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当下,部门(单位)已经按照政府部 门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和操作指南实现部 门财务数据汇集和提供,并在信息系统 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 相关财务指标。
总体上,区、区本级及以上的政府综 合财务报告已初步实现形式上合规,数 据间勾稽关系较为清晰,但仍存在各区 对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的理解不 一、相关指标差异仍然较大、缺乏可比性 等问题。基层单位,特别是街道层面的 会计核算基础较弱,财务数据的勾稽关 系存在明显问题,会计处理需要进一步 规范,以提高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数据的 质量。
七大问题与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政府部门财报 编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应收及预付款挂账金额较 高。应收及预付款属流动资产,报告期 末挂账金额不应过高。调研中发现,应 收及预付款挂账过高的主要是土储及 街道。经了解,制度因素及历史遗留问 题是导致债权性资产挂账金额较高的 原因。
第二,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不及 时。部分单位的在建工程期末余额远大 于固定资产净值的报告数额,可能存在 转固不及时问题 。具体原因大概有 4 点:一是在建工程权属不清,未能及时转 固;二是某些单位的固定资产已经投入 使用,但未完工结账;三是部分单位考 虑到转为固定资产后要多提折旧费用, 影响收入费用率,人为推迟转固时间; 四是费用资本化问题,将本应费用化的 开支予以资本化,以改善财务状况及运 营绩效。
第三,应付和预收款挂账金额较 高。应付及预收款项挂账金额较高,可 能的原因有:一是收入未及时确认;二是 债权方撤销,未能及时转销;三是隐藏收 入或对业务理解错误,误将收入计入负 债;四是部门内部的抵销业务未处理到 位;五是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划入的款 项未到收入确定时间。
第四,预计负债及或有负债披露不 足。具体表现在:一是政府负有偿还责 任的隐形债务在政府部门财报负债项目 中未得到反映;二是某些单位由于诉讼 等原因可能形成的预计负债、或有负债 未得到充分反映。可能的原因包括隐形 债务涉密及核算基础薄弱。
第五,净资产数据结果正负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说,部门净资产为负 是有可能的,反而目前有些报告净资产 为正的基层单位,更有可能存在粉饰报 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数据 监管的压力,有的是核算基础薄弱形成 的错误结果。
第六,表间数据勾稽关系未能得到 正确反映。 主要表现包括:
一是部分单位在资产负债表项目固 定资产减少、长期股权投资核销的情况 下,收入费用表“资产处置费用”为零。
如固定资产减少通常一方面导致固定资 产、累计折旧账户余额减少;另一方面, 会增加资产处置费用,二者存在勾稽关 系,资产处置费用的报表列示不应为零。
二是街道、医院等部门资产负债表 存在长短期借款时,收入费用表“其他费 用”的利息支出报表列示为零的现象。 长期股权投资与“投资收益”存在数据勾 稽关系。特别是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 投资与投资收益有极强的数量联系,但 是,相关部门核算存在欠缺等。
以上勾稽关系反映不正确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基层会计核算基础比较薄 弱,对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及复杂 业务的理解存在困难。
第七,财务指标差异过大。如资产 负债率甚至在同一行政区下属街道间呈 现较大差异,从3%到 110%不等,使得数 据缺乏可比性。再如,收入费用率有的 区下属街道基本都是或接近 100%,有 的区则较低。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可 能是各区对财务比率的理解和要求不 一,但更关键的因素可能是基层核算基 础薄弱、数据质量差,存在统计口径不一 致问题。
三方面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现阶段可以从提升 基层人员会计核算能力、优化会计信息 系统设计、细化政府会计制度 3方面予 以改进。
——提升会计核算能力。
提升基层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一 要健全基层会计核算组织。权责发生 制政府综合财务制度改革提高行政事
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因而,应先改变 基层会计由办公室等人员兼任的现状, 在组织结构上单独设置专门岗位满足 会计核算需要,以保障日常核算资料的 真实性、准确性。
二要加强基层会计人员核算能力培 训及建立激励机制。“双体系、双基础、双 报告”的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 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对现 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提 出更高要求,应加强对基层会计人员核 算能力培训,特别应加强会计人员对权 责发生制的理解及应用,充分利用网络 平台建立长效的培训反馈和业务指导体 系。同时,通过激励机制建设,提升基层 会计核算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提 高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质量。
三要提高会计人员财务管理水平。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建立对会计人 员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如针 对应收预付款挂账过高问题,一方面要 加强催收;另一方面,对历史遗留问题要 抓紧核销,并加强坏账准备的计提。
此外,会计核算是业务过程的反映 及观念的总结,对于达到使用状态的在 建工程,应及时转入固定资产、保障性住 房、公共基础设施等科目,并及时开展折 旧的计提,以利于资产的管理。合理估 计可能存在的偿债风险,设计预防性措 施等。
最后,会计人员应提高对数据勾稽 关系的理解,擅于从政府财务报告数据 间的联系及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中发 现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夯实资产负 债管理,并提高政府财报数据的决策 有用性。
——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
权责发生制的引入要求财务工作进 一步精益化,需要更多财务人员细化分 工,实现岗位不相容的内部控制规范。 受限于实际情况,目前,政府部门无法大 幅度增加财务人员人数,实现岗位不相 容,应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应用, 实现业财融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 率及财报编制质量的目的。
通过调研发现,预算管理一体化系 统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是实现单位会计核算集中统一, 包括统一数据接口、门户管理、会计科 目、确认、计量核算口径、会计凭证及财 务报告模板,方便穿透式数据审核及决 策使用,提高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财务 报告的可理解性。
二是通过预算一体化系统内置财务 数据间的勾稽关系校验公式或校验提 示,减少财务人员判断错误的可能性,提 升数据准确性。
三是增加预算一体化系统设置的科 学性,进一步贴合会计业务。系统中存 在一些设置不合理,例如净资产为负不 能录入系统的情况,可能对数据真实性 造成一定影响。各报告项目明细表应与 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习惯一致。
四是实现会计核算功能与部门决 算、国库集中支付、资产管理、政府财务 报告的互联互通,通过自动提取数据功 能保障政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细化政府会计制度。
高质量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的生成, 需要基层会计核算人员对现行政府会计 制度及准则体系的高质量执行。针对现 阶段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各项经济 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细化政府会计 制度,系统梳理各项经济业务流程,统一 核算口径,实现会计核算标注与各项管 理制度的无缝衔接,减少核算中确认与 计量的不一致性,降低对账难度,提升对 账效率,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政府部门财 政状况、运行情况及财务管理情况。
总之,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的编制应 严格遵循《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 《会计法》《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 度》《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政府财务 报告编制指南》等法规制度要求,提升会 计核算水平,优化预算一体化系统,细化 政府会计制度。
通过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人员对政 府部门(单位)经济业务及权责发生制核 算基础的理解,建立激励机制,自发改善 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效果,增强政府财 务报告制度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在提高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的同时,增强可理解性。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