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审计向前发展

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审计向前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 个领域 ,企业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不断转型升 级 ,企业财务 、业务数据的数字化 、共享中心化 进程正得到进一步推动 。 因此 ,注册会计师行 业目前的“以风险为导向 、抽样测试为主要手 段”的审计方法将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都须面 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
信息化时代的必经之路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对象是会计信息 。 企 业提供给注册会计师的会计信息(主要为财务 数据 ,以及相关业务数据)通常都是结构化 、逻 辑关系非常清晰的关系型数据库 。 这些为审 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
在此背景下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数字化转 型是实现智能审计的前提条件 。
人工智能的实质是数据智能 。 有了企业 提供的结构化财务数据的便利条件 ,再结合事 务所审计方法论 ,以及审计风险模型和审计程 序数据 ,才具备开发具有智能审计功能的前提 条件 。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审计平台相结合后 , 可有效避免不同审计人员执行事务所审计方 法论时出现偏差 ,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 。
与此同时 ,数字化转型是审计自动化和审 计共享中心建设的必要条件 。 在实现数字化 转型和以数据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审计后 ,对于 审计过程中属于数据量大 、高频率出现 、低专业 判断的审计领域(或已由专业人员做出判断), 可以通过开发出审计自动化工具 ,实现数字化 的共享审计 ,在保证审计效果(审计质量)的前 提下进一步提升审计效率 。
转型升级带来3方面便利
一是数据协同便利 。 审计作业平台利用 数据库和互联网技术 ,从获取被审计单位财务 数据 ,到初步分析性程序 、计划审计工作 、审计 抽样 、样本测试 ,再到审计调整 、试算平衡等生 成审计数据 ,帮助事务所实现审计业务流程 化 ,以及各用户终端客户财务数据 、审计业务 数据的共享处理 。
此外 ,审计作业平台可以与采集客户数据 软件 、函证管理系统 、客户提供资料系统 ,以及 管理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 ,避免事务 所各信息系统之间产生“信息孤岛”。
二是审计底稿协同便利 。 以笔者所在单位 为例 ,在外购网盘组件基础上开发 EAS 专用网 盘,部署在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实现项目组成员、 质控复核人(电脑终端)审计底稿自动同步功能。
在2020年疫情期间 ,EAS 网盘功能发挥重 要作用 。 在项目组成员居家办公条件下 ,EAS 网盘自动将每个审计人员审计底稿同步到网 盘服务器 ,再自动映射到同项目组成员EAS 网 盘中 ,既实现项目组与质控人员之间的底稿协 同 ,也确保最新审计底稿自动存储到网盘服务 器 。 通过今年审计忙季的高负荷运行 ,EAS 网 盘性能已非常稳定 ,尤其是将审计底稿集中存 储于 EAS 网盘服务器功能 ,与很多审计软件 “只交换 、不集中存储”的底稿文件同步功能有 实质性的提升 。
三是在线复核功能便利 。基于EAS数据协 同 、底稿协同功能 ,项目组内部的质量复核 、质 控部独立复核的质量复核 ,可以通过 EAS 平台 以远程 、在线方式来实施 。 同时,复核人的复核 记录亦可通过EAS平台及时反馈给审计人员 。
做好转型准备

当前 ,审计行业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 改善审计质量和提高效率 。
在基础层面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 技术,实现包括原始数据采集、数据集中存储、审 计证据在线收集等方面的数据协同,包括审计底 稿共享 、在线复核 、审计证据在线标注等方面的 审计协同,包括审计过程控制、自动抽样、数据校 验、函证跟踪等保障审计质量的各种措施。
在更高层面 ,对于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 术 ,笔者建议 ,会计师事务所应采用“从大处着 眼 、从小处入手”的原则 ,有选择地把最新技术 落到实处 ,而不被技术热点所干扰 。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应 从具体需求出发 ,以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问 题为依据,充分利用成熟的 、设施完善的信息技 术,实现基础的审计作业系统,解决审计转型升 级的普遍问题 。 同时,密切关注技术发展,思考 最新技术对审计工作的系列影响 。 然后 ,选择 一个应用点 ,尝试把新技术和审计业务进行结 合 。这种解决“面”的问题 、思考“线”的影响 、尝 试“点”的突破的“面 、线 、点”相结合的方式 ,是 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审计业务中的基本方法 ,也 是落实审计转型升级工作的基本原则 。
为有效地落实审计转型升级工作 ,会计师 事务所还需要在人员储备和制度建设方面做 好准备 。 主要包括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 ,加 大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人力储备 ;充分重视信 息技术 ,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审计业务不仅 是工具层面的影响 ,而是将对审计工作模式 、 审计质量评价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
【作者系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 伙)合伙人 、IT技术总监】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