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医院财务管理论文 > DRG付费体系下医院成本控制思路与关键点

DRG付费体系下医院成本控制思路与关键点

 王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财务处财务管理科副科长,高级会计师,第三期国家卫生健康委经济管理领军人才。湖北省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委会委员、湖北省会计学会医院会计专委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受聘教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外指导教师。长期从事医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等实践工作。



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付费体系下,针对给定的DRG组中的每一位患者,医保按与住院时间长短无关的固定价格对医院给予补偿支付,从而在经济上激励医院缩短患者住院日,以低于固定价格的费用来提供医疗服务,以便保留固定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差额,获得医疗盈余。如果医院治疗患者的费用超过了该患者DRG组补偿价格, 就将自身承担相应经济损失。DRG作为世界公认的较为先进、科学的费用支付方式之一,成为解决医改难题的重要抓手和管理工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提出:“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ase-Mix IndexCMI)、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医改发 〔20212号) 提出:“到2025年,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或按病种付费的医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条件的住院医保基金支出的比例达到 70%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国卫财务发〔20214号)也已明确了DRG成本核算的方法。随着DRG支付方式改革试点的推进,医院启动DRG实际付费为抓手的成本控制工作已迫在眉睫。本研究拟从DRG付费下成本控制的意义入手,探讨基于DRG付费的成本控制思路、关键点,旨在为医院行业精细化成本控制提供参考方案。


基于DRG支付方式进行成本控制的意义

图片
DRG 支付方式是按事先分组确定的支付标准付费,支付标准为医院盈亏平衡点,超过支付标准的费用医保不予支付;低于支付标准部分费用付给医院,形成医院收益,旨在推动医院从诊疗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出发,规范医生行为、因病施治。加快推进DRG付费改革,发挥“控成本、降费用、保质量、提效益”作用,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点任务。对于医院来说,基于DRG支付方式进行成本控制其意义有以下3个方面。 

1.1 促进医院建立支撑学科建设、实现发展战略的成本管理体系

发展战略是为医院实现使命、愿景或长远目标而确定的整体行动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与学科建设息息相关的相应管理手段作为支持。DRG不仅是按病例细化分组打包支付的费用结算工具,同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反映医院各学科的市场地位。通过对各学科病例组合指数的分析,医院可清晰判断每个学科的优劣。结合费用消耗指数等DRG支付方式促使医院从战略视角考量成本管理,采用战略工具方法,将成本管理和战略融合,构建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DRG支付方式激发医院间形成成本竞赛状态,迫使医院从战略高度对成本结果与成本行为进行分析、控制和改善,采取与环境变化、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方法,从成本发生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消除某些产生成本但不增值的活动。医院需要将功能定位、学科建设、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整合,以战略实现作为医院成本管理的长远目标,将战略层层分解,前瞻性考虑学科建设,建立重点病种和术中目录,让床位规模、学科、技术选择、资产配置等处于最优状态。 

1.2 降低临床科室与管理科室间的沟通成本,提高成本管控力度 

长期以来,医学的专业性强,医院内部普遍存在行政、后勤、财务不懂业务的尴尬情况。DRG作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必备工具,将看似复杂无序的医疗行为通过大数据分类简化,有助于降低临床业务科室与管理科室间的沟通成本,能有效指导管理部门深入了解临床工作开展情况,弄清临床科室主要工作内容及方向,分析业务中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协同业务部门共同开展医疗成本控制,以DRG组支付标准作为成本管理目标,将成本控制在定额标准以内,争取更多的盈余。DRG的分组付费标准是按区域中所有医院的平均医疗费用水平为基础确定,标准化的DRG会使整个行业更加透明,患者选择医院有更清晰的指导。医院管理人员不仅要懂成本管理知识,还要深入业务科室了解业务知识,摸清作业流程;业务人员要熟知成本管理流程和关键点,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考虑成本约束,以缩短检查、手术、治疗等候时间等措施,提高效率。 

1.3 促使科室改善病源结构,补偿运营成本,激活持续发展能力 

医保的DRG改革(同城、同病、同级、同价)旨在以补偿机制促进医院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擅长做疑难杂症、危急重症的三级医院会专注于这类疾病诊治,而其他医院因不具备相应技术水平, 或难以接受更高成本,而不得不选择放弃或缩减该部分的服务量。从收入角度来看,相较于传统按医疗服务项目付费方式,DRG 支付改革下受总额预算和成本控制的压力,医院获得的来源于医保患者的收入减少,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下医院的病源结构改变、数量有所减少,医院工作量有所降低。另外,适应临床业务开展、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分类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起来,医院运营成本补偿压力加大。从成本角度来看,医院长期防控成本成为常态化开支,日常运行费用居高不下。在此常态化经济运行的压力背景下,医院扩大生存空间,只有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如何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医院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DRG付费方式下,注重成本控制的大型医院平均住院日环比增长率下降,诊疗人次、次均住院费用有所增长,收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大幅提升,激发医院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DRG付费体系下医院全过程成本控制思路

