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PPP项目财务测算的三大专业障碍

PPP项目财务测算的三大专业障碍

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客观 科学的决策方式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PPP项目的决策、采购及运营过程中的绩 效管理,也不能过于依赖基于经验判断的 定性分析法,而应遵循客观的价值规律, 一切以数据说话。 因此,财务测算在PPP项目全生命周 期中的运用尤为重要。 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正是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去判定项目是否 可行。 在项目实操中,不仅物评和财评应该 基于财务测算而编制,实施方案、招标标 的、合同条款等内容都应该基于财务测算 的结果而编制。 但从我国目前PPP咨询的现状来看, 还存在缺乏数据支撑、理论性不强、深度 不够等问题。
无法确保所有数据的真实性
财务测算是数字和逻辑的有机组合, 反映的是各类经济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尚可通过经验数据去 判定是否合理,逻辑亦可通过相关理论去 检验,但庞大的基础数据却难以保证处处 为真,其各类基础数据都可能发生变化。 目前,在财务测算时,咨询机构难以 做到针对每类数据都进行调研,有时调研 也无法确保结果的真实性。 比如在设定合理利润率或折现率时, 往往进行行业分析与金融环境分析,而是 通过对比其他PPP项目,考虑当地惯例直 接设定,再通过财政承受能力结果进行微 调。这样可能导致财务测算结果失真。
合理利润率设定的理论性不强
理论性不强主要体现在对合理利润 率的设定上。 目前我国PPP项目的付费计算方式 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 力论证指引>的通知》(财金〔2015〕21号 文)计算,二是根据年金法计算。 现以21号文为例,通常用如下公式 计算:
在上述公式中,前半部分表示项目全 部建设成本加上合理利润分摊到运营期 每一年的数额,折现率则体现了该部分资 金的时间成本价值;后部分表示应运营付 出而应得到的回报。 此处出现了两个合理利润率,在本质 上是不同的概念。
合理利润率1首先表示政府主体作 为借款人和项目公司作为借款人的信用 差距的风险溢价,表现为地方债利息与其 他融资方式的利差,也表现为项目公司在 提供项目建设管理服务时的合理利润及 施工单位的施工利润。 而后半部分的合理利润率2,则表示 项目公司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因提供了运 营服务而所获得的合理利润,也是相比于 传统模式,社会资本方减少了运营成本, 政府为此愿意支付管理效益提高的溢价。 在项目实操中,咨询机构往往一概而 论,在财务测算中仅仅设置一个合理利润 率,并未对前后加以区分。如此忽视了理 论本身的缺陷,失去了咨询的意义。
违约赔偿无法得到数据支撑
财务测算深度不够,不仅体现在忽略 了基础数据逻辑组合的整体性和最优性, 也体现在合同条款中的各项违约赔偿无 法从财务测算中得到数据支撑。 在财务测算中,最能体现项目收益性 的指标无疑是内含报酬率。 现行的财务测算操作方式一般是先 设定一个初始折现率,然后通过建模得出 净现金流量,从而计算其内含报酬率,再 通过调整初始折现率使得内含报酬率达 到预设标准。 如此操作方式仅限制了一个因素,忽 略了其全面性和整体性。 笔者以年金法为例构建模型,说明各 基础数据如何影响内含报酬率:
为使模型构建更加简便,特做出以下 假设: 假设建设期是平均投资,各年运营成 本保持一致。 同时令:
建设期数为: N1 运营期数为: N2 各期建设投资为: Jn=J 各期利息为: Ln 可抵扣进项税为: Y 折现率为: i3 各期运营成本为: Mn=M 合理利润率为: i1 增值税率为: i2 合作期内,现金支出和为:
每年政府付费收入为:
现金收入和为:
净现金流量为:
当S现值=0时, i3=IRR 通过求导和模拟分析,可以得出如下 结论: 各年运营成本M和折现率i3与内含 报酬率呈现严格正相关关系,建设投资、 各项税率和IRR是负相关关系。 同时建设期年限、运营期年限等也会 影响IRR,但非单调增减。 因此,影响内含报酬率的因素很多, 可以通过调整折现率、建设期、运营期的 方式去调整,但如何使经济效益达到帕特 托最优,或通过内含报酬率的限定要求建 设期限和运营期限等,以及通过内含报酬 率去设置招标标的等,尚无法实现。 同时,在PPP合同中,往往约定运营 成本据实结算。 这一看似合理的条款,在很大程度上 会影响内含报酬率,与预期不符。 合同违约条款赔偿设置也无法得到 财务测算的有力支撑。 一是因为对于未发生的事项无法判 定其成本组成的数量与单价。 二是无法确定其发生的时间节点。 三是无法计算该违约带来的其他连 带损失(如政府违约支付导致项目公司破 产从而导致资本方破产)。 这其中涉及太多环节和逻辑,以目前 的专业技术还无法实现。 因此,合同违约赔偿设置无法得到财 务测算的有力支撑,仅靠定性描述进行约 定,依然体现了财务测算不够深入。
■ 童攀/文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