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 > 浅谈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浅谈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李 丽

预算管理是单位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反映了在特定期间内的资源配置状况和经营活动的详细安排。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依据国家有关预算管理政策规定,结合自身未来一定时期履行职能需要,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逐级编制、审核、汇总、上报,由财政部门审核并提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批准的部门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单位内部合理分配、使用依法取得的财政性资金,实现统一管理,统筹安排, 综合平衡,是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单位内部进行有效预算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现谈一下笔者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一些见解。
一、预算编制
(一)编制预算的目标
预算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各项业

务活动持续正常进行的重要工具,在资源整合和战略管理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单位内部在编制详细的预算前, 依据总额控制的原则,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即对预算的基本数据有一个宏观的把控,在保证日常运营的基础上,将资源导向单位最有价值的活动上去。预算要与单位事业发展战略紧密联系,依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制定行动方案,最终合理配置所需要的资金。我认为预算具有极强的资源导向性,应该站在单位全局的角度,在确定事业发展战略时,逐级向下分解,各级讨论细化目标,结合资源总量在框架内合理调整分配。
(二)预算编制的内容和原则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分为两大部
分 :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编制。收入

预算,即预计年度内将要从不同渠道取得的各类收入,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财力保障。应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遵循收入项目合法合规、内容全面完整、数字真实准确的总体要求, 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全面考虑、完整填列。支出预算,即预计年度为履行职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发生的各类支出的总称。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预算。依据综合预算、优先保障、定额管理、勤俭节约、科学论证、合理排序、追踪问效原则。
(三)预算编制的方式和流程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采取自下而上
的汇总方式, 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 逐级汇总。基层单位预算数据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由此可见,选择适合的编制方法,对日后单位预算的执行、绩效考核发挥重要的作用。
预算编制方法有很多,各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单位在编制预算前可以结合业务类型、特点、策略,对单位总预算或总预算中的不同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的方法, 或者交叉结合使用。具体包括 :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 事业单位一般不用财年) 作为预算期间的定期预算和始终保持固定时间长度的滚动预算、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增量预算和根据实际预算期需要确定的零基预算、以固定业务量为基础的固定预算和适应弹性业务量的弹性预算、项目预算和更为准确的作业预算法。
事业单位预算一般应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混合式方式进行。具体的程序为:下达目标、编制上报、审查平衡、审议批准、下达执行。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是关键。单位内部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沟通问题。如果缺乏沟通, 会使预算出现尴尬局面,变成了决策层和财务部门的数字游戏,预算执行偏差较大,脱离实际。
二、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把预算目标变成行动的一种行为,一般按照预算分析、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等程序进行。
(一)预算分析
预算分析是单位将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它是预算控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单位应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并定期召开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率。通过计算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完成率、项目支出占总支出比率、人员支出占总


支出比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查找差异原因。预算分析的方法很多,大致包括差异分析、因素分析、结构分析、对比分析等。对于这些方法,笔者认为应该结合使用,如先进行差异分析和对比分析,再进行因素分析,便于先找出差异,再进一步分析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形成预算分析报告。可以说预算分析贯穿执行过程始终,在预算执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预算分析,我们经常发现经费的使用前紧后松,年末突击花钱或者发现计划与实际偏差较大。所以在进行预算分析时,分析差异原因固然很重要,但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更加重要。财务部门通过各种方法计算差异,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预算偏差的原因,最终目的是提出优化预算的改进建议,达到合理分配、使用财政资金的目的。如果仅仅是记数据、作对比、写报告, 没有具体举措的建议, 只会徒增其他部门的反感。因此,财务部门不应仅仅要用数据说话,更需要积极地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各部门的实际需求与困难,从而为资源配置与规划提供真正有针对性且可行的建议,解决预算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算“ 管理”的目的。
(二)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经营活动的控制。其作用是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 实现绩效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使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预算控制的方式多种多样,我认为可以根据单位的管理需要,将这些

47

方式相结合,设计并采用个性化的预算控制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比如灵活设置预算的控制期间,按月、季、年三种控制周期进行当期和累进的综合控制 ;公用经费是一个综合的预算项,在实施综合控制的基础上对“三公”经费的支出实施单项控制 ;刚性控制和预算内审批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控制。
虽然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质, 经费来源具有固定性,业务开展多按部就班,但为了保证财政资金高效使用,预算控制时应注重收支平衡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在严控无预算或超预算安排支出的基础上,更要遵循过程控制、业务控制和财务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预算控制最重要的是站在统揽全局的高度,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在单位各部门间进行细致的平衡和协调,科学、缜密地设计控制方案,并且严格执行。只有如此,控制方案才能真正做到落地实施。
(三)预算调整
预算批准后应当严格执行,原则上不作调整。但在内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因素发生重大变化, 导致预算制度的基本假设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进行调整,但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
事业单位内部预算在调整实务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过于强调预算刚性,本着观望的态度,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提出调整需求, 有的部门预算充足执行率不高,有的部门预算不足,相关工作推动缓慢; 二是预算调整的随意性过大,单位内部各部门年初在编报预算时不重视,
本着“ 推着走,看着干,随干随调的心态”,造成单位整体预算偏差较大,影响重大决策部署。所以,预算调整应坚持以下原则 :1. 预算调整必须依据客观事实,基于客观因素发生重大变化 ;2. 预算调整必须严格依据调整审批程序进行,通过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避免“一言堂”;3. 预算调整必须按照单位相关制度,控制调整申请时点、频率、范围,一般“三公”经费预算不纳入调整范围。
三、预算考核
预算考核是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与评价,是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系统地考核与评价,为单位实施奖惩和激励提供依据,为提升预算管理提供建议,是提升单位绩效的重要内容。
(一)明确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是指财政预算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是建设项目库、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评价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绩效目标按照预算支出的范围和内容划分,包括基本支出绩效目标,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单位可根据此分类将内部各部门预算目标进行细化,为考核提供基础数据。
(二)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为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预算
绩效量化具有一定的难度。事业单位多采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通过设定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的权重分值, 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四个方面对目标设定、预算配置、预算执行、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职责履行、履职效益进行测评计分,考核预算绩效。我认为在此基础上应结


合单位的实际工作和绩效目标,再设计更具体的个性绩效评价指标,最大限度的量化相关测评指标。比如公益科普场馆类事业单位,在考评履职效益项中的社会效益时,就可借助检票系统的大数据信息库,通过统计参观人数、重复参观率等量化指标,分析考评预算执行产生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内部预算管理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是涉及制订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考核评价的系统工程, 需要科学地规划、严格地实施,紧密地沟通和协调。可见内部预算管理更像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优化。
作者单位 天津科学技术馆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