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级会计师 > 高级会计师评审资讯 > 2025年高级会计师评审通知 > 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2年会计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2年会计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西省财政厅文件

 

 

 

财会〔202229

 

 

 

西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2年会计系列 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省直各部,中央驻赣单位,各市、县()财政局、赣江新

区财政金融局

据《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2年职称 审工作的通知》(赣人社字〔2022235 )要求,经江西省 工作办公室同意,为做好我省2022年度会计系列高级职称

(含正高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下同)评审工作,现将有关 项通知如下:

、申报对象


 

 

我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会计工作,符合会 系列高级资格条件的人员。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 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不得申报评审。

(市、区)及以下行政区所属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社会 织或在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审批注册企业的会计人员可以在高 会计师和基层类高级会计师中择一申报。

二、申报政策

()申报会计人员高级职称按照新修订的《江西省会计 高级职称申报条件(试行)(赣财会〔202127 )要求 执行(文件可在江西省会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政策制度栏查 )

()从机关流动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报职称可按照《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从机关流 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人员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有关 题的通知》(赣人社发〔201618 )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到 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12 个月以上的终算时间为20226 底。

()非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转评高级会计师 称,除符合转评条件外,还必须先通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 合格成绩在有效期内。


 

 

 

()申报人员学历学位、资历(资格、聘任时间)、工 作年限、业绩(含论文、论著、科研课题)等终算时间为2021 12 31 日,时间按年头计算。业绩从取得现资格之年起 。申报人员所提供的论文论著、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奖励 项目业绩材料应在业绩起算、终算时间之内。不在起算、终 时间之内的业绩材料不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

、申报要求

()2022度全省会计人员高级职称申报评审使用 西 省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职 称 申 报 评 审 系 统 ” ( 网 址 https:  //hr .jxhrss . gov . cn/zcxt),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查 上评审、网上发证。

()请各地、各单位尽快按照《江西省职称申报评审组织机构创建规则》(赣人社字(2022)235)自上而下逐 级创建单位账号(已创建的单位无需再创建),其中民营企业账 号按属地管理原则由企业所在地县(市、区)职称办负责创建。 企事业单位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账号均由单位创建,均在单位 申报职称。

()正高级会计师网上申报时间为2022 7 25 9 8 25 17 ;高级会计师网上申报时间为 2022 7 25 9 时至 10 14 17 ((鉴于申报人数较多,请尽量早申


 

 

 

)。申报人员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在规定时限内登录评 按要求实事求是填写申报信息、上传电子版证明材料,同

在网上签订《个人承诺书》。证明材料应使用原件或加盖单位 章的复印件扫描上传,要求为JPGJPEGPDF格式,单个

件大小不超过2M,保证正向清晰完整,避免出现漏报、错报、 放指定位置等情况,由此导致的后果由申报人员自行承担。

报材料报至评委会后,原则上不再补充材料。

()申报人员需在评审系统中上传本人以下材料: 1.学历佐证材料

(1)2002 年及以后取得的学历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 注册案表》(登录学信网免费申请),并在学信网验证码 中填入12 位数的验证码(验证有效期要在2022 12 月底 前有效);

(2)根据教育部《关于取消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收费以及调 认证受理范围的公告》,2002年之前取得的学历提供《中国高 教育学历认证报告》(登录学信网免费申请);

(3)取得国外学历学位的,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 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4)取得港澳台地区的学历学位的,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 心认证的《港澳台学历学位认证书》;


 

 

 

(5)取得党校学历的,提供学籍证明或毕业生登记表等相 关佐证材料。

2.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传现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现专业技术资格是转系列后取 ,还需上传转系列前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3.专业技术职务任用材料

(1)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需上传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连 的《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备案表》(聘任时间以表上时间为 ),系统能自动关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信息的,申报人员无需 ;

(2)事业单位聘用人员需上传能够佐证受聘现职称的劳动 合同或聘任文件(聘书)

(3)企业会计人员自取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资格证书 开始视同受聘相应层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只需上传现专 技术资格证书。

(4)册会计师只需上传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 4.会计继续教育完成材料

2019-2021年度( 2020-2022 年度)会计继续教育 合格证书(或上传江西省会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上完成继续教 学分的截屏图)


