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村级财务管理的问题与策略

村级财务管理的问题与策略

  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国家的资金支持。国家惠农资金的有效利用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敏感性问题,也是政府“三农政策”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财政部门支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如何进一步管好用好惠农资金,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成为县级财政部门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村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策略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收支脱离制度约束,村级财务管理中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现象。如:缺乏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导致财务审批程序不合理;因缺乏资产管理制度,导致资产账目不清楚;缺乏备用金管理制度,导致现金余额过大等等。
2.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近年来村级财务实行“村账乡镇代管”,但会计基础工作还是不够规范,不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如在村经销商那里购买的零星办公用品、村里的零星劳务支出、村里自筹资金实施的一些小项目,难以取得规范的原始凭证,大多数“白条”报账;有的收入以票代账,单据装入袋子成了袋装账、纸包账;部分村级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和登记现金日记账;报账员工作交接,无移交清册,各自保管村级财务档案资料等等。
3.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与监督。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开支不节俭,随意性大,缺乏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与监督。如:有的村干部收钱、管钱、审批钱,变成了“谁收钱,谁花钱”;违规举债搞建设、扩大建设项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以领代支,没有专款专用;“互联网+监督”平台上公示的数据存在与实际经济业务事项收支不一致的情况。
4.工作积极性不高,报账不及时。“村账乡镇代管”以来,报账程序更规范,但村级报账员普遍缺乏财务知识,少数村干部认为,村级财务自我管理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账乡镇代管”会削弱村里财务开支权,也担心乡镇政府克扣截留挪用村级资金;另外,资金审批手续繁琐,经手人、证明人签字后,还要监督委员会审核,支书审批,镇分管领导审核,才能到村账乡镇代管中心报账,审批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甚至一张发票多次被退回要求补齐相关会计资料,导致报账员、村干部有厌烦抵触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出现只取钱,缓报账、不报账等现象。
二、村级财务管理应对策略
1.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为了全面推进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和谐稳步发展,村级应制定出台《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对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现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公开、责任追究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规范财务行为。
2.加强队伍建设,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针对大部分村干部、报账员没有学习财会专业知识的现状,围绕会计基础、村级财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监督等内容,进行强化培训,提高村干部和报账员的会计业务理论水平;针对“白条”报账的现象,告诉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按类别列出不同经济业务事项所需要的原始凭证明细清单,并把原始凭证的基本模板印发给大家参考使用,同时要保持村级财务人员的稳定性,并定期进行会计业务培训,从而逐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3.强化监督机制,加强财政监管。加强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与监督,各专项资金、村自筹兴建的项目资金的使用,要在使用前将资金的来源、用途等进行公示,完工后要将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公示;实行村级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对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各项收支、资产资源以及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等内容全面公开;自觉接受村民监督,使村民及时知晓村级财务收支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法,保证“互联网+监督”平台公示的数据客观真实、内容完整。加强财政对村级"三重一大"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及时监督检查,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
4.实施奖惩制度,进行绩效管理。加强村干部和村报账员对政策、会计法律法规、报账流程等知识的学习,重视激励,鼓励报账员按时规范报账。对工作完成较好者,在年度绩效考核中给予一定奖励,对报账不及时、不规范的同志给予惩戒,形成对比,互助共进,规范报账。同时建立《村级财务管理年度考核办法》,由县财政局和财政所组织人员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定期督导和定期的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村两委的积极性,调动村民积极参与民主理财和监督,促进村级财务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总之,资金惠农,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同时也凸显了资金管理的新问题、新矛盾,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入研究、主动作为、高瞻远瞩,及时发现村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创造性地构建村级财务管理新模式,为保证农村经济健康运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