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梦煜
我国近年来一直提倡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并从2017年开始每年召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对外贸易创造了新的机遇。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受市场影响,其波动幅度将逐步扩大,波动频率也将逐步加快。因此,如何通过增强外汇风险意识、提高外汇风险防范能力,减少汇兑损失,以确保涉外企业收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将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形式,浅析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历史状况,并就如何利用远期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在不确定的市场为企业寻找确定性,锁定企业成本,稳定企业收益,控制外汇风险方面做了初步探讨,并对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提出建议,以期为实现企业长远、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元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固定汇率制不复存在,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发生大幅波动,由此产生巨大的外汇风险对各国的跨国公司均造成了严重影响,至此越来越多的涉外企业开始意识到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虽然人民币已于2016年12月正式加入SDR(特别提款权),这意味着人民币跻身全球主要货币之一,但是人民币要实现完全自由可兑换还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仅有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可以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美元和欧元仍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由于从签订合同到最终结算有一定期限,有的大额资产合同收付款周期期限甚至在一年以上,而人民币兑美元或欧元的汇率是随时波动的, 这就给企业带来了由于结算货币汇率变动而无法预知的外汇风险敞口。在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管理政策越发透明的今天,以及未来逐步减少干预,甚至不进行外汇干预的发展趋势,市场将允许更大幅度的汇率双向波动。因此,在对外贸易份额进一步增加且汇率波动幅度逐步加大的未来,中国涉外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敞口将进一步扩大。
图1为2014年初至今100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图(图片来源:招商银行官网,以下分析均以汇买价为例)。从2014年初到2016年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连续三年攀升,从最低点6.03升至最高6.93,飙升14.9%。而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年仅仅一年的时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6.93降至6.28,降幅达9.4%,从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又从6.26升至6.95,仅半年时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再次上升11%。之后从2018年底至2020年5月期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直在6.7至7.1之间宽幅剧烈震荡,平均每半年振幅达4%~6%。而2020年5月至今,受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双重影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最高7.16降至最低6.51,半年时间降幅已达9.1%,且此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下降仍在持续当中。从以上分析可知,在过去几年,汇率的双向波动已经愈发频繁,且波动率越来越大,涉外企业若想从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务必需要逐步适应新形势,为外汇风险管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历史状况分析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尤其从2015年开始汇率波动幅度进一步扩大,我国涉外企业都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外汇风险。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由于2015年汇率波动幅度加大,600余家上市公司在当年出现了汇兑损失,合计汇兑损失金额517.47亿元,相比上年扩大了2.96倍,约是当年汇兑收益的2.5倍。汇兑损失和汇兑收益加总后,2015年上市公司合计汇兑净损失为369.94亿元。合计汇兑净损失金额约占同期利润下滑的一半,甚至有部分上市公司汇兑损失金额已经接近甚至超出当期净利润的规模。
究其原因在于当时很少有公司会采取措施应对外汇风险,其在外汇市场上大都处于“裸奔”状态,一旦风险暴露,公司只能被动“挨打”。因此,面对人民币汇率的剧烈波动,2015年上市公司汇兑损益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放大了企业的损失或收益。但从金额来看,汇兑损失要远远大于汇兑收益。
以中国联通为例,2015年中国联通净利润105.62亿元,当年产生的汇兑损失高达21亿元,汇兑损失占当年净利润的20%。审计报告中披露,2015年度及2014年度,中国联通未签署任何远期外汇合约或货币掉期合约,该公司表示,“集团总部财务部门负责监管集团外币资产及负债规模。本集团可能签署远期外汇合约或货币掉期合约以规避外汇风险”。
再以中国神华为例,2015年中国神华产生的汇兑损失为6.49亿元,相比2014年的汇兑收益3.28亿元,2015年汇兑损益减少约9.77亿元,由汇兑净收益逆转为净损失。2016年中国神华产生的汇兑损失为6.88亿元,损失略高于2015年。2017年中国神华汇兑损益再次发生逆转,当年实现汇兑收益4.94亿元,由汇兑净损失逆转为净收益。仔细阅读中国神华历年审计报告可知,自2017年开始,审计报告中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分析披露了新的外汇风险防控措施,“为应对外汇汇率变动产生的风险,本集团签署了外币远期合同以降低外汇风险敞口。”由此可以得知,中国神华在经历了外汇风险导致的汇兑损失后,已逐步完善其对外汇风险的管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应对风险,降低外汇风险敞口。
在2015年811汇率改革的考验下,当人民币汇率的剧烈波动在上市公司的年报里留下深刻烙印后,2016年上市公司因汇兑产生的净损失缩小至35.34亿元,2017年又扩大至59.7亿元,虽然金额仍然巨大,但相比较2015年的汇兑损失已大幅减少80%以上。这显示上市公司避险的意愿在增强,同时在外汇风险管理上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应对方案。2017年开始,上市公司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开始逐渐增多,像中国神华一样,过去的国企和央企基本都不做套期保值交易,对外汇风险管理缺乏主动性,往往是外汇风险裸头寸,2017年后也已经逐步改变外汇风险的粗放式管理,开始主动咨询银行或专业机构,采取风险应对措施,运用避险手段管理其外汇风险。Wind数据显示,2018年已有上百家上市公司在审计报告或公告中披露,已开展相关外汇金融衍生品业务进行套期保值,而在2017年仅有50多家。据上证报统计,到2019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汇兑损失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2.59%。
这些变化表明,在复杂多变的外汇市场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涉外企业逐步有了控制外汇风险的意识,并认识到了其重要性,采取了行动。如何运用市场化手段和专业化工具来有效的管理外汇风险,提升企业自身外汇风险管理的能力不只是上市公司需要面对的挑战,这也是摆在所有涉外企业面前的重点课题。
三、远期合约适用情况案例分析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许多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成为涉外企业加强外汇风险管理,锁定成本,保障收益,控制外汇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金融衍生产品的主要形式有四种:(1)远期合约。(2)期货合约。(3)掉期(互换)。(4)期权合约。涉外企业为管理外汇风险最常用的套期保值工具是远期合约。