 

 

 

5.社保参保缴费证明材料

报人员无需上传社保参保缴费证明,只需在系统相关 料证明栏中选择个人社保参保缴费情况”,系统将自动关 联社参保信息。要求申报人员历史缴费月数不少于半年,且 前职称申报单位和参保单位名称一致。当前职称申报单位和 参保单位名称不一致的,须在其他栏中上传职称申报单位 参保单位隶属关系证明(证明材料上需加盖两者公章)

6.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材料

职称申报条件,先选择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类别,再填 写相的经历内容,并上传相应的佐证材料。具体应填写和上 传的作经历及佐证材料按照新修订的《江西省会计人员高级 职称申报条件(试行)(赣财会〔202127)要求执行职责相关的任命文件、纪要类材料需完整上传

7.业绩成果-论文论著材

(1)论文论著各限填报5 (),内容要与本人申报专 相关,按质量高低填报;

(2)论文须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万方数据 (www.wanfangdata.com.cn)或维普网(www.cqvip.com) 上进 行检索验证,并将检索到的网页地址复制到评审系统检验验 证地址栏目。检索不到或未填检索验证地址的视为无效论文


 

 

作为评审依据;

(3)论文要分项上传刊物的封面、主办单位页、目录页、 文等,外文须上传中文译文。论著要分项上传封面、版权页、 目录(摘录)页、编委会名单页、标有著作字数页。

(4)专题研究报告、专业调研报告、行业标准与制度设 件、咨询报告、分析报告等会计专业类工作实践成果,须经 关单位认定并加盖公章。

8.业绩成果-课题(项目)材料

(1)上传课题(项目)内容要与本人申报专业一致,按 质量高低填报;

(2)申报人员须上传包括立项、结题(验收、鉴定)等一 套完的原件资料。上传材料含立项、结题(验收、鉴定) 的封面,完成人排名、立项、结题(验收、鉴定)单位盖章 页。其中完成人排名页面须加盖立项单位或鉴定(验收) 章。

9.业绩成果-奖项和荣誉材料

传的奖励内容要与本人申报专业相关。

10.业绩成果-其它业绩材料

照职称申报条件需上传的其它业绩佐证材料,按照资格 件逐条做好排序,上传标准参照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材料的要


 

 

 

报人员在上传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材料及业绩成果材料时 须仔细对照资格条件,明确标明上传材料符合资格条件的具 款。

四、审查推荐

()用人单位要坚持评用结合、以用为本,充分发挥职 正向激励作用和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对申报人员的职业道德、 工作表现及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估,严格把好推荐关,不符合 报条件的一律不得推荐。要按照科学规范、公正公平原则制 推荐方案,推荐方案应报主管部门备案。要切实履行好审核、 示、推荐等程序,对职称政策、岗位职数和推荐名额、推荐 案、申报材料、推荐结果等五个方面材料在单位内部进行不 5 个工作日的公示,对单位职称推荐工作符合政策要求和 申报人员信息材料真实有效性的审核进行承诺。评审结束后, 人单位要及时下载打印评审通过人员电子评审表,用印后存 其个人人事档案。

()主管部门和市县人社部门要认真审查申报材料,重 审查申报人员是否符合条件、申报材料是否真实有效、申报 息是否准确完整、申报推荐程序是否规范、申报系列专业是 岗位和从事专业一致。对不符合申报条件或不符合申报要


 

 

的,注明存在问题并及时退回;对弄虚作假或举报核实确有 题的,取消申报资格并记入诚信体系。主管部门在推荐报送 前,还须以适当方式对申报人员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时不得 5个工作日。

()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市县人社部门要及时完成网 上审查工作,对被退回材料要及时告知申报人员重新填报。省 财政厅网上受理正高级会计师申报审查截止时间为2022 99 17 时,受理高级会计师申报审查截止时间为2022 11 7 17 时。

联系人: 省财政厅会计处 刘映辉

系电话: 0791-87287612

 

 

 

 

 

江西省财政厅 2022 7 15

 

 

 

 

息公开选项: 主动公开

 

送: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西省财政厅办公室                  2022 718日印发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