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建设项目概算是指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预期总投资规模,项目预算是指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安装工程、设备、材料及其他相关工程的单项造价,是项目概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项目概算和预算的管理监督,是控制项目投资总规模、节省建设资金的关键,是基本建设资金的源头管理。
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主要指财政用预算内外资金安排的用于基础性、公益性设施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建设项目,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十几年来,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超概算、预算的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七五”期间,我省约有50%的建设项目实际投资超概算,平均超概算幅度为31.5%;“八五”期间,我省超概算项目数量呈上升趋势,平均超概幅度为60%。我区已竣工决算的项目,90%以上的项目存在超计划投资额和超预算。这不仅使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效益下降,而且导致国家对基建投资的严重失控。
加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管理,其主要目的是:
1.有效控制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加强建设资金源头管理。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制度对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实行科学、合理的测算和估算,才能实现对政府投资项目投资额的有效控制,项目绩效评价才有充分的依据。
2.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由于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主要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一般为非营利性项目,因此,以尽可能最低的价格采购到理想质量的服务,实现经济和效率是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管理的基本目标。
3.恪守诚实廉洁,努力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腐败机会。各国管理实践证明,要保证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的廉洁、公平、公正,必须建立严格透明的操作程序,从制度上保证工程管理的有效进行,还要有严格的外部监督体制,实现政府投资工程管理的高透明度,接受多方面的管理监督。
开展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管理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来讲都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责任重大、涉及利益面广的复杂工作。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较多,根据我区一年多的管理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1.领导重视是前提条件。我区是由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杭州市滨江区政府管理体制整合而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于1990年3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滨江区于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为加快实现我区“构筑天堂硅谷、建设科技新城”的总体要求,建区十多年来,我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截止2006年底累计已投入131.65亿元。
2006年前,我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管理薄弱。主要原因:一是为了快速推进建设,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的概预算审查环节被“超常规”的省略了,计划投资代替了项目概算,大多数项目基本上是“边设计、边勘察、边施工”,既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也没有依据有关标准进行科学的投资估算。二是投资规模控制结果与责任不挂钩。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后投资规模是否超预算,投资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没有相关部门下结论;且对投资规模控制结果未实行奖惩制度,与领导业绩也不挂钩,只要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后工程质量安全有保障即万事大吉,建设单位对项目投资结果如何无需承担任何经济风险。因此,各管理层普遍存在“重建设进度”,对项目概预算管理的观念较为淡薄。三是项目立项后,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阶段较为关注的是方案的优化和技术层面的具体措施,而对投资额的控制没有考虑在内,即使编制了概算,也没有部门予以把关审查。由此,我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90%以上存在 “三超”现象,资金的损失浪费较为严重。
为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确保建设资金使用的合理有效,区领导高度重视项目概预算管理,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出台了《关于实行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算管理的若干规定》,于2006年9月1日起在全区全面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管理逐步规范,管理成效日益显现,截止2007年9月底,已批复概算项目25个,核减资金4500万元,平均核减率为4.56%,批复预算80个项目,核减资金1.17亿元,平均核减率为13.59%。
2.部门配合是重要条件。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算是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和已经汇审的基本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的。因此,要使概算审查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必须首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批和初步设计方案的汇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明确了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工期、资金来源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概算编制和审查的重要依据,主要由区发展改革和经济局负责审查和批复;而初步设计方案进一步细化了项目从筹建到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造价,是项目投资控制的最高限额,初步设计方案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编制,报区建设局汇审后批复,项目概算则是根据批复后的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而成。项目概算的审查和批复工作由区财政局负责。
