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通过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来适应外部环境,使企业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
一、内部控制制度简述
1.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人员的影响。
2.内部控制的要素也即内部控制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内容和形式。(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中的要素包括关注对整体目标和业务活动目标的制定和衔接、对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各项政策与工作程序的调整;(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4)信息与沟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识别、捕捉确切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和沟通。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企业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信息;(5)监督。监督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监督活动由持续监督、个别评估所组成,主要应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等等,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地运作。
3.内部控制的作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具体地讲,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 2 )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4 ) 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5)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二、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的表现
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近年来,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不规范、核算不实及缺乏有效的程序控制等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发票、有价证券及有关会计图章的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不相容岗位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据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等等。
2.内控失效导致潜亏增加。有的企业由于实物资产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且会计记录缺乏及时的内部稽核制度,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物资不做处理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等,这些现象致使企业隐藏着巨额潜亏。
3.独裁专制造就企业“黑洞”。对有些企业来说,《公司法》的规定和现代企业内控制度的制约形同虚设,个别企业领导过分追求表面政绩,违反程序,硬性投资,造成企业投资“黑洞”现象时有发生。
三、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的原因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不仅尚未制定出办法,有些企业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不是过于简单、残缺不全,就是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总是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
2.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还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本系统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指标,而部分企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借此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指标。
3.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目前我国的财会人员还不能适应财会队伍的要求。总体来看,在知识结构上偏窄,文化水平上偏低;在思考面上往往局限于财务的较低层次上想问题,,而对相关的金融、贸易、证券等知识掌握偏少;财务分析缺乏有深度的总体分析。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外界的变化,随时了解面对的风险及怎样控制化解风险,所有这些都需借助完善的内部控制来协调。笔者认为,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应从多方面来加强内部控制:
1.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合理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当做到科学合理,符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及管理要求,并且有利于检查与考核。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应该是完整的、有效的。完整性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其完整性为基础,而完整性以其有效性为目的。
3.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产生,行为主体全是人。人是内部控制活动的载体,企业内部控制本身就是人的活动,并且与其它活动相比,使人的作用更加突出。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强调人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4.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内部控制正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但必须看到,内部控制的建设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共同协作,才能早日建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作者:韩东 (作者单位: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