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财政和各项行政事业改革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总体上得到不断提升。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工资津贴、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有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单位仍存在观念淡薄,职责不清、制度不全、执行不力等问题。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其内部控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要促使单位领导树立起风险防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从“要我内控”到“我要内控”的理念转变。单位内部要加强学习和深刻领会《单位内控规范》的规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作出的指示,通过信息系统执行内部控制的要求,遵照单位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和程序严格执行内部控制要求,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细化责任,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环节和关键岗位的控制,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的完整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内控制度要把握3个方面:一是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防止发生无效或不法行为。二是注重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经济合同、物资设备采购、建设项目招投标、对外投资、债务控制、超预算的支出等。三是注重岗位职责牵制,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明确各部门组织及上岗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
三是加强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编制执行体系。在做好预算编制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监督和项目管理上,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加强对人员经费支出的管理,严格控制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防止两类经费相互挤占挪用。加强对项目经费的控制与监督。要严格项目经费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数量,在年度执行中严控追加,力避只增不减状况和多头支付、重复支付现象。建立专项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把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项目经费预算的参考依据。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人员素质。把好进人关,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从事内控工作。建立健全不相容职责机制,明确分工,充实内控人员队伍。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加强业务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选派内控人员参加专业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质,提升新形势下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管理水平。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职业道德准则等方式,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自觉依法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来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奖励机制。提高责任心,正确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会计事项,应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五是加强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定期督查报告制度。内控制度建立之后,要建立监督评价系统,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发现问题要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定期提交评价报告,从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价值鉴定。(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高岭中心小学)王书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