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控制论文 > 图书出版单位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图书出版单位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图书出版风险的内涵

图书出版风险,是指出版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估量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出版单位遭受到经济损失而存在的现实性行为。广义上的出版包括“编”“印”“发”“供”,即编辑、印制、发行和物资供应环节,狭义上的出版是指出版的前端环节,即“编”“印”“发”三个环节。因此,图书出版风险包括编辑部门的选题策划、合同签订、书稿加工等环节存在的风险;印制部门的图书定价、印刷生产等环节存在的风险;发行部门的营销策划、图书存货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风险。

 


图书出版风险管理的内涵

图书出版风险管理,是指为了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对编辑、印制和发行等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和评价,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图书出版风险管理包括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和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前者的目标是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产生的机会,做到“未雨绸缪”;后者的目标是尽力减少损失标的的毁坏程度和状态,做到“亡羊补牢”。

 

 


编辑环节存在的风险和原因分析
1
选题策划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政治风险。有的书稿存在政治性问题而编辑在选题策划阶段又没有识别出来,导致出版单位遭受经济损失,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二是市场风险。首先,整个图书行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图书出版整体规模有所下滑。其次,图书出版单位面临的市场风险。一些出版单位的编辑对市场缺乏调研和论证,仅凭畅销书的推测,未经过合理测算,导致市场不认可该选题,或者由于图书周期较长,存在图书出版之后市场热点已经过去的情况,给图书发行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增加了图书库存的压力。

 

2
合同签订阶段

首先,无效授权导致的法律风险。图书出版单位应与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合同。有的书稿属于职务作品,如果只是与作者签订合同而未取得相关单位的授权,那么这个出版合同本身就是无效的。其次,图书内容存在的侵权风险。有的书稿涉及大量抄袭,因此在签订出版合同前就要对书稿进行认真审核,防止承担连带责任。

 

3
书稿加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质量风险。有的书稿质量较差,而一些编辑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或者职业敏感性较差,导致有些图书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如写错省会城市或者专业名词滥用。二是法律风险。随着著作权法的实施,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出版单位也面临较多的侵权风险,如侵犯作者的署名权或侵犯其他出版单位封面和版式的权利。

 


印制环节存在的风险和原因分析
1
图书定价阶段

各图书出版单位在综合考虑整体市场的前提下,应结合具体图书进行精准定价。定价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图书销售的顺利进行。有的图书定价过高,远超读者的购买力,增加了经销商退货风险。图书不是一般的物质商品,而是具有精神价值,因此应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采取保本微利的原则,进行科学定价。

 

2
印刷生产阶段

纸张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影响了图书出版单位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近年来,图书定价一路飙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纸张成本的上升,如果定价跟不上就会使出版单位陷入亏损的状态。

 


发行环节存在的风险和原因分析
1
营销管理环节

有些图书出版单位的营销策划方案过于花哨不实用,导致后期实际营销阶段效果不好,浪费营销资金;有的图书出版单位忽视图书的特点,为赶潮流盲目创新;有的图书出版单位还可能存在商业回扣、弄虚作假等方面的舞弊行为。

 

2
存货管理环节

库存问题一直是令很多出版单位头疼的问题,如何从源头上践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减少资源浪费,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库存问题的根本是资源配置不够优化,有些学术书从一开始投入市场就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应对这种类型的书进行严格把控。存货管理环节风险还包括进出库管理方面不规范造成账实不符、存货的丢失毁损等问题。

 

 

 

图片
文化建设

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图书出版单位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性建设,只有出版人员风险意识提高了,才能真正筑牢防范风险的“防火墙”。(1)通过制订相关目标、制度等使员工明晰本出版单位的风险点、风险管理的策略及其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2)正确对待风险,遇到风险时,既不能过度控制风险而影响出版单位的效益,也不能片面强调经济高速发展而忽略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

 


体制建设
1
编辑阶段

(1)建立良好的选题策划体系。对选题论证时要科学客观,尤其对资金量投入大、定价高的套装书进行策划时要更加严格,需进行全面、严谨的反复分析和论证。(2)严格实行三审三校制度,坚持质量把控。三审三校制度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出版工作流程化和规范化的有效抓手,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导致出现图书质量差错或者政治差错。尤其是对于合作出版来说,出版单位更要加强对于合作出版单位图书的审校责任,否则可能会影响出版单位的声誉。

 

2
印制阶段

(1)建立科学的定价体系。定价应在参考类似图书市场定价的基础上,考虑成本、折扣等因素进行科学、综合评定。(2)制订合理的纸张采购计划。印制部门应坚持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的原则,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议价空间,降低纸张价格巨大波动所带来的风险。(3)加强样书审核管理。印制部门应加强对样书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防止漏印或者错印情况的发生。

 

3
发行阶段

(1)制订有效的营销方案。任何一本图书的大卖都和营销息息相关,而卖点是图书营销的基调,所以准确地提炼卖点就成为一个营销编辑的“看家本领”。卖点可以从书名、图书内容、作者、读者需求等方面进行提炼。(2)加大营销监督力度。图书出版单位的财务、设计和监察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内部监督,及时发现商业回扣、弄虚作假行为。(3)建立图书仓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图书仓库建立一套管理系统,从以往的经验性主导型管理方法向智能型管理方法转变,根据大数据来确定印刷数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图书出版单位的竞争力和效益。(4)构建合理的库存管理和盘点、交接制度。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 根据实际盘点结果调整财务账,切实做到账实相符。

 


技术建设

风险管理信息化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制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具体来说,信息化建设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识别风险。建立风险数据库,把出版风险点纳入其中,既应包括图书出版行业通常的风险点,也应包括图书出版单位的具体风险点,还应包括使用这些系统时可能遇到的风险点。(2)评估风险。可以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风险进行评判和估计。除了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评估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和其中隐藏的机会。(3)应对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以优化出版流程,使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传送到需要此信息的出版人员那里。

 


人才建设

编辑人员应提高编辑能力,在防控政治风险方面下大功夫。出版单位应培养专业化的编辑人才队伍,使其在特定领域进行“精耕细作”,成为某个特定专业的行家里手。应注重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风险意识,培养编辑人员对图书市场尤其是畅销书的敏感性,提高编辑人员的法律意识。

 

印制人员应提高业务素质,在信息化方面提高应用能力。应主动学习最新的印刷知识,与印刷厂的沟通过程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同时,印制人员需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采取更多的新技术或者新工艺,防止图书失去市场竞争力。

 

发行人员需提高市场敏感度,在市场分析方面增强预估能力。发行人员应在运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精细化分析,使得确定的印数精准,从源头解决库存量大的问题。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2022年第3期(节选原文部分内容)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