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 年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新课改方案》)文件,同年,作为配套的收费改革措施,浙江省教育厅、物价局、财政厅联合颁布了《普通高中学分制收费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温州第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温二高)作为温州地区第一所试点学校,对实施学分制收费进行了实践。笔者结合温二高财务管理经验,对学校开展课程改革涉及的收入、支出、绩效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施新课改后学校财务管理出现的变化
(一)收费从学期制到学分制转变新课改要求学校实施学分制收费,将原学期定额学费改为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计收,注册学费按评定的学校等级分三档确定,学分学费根据学分收费标准和学生在校所修学分数量确定。改革后,收费工作由单一的学期制向兼顾学期制和学分制收费过渡,最终全部转变为学分制收费。
(二)课程建设财务保障模式从单一化到多样化转变《新课改方案》要求改变单一必修课程体系,加快选修课程建设,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增加了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共四类选修课程。随之配套的人员、公用、专项经费等保障工作需有的放矢,从而促使学校从必修课程建设“千校一面”的单一化向必修选修课程兼顾的“个性化”“多样化”财务保障模式发展。
(三)经费从封闭式供给向开放式管理转变根据《新课改方案》要求,学校在开展必修课学习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及本地区实际,积极开发选修课程,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选课,允许学生到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机构及行业企业修习选修课程。相应地,经费也从校内封闭式供给向校内、校外兼顾的开放式管理转变。
二、实施新课改后学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学分制收费加大了收入管理的难度由于学生选课的差异及加修、重修的出现,每个学生的应收学费标准可能不相同,学校不能批量定义学费信息,财务室的核对和扣款工作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原来学费收入是根据学生人数和收费标准测算的;实施学分制后,由于学生选课的个性化差异使学费收入的测算难度较学期制管理方式下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选修课开展导致经费不足《新课改方案》要求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周选修课课时按20%计应不少于7 节,若保持36个行政班的规模,以一位教师周课时12 节为满工作量,学校需增加超21 位教师工资与福利的资金量,导致整体工作量增加而人员经费总量不相应匹配,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高中课改后实行小班化教学,班级数成倍增加,开展选修课的教师培训经费、差旅费、教室日常维护费用等公用经费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而公用经费预算数却仍按学生数和生均基数机械乘积来确定,不能满足课改后的“小班化”经费需求。
(三)外聘教师劳务费管理缺乏规范《新课改方案》要求“跨校”合作开展学生到中职学校、高等学校选课。按照温州市相关部门的规定,跨校选修课学费由学校执收,财政部门再按照年度预算划拨给相应中职学校、高等学校。这些合作学校依据预算安排发放的代课金在其行政账上反映,将存在超绩效工资总量限额发放津补贴的违规风险。对符合条件的校外机构人员到校内授课或学生到校外机构学习的,课程劳务费根据相关规定按照专业技术职称核定。而大多数外聘特殊技能类人才只持有某类专业证明(如获奖证书、行业资质证明等),此类人员只能按最低职称标准支付薪酬,金额过低,对此类人才不具有吸引力.
(四)课程经费支出缺乏绩效管理《新课改方案》要求开发的众多选修课程配备比较高端、专业的教学设备来支撑课程的建设,但部分选修课程设备配置过高。有些课程设备配置了但选修人数达不到开班的要求,造成资金浪费;有些设备过于高端,缺乏统一的维修(护)供应商,不适合集中采购服务,导致后续成本居高不下。选修课程教学必须配置相应的教材和选修所用的易耗品,教材印刷的数量与课程的淘汰率成正比,由于课程淘汰更新较快导致教材闲置率比较高,造成严重浪费。另外,各课程教学所需材料供给相对独立,对现有学校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重复购买、库存积压现象。
三、改进财务管理,服务课改的建议
(一)加强学费收入管理1.建立收费信息共享平台。学校应把校园收费系统嵌入选课系统,通过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和协作,整合各部门收费资源,建立收费信息共享平台。