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日益提高的要求,明确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的专业素质和实务经历,为注册会计师培养、选拔和继续教育提供重要指导,在王军副部长和刘仲藜会长的直接领导下,中注协启动并完成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研究起草工作。《指南》起草的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一是开展文献研究。2004年9月开始,先后组织翻译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亚太会计师联合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等国际上行业组织有关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文献、研究报告、能力图表等合计50余万字,并对其框架结构以及对我国的适用进行了研究。
二是明确胜任能力相关工作的总体思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指南》起草工作的总体思路进行反复研究,提出了“指南制订要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教育准则为基础,借鉴各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实现与国际教育准则趋同”的思路。并提出《指南》的制订工作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包括《指南》与具体规范、成为胜任的注册会计师的过程与结果、国际惯例做法与国内实际情况、现行规定与改革目标、执业会员与非执业会员的关系等。
三是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注协于2006年4月成立《指南》指导小组,8月初提出《指南》框架草案,11月成立《指南》起草小组,并确定《指南》起草框架结构。2006年12月底,起草小组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指南》内部征求意见稿。2007年3月根据《指南》内部征求意见的情况,对内部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
四是对《指南》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形成《指南》送审稿。2007年7月,根据对《指南》公开征求中注协常务理事、教育委员会成员、《指南》指导小组成员和地方协会、CPA专业化院校、国家会计学院、有关专家以及有关部门意见的情况,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形成《指南》送审稿,并经中注协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