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金融银行财务会计论文 > 私募股权基金投后管理中的数字化赋能

私募股权基金投后管理中的数字化赋能

 与国内成百上千基金被投企业挤IPO赛道不同的是,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前两大退出方式为基金二级市场以及并购,而通过IPO退出的占比仅在5%左右(Pitchbook数据)。除了市场环境与行业成熟度的不同,国内投资机构普遍重投资轻管理,半场退出难度较大。

 

目前国内IPO容量有限,国外IPO也受到诸多限制,虽然去年底开始S基金以及S+基金在国内开始火热,折价却也是骨感的现实。投资机构如何通过向被投企业赋能以及价值创造来实现更好的退出,获得超额回报,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哪些因素影响投资机构对投后管理方式的选择?

 

投资的类型

财务或战略型投资

 通常通过董事会、关键人员派驻等来影响公司治理、高管团队建设以及激励机制等。此外,规划公司战略、寻求新的融资渠道、设计资本架构、打造品牌文化、建立制度和规范等,也常常成为投后工作的切入点。

 

并购型交易

► 能够为投资机构带来最直接的赋能空间。组织自我革命的难度通常很大,这就给外部投资人巨大的空间,从战略、业务、运营管理、组织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业务模式重构、成本削减或效率提升,提升公司价值。

 

被投企业所处的阶段

► 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扩张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

► 初创期通常需要搭建核心团队及股权架构、完成商业模式的试错和构建。

 成长期需要完善商业和盈利模式。

► 成熟期需要完善战略布局,或实现标准化和规模效益。

 

被投企业的管理成熟度

► 企业从0到1,1到10,10到100,所需资源和能力的影响投资机构对于投后管理方式和侧重选择。同时,投资机构也常常将被投企业进行分层分级划分,投入不同资源进行相应管理。

 

投资机构的自身风格和能力

 投资机构的投资风格和偏好,及其对投后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对投后管理方式的选择。投资机构是偏好赚主动管理的收益,还是市场的被动收益?

► 此外,投资机构内部通常会有行业划分,依靠对某一行业的深度洞察,构建在某一领域内的生态圈,便于被投企业上下游整合和优化,有利于投资机构实现深度参与。

 

被投企业创始人或高管的风格及意愿

 一方面,创始人或高管是否具有开放的心态面对外部的管理和建议,是否愿意认真倾听;另一方面,被投企业文化是开放还是封闭,都会影响投后管理的方式和效果。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投后管理的成败由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共同决定。成功的投资机构合理评估投资目的、自身能力和被投企业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方式,双方互相成就,合作共赢。

 

投资机构对于投后管理模式的选择

通常我们观察到投资机构的投后管理模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投资团队负责

好处在于投资绩效容易界定,投资团队与被投企业有较深的信任;但投资团队精力有限,随着投资项目和规模的上升,管理深度受限。同时,投资团队人员的更换可能使被投企业无所适从。

 

专业化投后团队负责

投后团队有专门的时间进行管理,但投后团队的绩效和成果难以被量化。因此,目前很多专业化投后团队集中在人力、融资与资本运作、公关和政府关系、品牌及营销等通用型职能,赋能被投企业。

 

投资与投后团队共同负责

能同时利用投资和投后团队的优势,共同管理;但投后团队作为成本中心,绩效量化的问题仍然存在,无法对投后团队实现充分激励。

 

外部专业团队(Capstone模式)

Capstone模式是KKR创立的投后管理方式,KKR Capstone为KKR的投资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投后管理。KKR Capstone由咨询顾问组成,独立于KKR投资实体,作为利润中心向被投企业收费。目前国内少有机构使用。

 

数字化在投后管理中的应用讨论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目前投资机构在投后的难点和挑战在于:

 

► 与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

► 对企业未来的战略或业务方向无法达成一致

 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推动管理层变革

 

投资和投后团队通常具有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度的行业洞察、快速的学习能力以及前沿创新的理念,针对大量传统行业的被投企业来说,数字化或成为投后赋能和服务的破冰切入点,发挥以下作用:

 

持续监控和风险识别

投资机构在投后通常都需要定期了解企业运营状况,进行财务报表、经营数据等管理数据收集,对被投企业进行持续的监控,防范风险的发生。

 

数字化的方法和工具,如BI报表、数据仪表盘等,能帮助投资机构获取更及时和持续性的经营分析和结果;帮助被投企业厘清目标体系,制定更合理的KPI。

 

依靠自动化的处理工具,同时能够提升数据报告的准确性,规避企业主动报告中的数据质量风险。

 

从被投企业的角度,这些数字化的方法和工具亦能成为重要的管理抓手,是形成企业内部分析、归因、监督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You get what you measure.

 

协助企业降低成本

通过分析过往成本管理数据,并运用预测分析技术,能帮助被投企业更深入地了解成本动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优化当前运营,并预测未来决策对成本的影响,节约运营成本和营运资本。

 

例如,基于历史数据的建模和预测分析,对于制造类型企业可以:

 

 通过预测机器设备和现场产品的维护保养时间,降低机器成本。

 通过发现质量缺陷和浪费的原因来降低质量成本。

 针对某些特殊行业(如化工产品)的检验,可以通过建模来模拟生产工艺并计算产品质量参数,降低检测成本。

 

对于to C的消费服务类企业,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建立模型,对未来需求进行更精准的预测,从而对资源进行更合理的计划和安排,降低可变的人员和耗用成本。

 

再例如,可以通过预测可能出现舞弊行为的员工、顾客、供应商等,进行舞弊分析或建立风控模型,规避潜在的损失。

 

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能运用在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量化不同经营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异常背后的原因进行解码,基于事实,建立未来预测。

 

提升业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被投企业在市场中积累的经验与直觉是非常有价值的,常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仅靠经验与直觉是不够的。

 

对客户认知的深度决定了企业产品设计、营销推广等有效性。对to C的企业来说,数字化的工具帮助获取原先采集不到的客户数据,并进行海量的计算分析,形成更精准的客户画像和业务决策。

 

除了结构化数据(交易数据、财务数据等),随着数字化工具的演进,更多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包括文字、声音、图像、位置、面部特征,甚至情绪)成为可能,同时推动算法和算力的迭代,从客户定价、精准营销、风险管控、优化用户流程与体验等方方面面赋能精细化运营,以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领域场景。

 

对传统企业来说,数字化提升需循序渐进,投资机构在推动被投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推手和催化剂的作用。除了引入专业化的人才以外,可以考虑帮助被投企业:

 

► 在企业内部建立数据驱动的科学分析和决策方式

► 了解新兴的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并与自身的业务结合,考虑相应的应用场景

► 从软硬件着手,进行数字化基础建设

 

我们的几点思考

 

► 数字化是利用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工具,将企业的经营要素尽可能数据化并通过深度分析和挖掘,进行重构;并带来业务模式及内部组织的重构。

 

因此,数字化必然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一把手”工程。投资机构通过推动数字化,能有效实现被投企业的价值创造,产生新的增长点。

 

► 数字化不仅仅只是IT部门的事情,而应以公司层面的战略为引领。除了构建数据能力、技术能力之外,还需进行组织的变革,以及流程的再造。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长期的软硬件投入,短期不一定立即见效。因此在推动传统企业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应用场景为切入口,小步快跑,复盘迭代,避免一开始便高举高打。在看到等产生一定效果以后,有助于增强相关人员推进的信心;同时,企业内部慢慢形成的数据文化也将推动数字化的过程。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