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修订政策解读
1.无住所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纳税政策变化
2. 综合征收个人所得税内容及预缴预扣规定,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区别
3.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时间节点、数量节点、资质证明
4.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征管操作方式、申报模式、申报手段
5.反避税规则怎样实施、变化焦点
6.个税减税怎样体现?自然人与合伙投资人、基金公司变化
7.征管方式有哪些变化,针对外籍和居民纳税人
(二)社保征管体制改革政策解读
1. 最新社保征管改革2019年1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费,城镇居民怎样处理
2.社保包括哪些强制征收内容,基数和比例怎样确定的
3.欠缴社保怎样处理,过渡期与税务机关接管后会有不同吗
4.自雇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社保政策怎样执行
5.城乡居民与城镇居民有什么不同、无住所居民纳税人社保怎样处理
6.劳务派遣与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怎样缴纳社会保险
(三)职工薪酬的范畴界定
1.会计“职工薪酬”的范畴
2.企业所得税“职工薪酬总额”的范畴(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
3.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的范畴
4.社保“工资总额”的范畴
5.年金“工资总额”的范畴
6.住房公积金“工资总额”的范畴
(四)职工薪酬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费用缴纳法律界限解析
1.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合理工资薪金的界定、与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费用缴纳有什么不同
2.实物发放的福利有哪些种?这些是否允许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费用扣除
3.现金发放的福利有哪些种?这些是否允许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费用扣除
4.股权激励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费用分别怎样处理
5.年终一次性奖励是否有变化?应怎样处理
6.车补和通讯补助个税和企业所得税如何处理?是否做为缴纳社保的基数
(五)合理设计薪酬,巧妙发放收入,合规合法降负
1.规范工资薪金制度,合规降低相关税费
2.巧妙设计报酬种类,合法降低税费负担
3.工资变为劳务,合同与劳务是关键
4.综合考量负担,合理选择方案
5.劳务费用开具发票与不开发票,综合征收税负比较与应用
6.雇用变股东,合伙架构及创投架构设计
(六)灵活用工与共享用工的需求与实施方案
1. 灵活用工、共享用工、小时工、劳务工、兼职工等概念与用工分析
2. 企业直接灵活用工的弊端
3. 企业间接灵活用工的优势
4. 企业与人力资源机构合作的新视野
5.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重新定位
6. 企业与个人之间存在多种关系
7. 人工智能出现对人力公司及企业用工影响
(七)其他类型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处理最新变化
1.代扣代缴手续费收入,增值税、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处理
2.差旅费包干应注意啥问题
3.制装费用、劳保用品及防暑降温费如何处理
4.职工旅游和客户旅游费用的财务处理需防税务风险
5.商业促销行为引发的个人所得税风险在哪里
6.职工福利的个人所得税如何处理最安全
7.辞退内养,不可忽视的个人所得税风险点
8.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外籍人员有何不同
(八)个人所得税涉税风险与诚信建设
1.第一个五年出现备查资料不实怎样处罚
2.五年内资料不复存在怎样处罚
3.工资额度的变化无规律是否会引起稽查
4.对个人所得税逃避税款法律责任及责任人认定
5.纳税人个人不诚信怎样处理
(九)结构化研讨
参会人员与专家共同就新政策存在的问题、实际做法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