图片
医保推行按DGR付费,建立起“结余留用、超支承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医疗业务活动中的经济风险由患者转移到医院,医院为取得有效收入,就必须通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诱导性医疗、加强标准临床路径,从而降低医疗成本。成本控制是医院根据预期目标,由成本单元在其职权范围内,在医疗行为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DRG付费方式下的医院成本管理不仅局限于事中控制,还要向前延伸至需求分析、成本计划,向后延伸至成本分析、绩效考核,将核算结果与临床诊疗互动。按预定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强化全员参与,结合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建立院级DRG成本管控体系,关注DRG组付费标准和实际成本,将成本管理从事中降低资源消耗转向依从标准化临床路径的事前预防浪费,规范行为,做好医疗成本的减法。

2.1 加强成本事前控制 

2.1.1 以学科功能定位为基础,控制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在一定期间内和业务范围内,成本总额相对固定,不受工作量变化影响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人员工资等,单位工作量的固定成本会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而减少。医院运营需要投入人力、房屋、设备等要素,保持一定服务规模,在一定范围内,随医疗服务数量增加,因资源共享,成本中占比较高的人员固定工资、房屋设备购置费等固定成本会被摊薄(尤其是需要设备的检查治疗等服务),使服务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对某DRG组来说节省了部分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医院应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对未来的成 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规划。在此过程中,医院应明确各学科发展方向,合理投入各项资源。一般来说,资源投入越多,未来期间所需承担的成本费用越多。DRG支付标准中的权重是对每一组DRG其资源消耗程度所给予的权值,反映该DRG组资源消耗相对于其他疾病的程度,其经过专家委员会的综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不同DRG组的技术难度。通过将历史数据与DRG支付标准权重对标,医院可判断分析各学科所处水平。假设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某学科历史数据中大多数病例分组归属于相对权重(Rel⁃ative WeightRW)>2DRG组,那么该学科一般应为医院优势学科或疑难重病症诊治学科,在医院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应予以扶持与倾斜,同时意味着该学科需承担更多的成本费用。假设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某学科历史数据中大多数病例分组归属于RW1DRG组,那么该学科一般属于医院弱势学科。因此,医院要综合考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规划学科发展,将学科运营成本作为重要决策指标。 

2.1.2 基于临床路径建立标准化成本,降低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变动而成相应比例变化的成本,如卫生材料费、药品费等。在医保将住院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诊疗全过程按DRG组为单位打包付费方式下,医院对患者的药品、耗材等资源投入从获得收益的主要来源转变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成本,费用管控重点转移到医院,倒逼医院主动控制这部分费用,避免不必要的药品耗材使用。DRG付费以对疾病诊断、诊疗行为及其相应资源消耗为核心进行付费,会对患者入院流程、医生诊疗流程、医疗质量监管流程产生影响,要求医院进行以诊断和操作为核心的流程优化。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为指导,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和程序,把握手术适应证、进入路径、标准住院日主要诊疗、重要医嘱、主要护理,开展必需检查和可选检查项目,实施治疗方案。由于DRG组临床过程相近的特点,具有先天可标准化的潜质。基于DRG的标准化临床路径管理的核心是将疾病检查、治疗、护理、药品、耗材使用等医疗行为标准化,规范医生诊疗服务,避免过度医疗,维护患者利益。医院应当以诊疗效果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抓手,基于标准临床路径,细致甄别每一个病例的费用及成本明细,做好同一组病例间费用及成本的横向比较,找出病例间的费用及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大数据技术,剔除严重影响变异系数的诊疗项目,有针对性地优化临床路径,降低DRG成本,提升诊疗效率。针对药品、耗材成本占比较高的DRG组,医院可结合药品耗材常态化集中带量采购相关政策,在优化临床路径过程中主动提高集中采购目录中药品、耗材使用量。针对非必要的医技检查项目,应结合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指标判断是否纳入该病种的医嘱中。针对治疗手术类项目,成立临床路径制定的专家团队,通过对以往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对每项诊疗行为及其对应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归类,包括医疗服务项目名称、次数、该医疗服务项目的应用目的、应用与不应用该医疗服务项目相比衡量指标的统计学差异;根据分析回顾结果,筛选应用次数多的及应用结果评价有差异的医疗服务项目,作为关键诊疗行为,按时间顺序列出基本医疗流程。经过医院各专业委员会进行审核评价后,内置于信息系统,前置管控规则,临床医生按DRG预分组系统的标准临床路径、标准DRG成本的预警提示,比较资源消耗和支付标准的差异,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缩短住院时长、加快床位周转、减少药品耗材支出,实现费用管控智能化、可视化,诊疗行为的规范化,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2.1.3 结合预算编制,分解成本控制目标。预算编制是医院事前优化资源投入,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预算为成本提供目标,协调平衡各部门关系,对可控成本进行干预、控制;成本为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数据,确保收支平衡。预算过程体现成本意识、成本过程反映预算思想,预算、成本管理与临床业务互动,实现资源全过程全方位控制,从源头杜绝资源重置、闲置、浪费,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在DRG付费方式下,医保按疾病诊断分组确定的支付标准为医院的盈亏临界点,促使医院将支付标准作为成本管理目标。医院可建立基于DRG的预算管理体系,对于重点管控的支出事项,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可根据业务工作量、次均费用、药占比、卫生材料占比等医院绩效考评的要求,将支出预算分解至成本责任单元。医院预算管理体系中可引入DRG相关指标,对科室(或医疗组)按DRG分组确定的每一类疾病医保定额支付标准、DRG组成本、CMI值、病种数量、平均住院日等设置预算指标,依据相关数据设置目标,改变过去项目付费体系下单纯按“收入、成本”设置收支预算指标的局限,引导科室(或医疗组)按预算所确定的目标开展医疗工作,避免过度医疗、大处方,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科室(或医疗组)可根据责任人或成本对象进一步将按病组“打包”支付下的成本分解至医疗组或DRG组。医疗组是医院成本责任的最小单元,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至医疗组是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推进方向。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在科室的基础上细化DRG 病组,以DRG病组作为预算编制单位,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2.2 强化成本事中控制

