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 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

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10

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

程昔武 周宗超

1981年8月,在中国财政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从此,会计电算化一词一直被我国会计界沿用至今。而且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学发展的一个分支,甚至作为一个专业。相应的,在高校会计学科的课程体系中,都设置了一门或若干门《会计电算化》或类似的课程,作为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教学内容。虽然这种做法曾大力地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但是,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到来,特别是当前对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急需的情况下,这种课程体系不利于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是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也难以满足社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在当前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问题。

本人认为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可以采取一般性的普及教育和针对性的专门性培养两种方式。一般性的普及教育是面对会计学专业全体学生而言,使他们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熟练使用会计软件;针对性的专门性培养则是面对会计学专业和计算机应用及其相关专业一部分学生而言,是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主要方式。鉴于此种观点,本文就财经类高校的会计电算化专门化方向教学的实际情况,拟从对会计电算化的再认识出发,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重新加以设置,提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施方案,供同行们参考。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再认识

不可否认,会计电算化的内涵还应该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应该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它是一门边缘学科。因此,我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至少也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深入,从而真正掌握其实质。

一方面,是那种被大家所普遍接受的观点: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会计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计算机作为一种记账、算账、报账和分析的工具被运用到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是随着会计工作的需要而出现,受具体会计工作的左右。从属性上说,它属于会计学专业的范畴。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计算机应用这一角度来认识会计电算化。大家知道,近30年来,计算机以其无与伦比的功能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世纪的发展方向,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研究计算机技术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会计电算化则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应用的产物,它不仅仅作为一个工具出现在会计工作中,它将以其强大的功能特点融合于会计工作中,并将改变现行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因此,我们应该以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出发点,将会计学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纳入其应用范围。从应用范围来说,会计电算化应该属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范畴。

可见,要进入会计电算化领域,我们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其一,以学习和研究会计学为出发点,辅之以计算机应用的理论与方法。这种途径适用于在会计学专业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这种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优点是会计学专业理论基础比较过硬传统的会计实务知识比较丰富;其缺点是计算机应用环节比较薄弱,难以胜任会计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其二,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和方法为出发点,辅之以会计学的理论与实务知识。这种途径适用于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这种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优点是计算机理论基础比较过硬,特别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应用知识比较丰富。其缺点是会计学的理论及实务知识相对薄弱,难以胜任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工作。而在当前高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中,我们基本上都采用了前一种方式。由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除了完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库技术的学习外,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深入研究以及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就难以进行下去,使得培养会计电算化中高级人才的目标仍难以实现。所以,对会计电算化的重新认识,有助于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

对会计电算化进行了重新认识之后,关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就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我们除了继续在会计学专业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还可以在计算机应用及其相关专业中设置会计电算化的系列课程,以资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在这两种途径的教学中,尽管有着相同的教学目标(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但是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因此,教学的侧重点必然有不同之处,这就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适合不同的特点,以实现教学目标。以下就不同的途径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作出安排,详见下表:

详见下表:


当然,以上系列课程是在完成不同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安排的,作为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主要课程,是为了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弥补各自的薄弱环节并突出各自的优势而设置的。此外,除了设置以上各门课程外,还应该经常性以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发展动态以及新的规范要求,并能安排实习等,作为对课程体系的补充。

总之,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强、法规性强、更新快速的学科,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具有实用性、规范性、动态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完成了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之后,我们就应该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有步骤、有目的子以实施。

首先,会计电算化专门化方向的学生主要来自于会计学专业和计算机应用及其相关专业,根据不同的专业来源组织成不同的班级。这种学生的重新组织,主要是从大学三年级开始的,并且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运用能力,专门培养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高级人才。

其次,财经类高校,现在都开设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学等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还有各自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一、二年级就已修完。会计电算化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而对不同的专业来说,课程安排的顺序及课时量各有自己的要求,详见下表:


最后,对两类不同的专业来说,除了安排实验课以外,在四年级的下学期均应安排一次综合性实习,主要是将手工会计业务处理与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处理相结合,比较两种方式下的处理结果,分析其利弊,让学生在模拟实习中体会到会计电算化是传统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代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要让学生体会到的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网络会计开始得到应用,它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方向。

总之,在高校会计电算化专门化方向的教学中,我们要认清会计电算化的本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方案的实施要以基础理论为依托,以实用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为重点,了解最新理论和技术动态,展望未来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过程和方法,并促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积极投身于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相研究,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学院会计学系)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