远期合约产品主要指企业在申请日,与银行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进行交割。由于远期产品交易形式灵活,交易金额和到期日也都可自行确定,远期合约的套期保值在外汇风险管理中得到了最为普遍的应用,成为目前涉外企业最主要的避险工具,在金融衍生产品应用中的比重达90%左右。
下文将以G公司与银行开展的远期结售汇业务为例分析远期合约在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远期结售汇业务有固定交割日交易和择期交易两种类型,远期合约交割日的汇率根据金额、币种以及交割时间不同,银行会给出不同的报价,同时,不同银行对同一业务也可能会有不同报价。下文中的案例均基于G公司当年获得的报价进行分析。
(一)外汇汇率空头趋势下出口产品
G公司于2017年1月10日与美国一家客户签订汽车零部件销售合同,销售A,B,C,D四种零部件给该客户,货款总价值120万美元,交货期从3月底开始每月底前交付一批零部件,付款方式为交货后三个月。预计回款时间和金额如表1所示:
根据合同约定的交货时间即期汇率测算的销售收入金额为819.8万元人民币。2017年6月到9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处于空头趋势,若不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企业则面临外币应收款项贬值的外汇风险,若企业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业务协议,在发货后与银行按约定的汇率、金额和币种,根据业务付款方式在约定的时间(3个月后)进行交割,企业则可以成功利用远期合约的套期保值有效的锁定未来收入金额的人民币价值,控制由于外币贬值而遭受损失的外汇风险。
表2为G公司不采取远期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和利用远期合约进行套期保值两种情况下收到的收入金额及汇兑损益的对比分析。由分析可知,在外汇汇率空头趋势情况下出口产品,在本案例中,若不采取套期保值防范外汇风险,企业将产生20.2万元人民币的汇兑净损失。若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提前锁定汇率,产生的汇兑损失8万元人民币与不采取套期保值措施相比,为企业减少损失12.2万元人民币。
(二)外汇汇率多头趋势下进口货物
G公司于2018年1月31日与美国一家设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从美国采购一台专用设备L,设备总价值228万美元,根据设备生产,运输,安装,试运行及验收周期,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如表3:2018年4月到2018年11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正处于多头趋势,若不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企业则面临外币升值导致成本增加的外汇风险,若企业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业务协议,与银行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确定择期交易的时间段,按约定的汇率、金额和币种进行交割,企业则可以成功利用远期合约的套期保值有效的锁定成本,控制由于外币升值而遭受损失的外汇风险。
表4为G公司不采取远期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和利用远期合约进行套期保值两种情况下付款金额的对比分析。由分析可知,在外汇汇率多头趋势情况下进口设备,在本案例中,若不采取套期保值防范外汇风险,企业购买设备L将合计支付1515.87万元人民币。若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提前锁定汇率,同样购买设备L,企业合计支付金额为1459.2万元人民币,为企业减少损失56.67万元人民币。
(三)外汇汇率趋势不明朗或不确定情况下的进出口业务
当外汇汇率双向波动,短期趋势并不明显的情况下,企业判断外汇汇率趋势或方向的不确定性将增加,对于收款或付款过程较长的进出口合同,交易时间拉得越长,汇率波动风险越大,也更容易因汇率变动而遭受损失。这时,企业利用远期合约的套期保值工具可以回避汇率波动的风险,提前锁定收入或成本金额,把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企业的目的是稳定收入和成本,因此,虽然汇率的变动也可能偶然给企业带来收益,这种外汇风险仍然需要规避。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专家评估,历史业务记录,历史外汇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来评估未来外汇汇率趋势,也可以借助或同时借助外部专业咨询机构,财务顾问,银行专家等进行综合评估,谨慎地对市场走势做出分析判断,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以便做出恰当的决策。
四、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涉外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特点及风险偏好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流程。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三个方面确保企业所有潜在的外汇风险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对涉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具体业务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时刻关注国际金融局势和外汇汇率走势情况,形成内部外汇汇率预测机制,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利用为符合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最优风险管理方案。
1.优化外汇风险管理监控机制
涉外企业可以考虑将风险管理职能从财务部分离出来,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根据外汇风险等级建立外汇风险分级授权审批程序,明确职责,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风险点的实时监控,对重大风险因素进行重点监控,形成完善的风险报告机制。同时建立问责制度,实施相关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外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贯彻执行。
2.做好外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把握未来外汇汇率波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外汇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是制定科学的外汇风险应对方案的前提。因此,外汇汇率波动的预测工作是外汇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涉外企业应重视对外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外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在更了解外汇市场及汇率波动,更熟悉金融衍生产品运用的情况下,能更准确的预测外汇走势,提供更合适的风险对冲和套期保值方案,是决定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是否成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加强与银行及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的合作,提升企业防范外汇风险能力。
为了寻求最适合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企业可以聘请银行或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的专家为企业外汇风险相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综合内部评估及专家意见后做出更为科学的外汇风险管理相关决策。同时,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外汇风险管理难题,组织专家对内部专业人才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而逐步提高企业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径,将成本核算工作做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