2.2.1强化预算执行硬约束,落实事中成本控制。医院可把DRG组实际费用划分为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予以纠正,在发生费用时,及时揭示实际成本和定额成本的差异,进行成本的事中控制。医院利用预算执行的刚性管控,一方面可对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开展按季度、按月度的事中成本管控,对于超预算执行的实现预警;另一方面实时监控重点品规药品、耗材进销存,利用智能监管系统拦截不合理用药和不合理使用耗材行为。同时,医院应将按DRG 支付相关病组收入、成本数据纳入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管,实时掌握各项指标的异动情况,便于加强成本管控,强化预算对医疗成本管理的约束力。 

2.2.2 内置DRG预分组系统,对标临床路径监控。DRG是医院控制费用的有效工具,临床路径是有效的临床质量管理工具。医院要组织临床专家,研究疾病谱,制定标准化临床路径、多样化临床路径分支,适应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复杂性、变异性和临床路径退出率高等问题,实现诊疗规范、费用可控。基于医护工作流程,将DRG预分组系统内置到HIS中,一方面,不能给医护人员带来操作的不便捷性;另一方面,要实现基于患者入院首诊的预分组,并将预分组的临床路径及对应的标准化成本数据提示给医师,便于医师遵循临床路径提供服务,为患者制定最优治疗方案。DRG组成本可通过临床路径细化到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项目,从而更细致地进行费用分解和成本管控;同时,DRG组成本可提供临床路径优化的建议。考虑与医护人员临床习惯、工作流程、作业数量和相应成本,对DRG进行临床路径分析,从而制定最优路径,设置关键质控点,降低DRG组成本。基于DRG组的成本控制不仅限于有开单权限的临床科室,对于检验 科、麻醉科等平台科室,也应该遵循事前制定的标准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检查方法和技术支持,避免过度医疗。

2.3 完善成本事后控制

2.3.1引入DRG评价指标,改革绩效分配方案。利用按疾病、按相似程度分成的若干DRG组,可衡量不同服务提供者间同质病例服务绩效,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为引导科室(或医疗组)控制DRG组成本,医院应摒弃侧重收入的绩效分配方案,考虑DRG在资源消耗和按疾病复杂程度的分组过程,引入考虑效率、风险、难度、质量等因素的DRG关键指标,建立与DRG付费相适应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科室、医疗组间的横向量化对比,确保考核更科学、合理,并促进历史价格偏低、社会效益显著的薄弱学科发展。从临床科室、医疗组等层面,突出技术难度、服务质量,形成“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评价体系。医院推行基于DRG付费的绩效分配时,要注意:一是强化病案质量管理,避免产生诊断升级高套DRG病组的情形。高套病组结算已被医保定点医院规范使用医保基金行为专项治理列为不合理收费问题之一。医院要加强病案质控管理,通过信息化智能审核与人工抽检的“人机结合”方式,保证病案书写的准确性。二是关注“大门诊、小病房”的专科运营,DRG较适用急性住院病例、不适用门诊病例,医院在将DRG引入到绩效分配中,需要注意是否存在科室为自身利益而将原可在门诊完成的患者转移到住院部,从而提高分配点数的情况。

