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审计2001.12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对策
商保田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削弱宏观调控能力,而且
可能导致企业微观决策失误或贻误战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一)经营成果失真。有些企业和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虚列收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支出和财产损失不及时记账等手段,虚报利润或亏损。
(二)资产计价失真。有些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不按有关制度进行计价,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占有数。
(三)会计核算资料失真。有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为达个人目的,将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采取打白条、伪造发票、收据等手段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给贪污腐化分子提供方便。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国家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造成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导致决策失误。
(二)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仅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流失,还造成许多不良贷款,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
(三)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加剧了分配的不公,使分配进一步向个人倾斜,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其次是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贪污、贿赂、挥霍公款等,实现经济犯罪。
(四)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新《会计法》进一步强调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了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加强对新《会计法》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对新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严格执法。一是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二是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三是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在目前社会监督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行业的自律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结合当前学习和实践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同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真正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把握好自己的权力,为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自觉维护财经法纪,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搞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当前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会计法规,强化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狠抓会计工作规范化,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推进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一些地方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派驻稽查特派员制度,对大中型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委派会计总监制度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使会计人员超脱于企业之外,对于依法履行会计职责和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了保障,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