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固定资产的阶段性管理,不重视过程
管理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采 购、使用、维修和报废等等,都有着较为明确的制度 设计。年初和年末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重要 阶段,这些时期也是检验固定资产功能属性的重要 时间,所有的检验结果应该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报 给上级领导。但是实际情况下,不少领导对固定资 产的购买都具有很高积极性,却不愿意花费更多时 间来管理其生产和应用的状态,这是因为在采购消 费过程中,他们产可以用人为干涉的方式套取一定 数量的资金,或者是根据采购商的反馈得到相当丰 厚的回扣。这种情况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屡见不鲜, 也是造成后期管理滞后的根本原因,领导们根本不 关心这些硬件的使用,都是直接交给需要的部门自 行处理。而固定资产的使用不仅仅是本单位内部 消耗,大型机械设备还有出租、出借的可能,当使用 地点被转移之后,这种资产的使用磨损、消耗程度、
交接人员、具体费用,都需要经过完整的账面信息 来确定。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账面上有的固定资产 硬件设备,在单位中根本找不到,甚至当初的出借 人也早已经不在单位内供职。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基础不建全,账实不符情
况严重 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出台,国务 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确定为“账实相符、账 卡相符、帐帐相符”,这对于提高现代市场企业、行 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极具指导性。 同时,由于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折旧计提等等要 求也随着固定资产净值的计算目标得到了新的发 展,很多核算模式的变化给事业单位的会计执行, 提供了新的市场环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 基层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如果出现责任人的变 更,则需要根据仓库盘点来将交接手续进行详细 制定。对于账目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项目,应 该整合统计完全之后,申报给上级单位主管部 门。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量账外资产甚至都没有建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完善对策 问题及完善对策
黄 黄 敏 敏
6 8
♦2017/3♦ 新 / 疆 / 财 / 会
[ 财 务 管 理 ]
立起明细账,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就是让固定资 产管理成为一纸空文。 (三)不能科学合理地对固定资产使用、维修,
导致利用率低下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存在明显的混乱状态,不仅账目申请方面无人问 责,更难找到具体的固定资产变化情况,更不要提 折旧计提的减值处理结果了。对于市场中的现代 企业来说,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大中型企业,都有 着独立的管理考核制度,尤其对于会大量占用企业 资金的固定资产来说,其管理方式更具有严格特 征。而行政事业单位之所以不在乎对固定资产的 管理,其原因就是习惯性的懒散状态,领导不指派, 基层员工就不动作,这种工作状态下,固定资产的 管理不过是流于表面。当硬件设备出现问题的时 候,也都是上报了事,等待领导指派维修人员进行 处理,堆积的工作更是无人问津。这种状态是行政 单位的日常情况,也是国家资产受到侵害的主要方 面,不仅浪费纳税人的资金,更养出了一些极具官 僚气息的“官老爷”。 (四)固定资产制度制订与实际发展脱节,不能
做到物尽其用 相关办公设备设置标准中,行政事业单位的 规定从2016年7月1日才开始执行。其标配为:台 式计算机4500元、打印机1500元。这种情况虽然 有利于避免造成购买浪费和虚假申报,但是实际情 况的变化却是:4500元以下台式计算机没有光盘刻 录功能,1500元以下打印机只能单面打印。市场设 备尤其是硬件的变化升级日新月异,如果只是按照 条例来控制购买空间,那么不仅无法满足使用年限 的增长,更导致了设备采购后无法投入使用的 情况。 (五)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损公肥私现象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等
等,都带有极大的个人色彩,甚至是很多领导班子 的私人财产,随口一句话就能将资产交给其他人, 也不需要进行登记、交接,对于责任人的确定来说, 更缺乏强制性的责任落实。2014年,国务院将行政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制定, 所有的采购、使用、租借、处理环节,都有着十分详 细的说明。但是仍然无法改变行政事业单位的现 状,这正是因为独立监督部门的不作为、不执行,导 致账目根本没有监管措施,甚至大量假账、坏账都 充斥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目中。这种情况给 很多人员中饱私囊提供了空间,只要以白条的形式 做账到会计账目中,租借资金直接拿到个人手里, 即便是固定资产的出借、出租毫无保障可言,也不 管申报人的事情。一旦查账之后发现固定资产变 为“无形资产”,那么只要再申请购买就可以了,账 目随便添加几笔,将之前的硬件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就可以了。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对固定资产实行