2.3.2 构建成本数据中心,开展多层级成本分析。医院开展基于DRG的运营必然会形成大量的数据,事后成本分析需要基于医院成本数据中心,结合DRG分组情况,形成医院、科室、医疗组的DRG成本分析报告。医院可按《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2027号)要求,围绕人力、财务、物资、基础运行、综合决策等领域,医疗、医保、药品耗材等事项,建立预算管理、全成本管理等运营管理系统、基础平台、数据接口和运营数据中心,从业务信息系统抽取用于支持运营管理决策的DRG组相关数据,实现对资源配置和消耗全流程管理。定期召开DRG成本分析会,制定成本管理目标,细化任务,深挖成本节约潜力。成本分析报告面向战略层、经营层和业务层,分别分析责任人执行情况与既定成本控制目标之间的偏差。成本分析可运用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与比率分析法。医院可建立基于DRG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重点关注成本控制措施开展的有效性,分析成本 控制的薄弱点及形成原因,提出改善建议,支持运营决策。

医院开展DRG付费体系下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图片
综上所述,DRG付费改革可促进医院提升服务能力、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病案填写质量,但需要医院内部成本管理制度、人才和技术等配套。医院开展DRG付费体系下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在于:建立基于DRG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成本控制制度,并优化信息化系统,分别为付费提供组织保障、制度支撑和技术支持。

3.1 建立基于DRG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

DRG成本控制思路的落地,需要医院全员按统一部署和方案实施,需要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形成闭环下的紧密共同体。医院应形成DRG支付下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分工。各部门均应跳出自身的岗位角色,站在全院的角度认识并理解DRG,才能更好地实现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为实现成本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融入核心业务工作流程,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医院应组建深入到临床,帮助临床理解数据并分析数据的团队。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懂业务,另一方面也需要把时间还给医护人员,让医护人员全心为患者服务。DRG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业务与管理的融合,成本核算结果的分析与应用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为顺应DRG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医院整体绩效,医院应加快运营服务团队的建设,选取懂管理,有财务知识,愿意为业务服务的人员组成团队,以运营数据中心为支撑,发挥管理专业优势,搭建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间的沟通桥梁,快速响应临床管理需求,以DRG支付在医院的纵深推进为抓手,围绕医院运营管理,为提高科室运营效率助力,帮助科室达成“提质、降本、增效”运营目标。 

3.2 建立基于DRG管理体系的成本控制制度

DRG为抓手的成本控制流程比按项目付费更复杂,医院应建立基于DRG管理体系的成本控制制度,以便将基于DRG成本管控的流程固化,并激励全院职工实施。该制度内容应涵盖DRG成本核算方法、临床路径标准化流程、基于DRG的信息化控制节点、相关绩效分配方案以及事后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等。 

3.3 基于DRG成本控制体系优化信息化系统 

DRG付费体系下,及时、真实、准确釆集、整理、计算、分析庞大成本数据,离不开信息系统按数据逻辑处理要求的支持,需要医院将成本核算与相关的信息系统关联,HIS系统、病案系统、收费系统和医保结算系统互联互通,构成内部业务闭环,引入统一的DRG分组器,开发用于同DRG分组器交互数据的接口,与药品耗材管理、资产管理等打通,使系统互相兼容、数据统计口径统一。同时,医院应将现有字典库与医保版收费项目、药品、耗材等编码对接,实时获取患者入组反馈数据。只有将成本核算相关系统互联互通,才能实现患者入院时根据入院诊断预判断入组、DRG费用情况,并按标准化临床路径控制成本。如果治疗方案出现变化,系统应自动调整对应目标成本,得到准确的DRG分组结果,比较DRG组医保付费与患者产生的成本,可以判断某DRG组成本收益率。 
总之,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影响医疗费用的重要杠杆,必须引起医院重视。作为支付方式改革的重点,DRG支付在试点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DRG支付方式在宏观层面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医疗资源有效利用,在微观方面会影响医院成本管理,要求医院积极探索成本管理新路径,有效管控成本。医院全体员工应学深、学透DRG相关政策,让管理紧跟政策进行调整,实现患者、医院、医保三赢。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