。内控手册框架应符合内控规范的要求,内控要素要完整,内容要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体现管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发挥内控功能,达到内控建设的目的。
另外,内部控制的落地,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单位应重视信息系统在单位内控中的作用,制定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有序组织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维护、优化的流程,将内控嵌入信息系统中,实现内控的系统化和常态化,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