动态管理 提高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意识。定 期对领导班子进行培训、展开课题研究的学习,按 照会计制度、资产管理法规等等,将固定资产管理 政策贯彻到各个单位部门中。让领导班子和普通 基层员工认识到,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财产,并不是 他们个人可以随意使用的,行政单位只有使用权 并没有产权,所以在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过程中, 都要承担起相关的法律责任。按照制度对固定资 产管理进行责任人的选定,如果出现问题立刻追 查责任人的责任,以定期绩效考核的方式将固定 资产管理的效果,和个人绩效进行结合,让人们知 道管理结果的动态效益中,应该将收益作为国家 资产来保护起来。将现代管理理念引入到行政单 位中,在保护固定资产的同时,让会计准则、行政
6 9
♦2017/3♦新 / 疆 / 财 / 会
[ 财 务 管 理 ]
法规等等进一步深化,在提高管理者素质的同时, 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到新的 层面。 (二)建立健全核算体系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并没有 建立起一般市场企业主体的“责权利”模式,但是在 行政事业单位中,这种“责权利”并没有统一标准, 一直都是以分离的状态呈现出来。2012年,行政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有了新的更新标准,打破了 以往的特殊身份,和企业管理办法逐渐靠拢,并且 制定了责任人、独立监督人的主体地位。固定资产 的保有和管理都需要将不同责任区分开来,保证其 使用能够得到多方监督,在进行交接的时候,签订 的手续一定要真实、有效,必须有责任人的盖章和 签字。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体系调整的 过程中,要将所有的账目环节处理清楚,并且确定 责任关系之后再进行交接,所有项目、数据都要真 实、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出固定资产在单位中的 状态。 (三)明确职责权限,发挥协同效益,提高固定
资产的使用率 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变化较为明显,对 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受到会计准则变化的很大影 响,财务部、技术部、监督部等等,都要根据这种会 计准则的变化产生新的调整。对于不同部门的协 作模式应该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为蓝本,在建立 定期资产盘点制度的时候,需要根据组织联查模 式来将固定资产的数据梳理清楚。对于重点资产 要进行时时盘查,将其折旧率、维修次数、出借情 况等等,都进行敏感指标的体系建立,以综合分析 为最终目标,建立起从上到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制 度。身为主管领导,不仅要赏罚分明,更要做到将 使用管理结构定期披露,将重要的信息公布给单 位不同部门,让各个层级的员工都能够看到固定
资产的使用效果。对于比较核心的单位信息不需 要公开到网络和社会中,但是要以OA网来公布相 关数据,这是给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新的固定资产 流转数据的基础,也是实现动态流转有效性的必 然方式。 (四)资产清查常态化,夯实资产,避免国有资
产流失 财政部在2016年开始推行全国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清查,一年之后将全国各个阶层的行政事业单 位完成基本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从成果来看,不少 单位都很少进行账目核查,甚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 在数十年中进行清查的次数屈指可数。不仅账目 混乱、充斥着大量的假账、虚账,甚至很多账外资产 的使用情况根本无迹可寻,这种情况导致的资产清 查缺乏弹性和流动性,所有的账目设置都成为摆 设,只是完成了一次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项目记录, 这种方式并不能给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有效的发挥 空间。 (五)政策制定重调研、重实际 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流转、租售、折旧、报废 等等环节,应该根据技术的发展和会计准则的更 新,在政策推动下实现新的高效、节能使用制度建 设。从实际调研结果进行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和 管理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将其重 要的核心部分进行流转方式的分析,建立起必要的 运行制度同时,为资产管理提供有效的对应政策。 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特殊性,需要通过从 上而下的制度执行来维护其资产有效性,对硬件产 品做到物尽其用减少人为损坏,这是提高现代社会 对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作者单位:自治区专用通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