在系统选课时,学生可以清楚知道拟选课程的类别、学分数及学分费用情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该课程;年份2016年级段高一高二高三总计学期上半年(2015级第二学期)下半年(2016级第一学期)上半年(2014级第二学期)下半年(2015级第一学期)上半年(2013级第二学期)下半年(2014级第一学期)人数(学期人次) 471 489 431 471 403 431 2696生均学分费用1680 1470 630 1190 140 140 5250年份2017高一高二高三总计学期上半年(2016级第二学期)下半年(2017级第一学期)上半年(2015级第二学期)下半年(2016级第一学期)上半年(2014级第二学期)下半年(2015级第一学期)学费总计①=②+③ 1144260 1022400 607590 904650 344800 376800 4400500注册学费(按660 元/ 生)②=④×600322740 316800 310860 322740 284460 310860 1868460学分学费③=④×⑤ 821520 705600 296730 581910 60340 65940 2532040人数(学期人次)④ 489 480* 471 489 431 471 2831生均学分费用(按16年算)⑤1680 1470 630 1190 140 140 5250表1 2017年温州二高学分制学费预算收入测算表单位院元加窑数据为2017年高一招生计划数教务处可定期向财务室提供学生课程、学分等信息,财务室对收费信息进行录入、整理;政教处把获得国家助学金及教育券补助的学生信息传递给财务室,财务室根据名单免除学费;各年级段根据所分配的网上查询权限,可以对本年级段学生缴费及欠费详细情况进行网上查询和分析管理,以便年级段长及时了解学生缴费情况,协助财务室做好学费清缴工作。2. 科学合理编制学费预算收入。选修课程收费是一个动态而不确定的过程,在这样的条件下,财务室可以利用生均学分费用法进行测算。如表1所示,假定需测算2017 年的学费预算收入,以2016 年生均学分费用作为测算标准,人数依照学生入学时间匹配,如:2015 级入学的学生根据其在2016年的人数在2017 年对应填列为471人。在各入学年级段一一对应后得出17年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估算全年学费收入(详细计算见表1)。另外,生均学分标准根据学分课程开展情况的变化应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学费预算收入的估算更加符合财政管理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落实选修课经费保障1.保障人员经费。在当前财政预算安排规模有所缩减的情况下,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优势解决课程改革中的人员经费保障问题,在科学合理安排课程课时、加大课时利用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以学校基金会的形式向社会募集资金,按照捐赠者的意愿对优秀课程开发教案及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形成教学人员课程开发激励机制。在对管理深入挖潜后仍不能解决问题的,应向财政部门争取,要求其在预测的人员超课时经费的20%(按匹配的选修课时占比计算)限额内,安排专项人员经费,弥补课改后绩效工资的不足。2.保障公用经费。新课改后,已有的公用经费预算标准已不能满足“小班化”的需求,应调整公用经费的预算标准。增加选修课增班经费,可以考虑按照半变动成本模式(y=a+bx)计算,在原来生均公用经费基数的基础上计算总额(a),然后加上确定的单位增班经费乘以开展的选修课程的班级数(b伊x)来额外追加公用经费,这样就改变了唯定额标准安排预算的僵化思维,既保障了公用经费服务的基本面,又顾及到课程改革后小班化教学对公用经费的需求。
(三)规范外聘人员劳务费管理1.规范跨校劳务费操作。实施课改后,相应跨校选修课程的实施需要合作校的支持,合作校的代课教师是在完成本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付出额外劳动,学校应联合合作校向相关部门协商,改变资金操作方式,在财政审批划拨学分收费额度内采用跨校选修课学费由学校执收,列入学校专项经费预算的形式发放劳务费,从而明确跨校合作经费操作的合规性,提高合作校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2.调整劳务费相应匹配标准。要改变外聘教师劳务费单一匹配标准,把发放的额度核定权下放到学校,学校可以从学生评价、成果展示、课程融合、外部认可等方面建立外聘教师业务水平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并参考课时费市场价格标准进行跟踪管理,建立多方认可的劳务费价格标准,目的是让真正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走上校园讲台。
(四)做好课程经费绩效管理工作1.做好事前绩效评价工作。在安排选修课程经费预算之前,必须让教务及政教部门提供本年度各选修课的经费预估和下年度经费使用前瞻性报告,并罗列成本、成果等方面的绩效目标,做好经费绩效自评工作,避免出现教材闲置、设备荒废、财政资金浪费的现象。对于设备维护成本问题,总务部门在做采购预算前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后期维护成本,通过网络查询、咨询专家等方式选择产品更耐用、服务质量更好的设备;对于高端设备的需求,总务部门应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规格档次,注重设备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切不可贪大,搞形式主义。财政部门可以对选修课程经费支出绩效自评工作进行复评,通过复评结果来安排下年度公用、专项经费预算,建立依复评等级来安排财政资金配置计划的方法。2.建立可持续、可循环的课程经费使用体系。学校应转换思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废旧物品的循环使用来对已有资源深入挖潜。如温二高开设的《浙南地区当季蔬菜的种植和加工》课程,利用《畜牧养殖》中动物粪便来浇灌蔬菜;同时可以利用食堂的剩饭剩菜来喂食畜牧,满足《畜牧养殖》课程的需求。职业类、社会实践类课程应与社会已有资源进行衔接,如《ERP 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课程可以利用职高的成套软件设备来进行体验式教学、《汽车保养和维护》课程可以利用汽车4S 店修理车间现场学习。学校应通过贯彻节俭、节约、实用的办学原则,形成可循环、可持续的课程经费使用体系。作者单位院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