我区自2005年起对所有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实行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和初步设计方案汇审,这为我们开展项目概预算审查提供了规范性文件依据,也为顺利开展这项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区各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对概预算管理工作配合默契,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序而规范,概预算审查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3.配备专业人员是基本条件。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中涉及到建设领域的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涉及各种建设相关的造价标准和收费标准,涉及各种设备采购型号和价格等等。因此,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是开展概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区在设立专职管理机构的同时,主要采取招聘专业人员和委托中价机构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管理机构挂靠区财政局,以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协调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下达批复概预算文件为主要职责。目前已成立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审价中心,并配备了一名管理人员。具体的审查业务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委托社会中价机构进行,同时对中标的中介机构实行奖惩机制,确保审查质量。这样既实现了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又节省了财政增人的费用,同时还使社会人才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4.健全和完善制度是保障条件。财政部和省、市级政府关于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管理制度是我区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依据,但由于我区既是开发区又是行政区,在实际管理中有着本区特殊性,因此,在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制度规定的同时,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是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我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实行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算管理的若干规定》,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对管理办法的操作内容进行细化,操作规程作了进一步规范,并及时补充出台了《关于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管理有关操作规程的通知》,加强了项目重点环节的审查,促进了概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化和细化。
从我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管理的情况来看,虽然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都大大增加,由于完善了有关制度建设,基本上达到以下管理目的:一是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项目总投资额,防止建设单位高估冒算项目投资额的现象;二是约束了预算编制单位有意放大预算造价的不良行为;三是对投标单位有意抬标、串标现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四是有力推进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财政直接办法的实施。
但是,开展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管理时,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1.严格把好建设标准关。在实际审查中,我们发现有些项目设计存在超标准、超规模,如多层住宅建设某区块的建设规模超过了立项批复的规模,施工图设计的标准较高,造成高层单方造价为1345元/平米,小高层单方造价为1109元/平米(均不含弱电和电梯设备等),分别超过了区文件规定的高层1300元/平米、小高层950元/平米标准的45元/平米和159元/平米。对此,我们退回建设单位,在要求其按规定建设标准重新调整设计方案的同时,对建设单位具体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以增加工作责任心。
2.必须深入现场踏勘。由于客观原因,设计图纸与现场情况有时有较大的出入,如果不到现场查看,编制的清单及预算准确性将大打折扣。如某市政工程施工图纸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按图纸计算的工程量大大高于实际情况,在建设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们按照实际情况核减了工程量。又如有一工程编制单位仅仅按照图纸计算了工程量,但在现场踏勘中发现有许多树木是可以保留的,我们建议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商榷后优化了设计,保留了部分树木,节约了项目投资。再如某管网改造工程部分管道敷设线路需开凿混凝土路面,而施工图纸中未能予以反映,如果不在事前掌握,往往会对以后的投资控制增加难度。因此,进行现场踏勘是正确核定项目概预算造价、确保合理施工的重要环节。
3.要仔细核实资料。由于有些概预算审查所提供资料相差时间间隔较长,前后有些内容修改变化较多。如在某多层住宅区块的工程量清单审核中,我们发现清单编制单位所依据的图纸与报送审核的图纸有部分内容不一致,其中管理用房清单编制所依据的图纸是修改前的图纸,而报送审核的图纸是修改后的图纸,两者相差三个标准层;管理用房外立面幕墙工程不在招标范围内,而报送预算包含此部分造价;有一市政道路工程把图纸中已在其它标段中反映的部分管线工作量也列入了清单范围。通过仔细核实相关资料,对建设单位擅自更改方案或重复多报工程建设内容造成的超投资额进行了核减,从源头上控制了工程造价。
4.要认真进行计算和测量。有些编制人员在工程量计算完后乘了一定的系数或额外加些余量,一方面可能是工程量计算较为粗略,需要加些余量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减少以后清单核对的麻烦而故意适当放大工程量。如某应急抢险工程编制单位未按照图纸计算,而是仅仅根据图纸上的工程量汇总表计算,两者相差甚大;某多层住宅区块上报的预算漏报了地下室给排水和围墙的工程量。对建设单位报送的概预算进行认真计算和测算,有效防止了建设单位多报或漏报工程量的现象发生。
5.要规范清单编制。部分编制单位未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3)的规定,仍按照预算定额的方法来编制工程量清单,有的项目清单部分子目的项目特征描述不够准确,或者描述过于简单,容易造成以后的变更和纠纷;因此,规范清单编制,是规范建设单位建设行为,完善概预算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6.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及区政府《关于实行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算管理的若干规定》的精神,只有在初步设计批复后才能进行施工图设计,概算未经批准的不得进行施工图设计;预算金额不能超过概算金额,概算金额不能超过投资估算金额,否则需重新报原审批机构批准;对于实行招投标管理的项目,必须经过预算审核后才能进入招投标程序。
总之,开展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保持干部廉洁、争创工程优质、实现投入高效、确保资金安全”。只有机制建全、措施得力、制度完善,才能实现“三防”、“三控”的目的,即:防止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防止因官僚主义、失职渎职行为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防止违反建设工程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行为的发生;控制好投资规模,合理使用资金,控制好进度,按时完成工作目标,控制好质量,实现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