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外汇管理视角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研究

外汇管理视角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研究

 风险管理是外汇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而风险导向审计能够较好评估外汇局风险管理效能。从外汇管理内部审计看,内部审计工作始终应坚持以风险为导向,有效利用内部控制监督审计工作中的历史数据,从定量分析、定向分析的角度,建立风险评估分析模型,绘制外汇管理风险状况分布图,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内部风险,促进外汇管理便利化与防风险相结合,进而有效提升外汇管理风险防控水平,真正实现“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概述

 

(一)风险导向管理框架简述

 

风险导向审计注重在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优先对高风险的机构、业务和工作事项开展重点审计,并提出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的方法措施。使用历史经验数据建立风险模型,以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为主体、风险评估为导向,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对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单独、客观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合理调配审计资源。

 

(二)风险确认标准

 

一是业务从大原则。对基层外汇局而言,应着眼于自身外汇特点,对业务量大的外汇业务开展重点审计。要对大量指标进行有效处理、调整、筛选,构建兼顾上级风险关注点和自身业务的风险评估模型及方法,识别重要风险,提示高风险领域。

 

二是政策优先原则。根据辖区外汇业务数据特征,结合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外汇管理新政策,重点关注基层外汇局对外汇管理新政策的执行情况。在目标定位上,要更关注近年来外汇政策调整变化大的领域。

 

三是历史数据风险评估原则。充分利用近年来外汇局内部控制检查通报、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检查通报等内容,对外汇局存在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和对比,对各层次的业务指标进行评估运算,识别高危风险点。

 

(三)对基层外汇管理风险防控的现实意义

 

一是风险导向审计通过深入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风险状况,能够揭示重要风险来源,为下一步内部风险防控工作指明重点和方向。二是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有效识别风险,避免过度关注操作层面的细节,而忽视对外汇局系统整体风险的把控。三是风险导向审计结合历史数据,能够有效提高审计成果运用力度,切实防止屡查屡犯,进而推动外汇管理工作不断改进。

 

风险等级评估和模型计算方法

 

结合近年来外汇局内外部各类审计发现问题来构建基础数据,根据业务的发生频次和实际通报的问题汇总,对所有业务进行风险识别、赋值、评估,确定每项业务的固有风险和实际风险。对每项业务而言,其固有风险是不变的,汇总值是一个定量。实际风险将根据风险识别评级标准,按年度、地区和风险点分项识别。完成风险识别后,根据风险评估模型对每项业务风险发生概率和不同地区风险发生概率进行风险评估。

 

(一)风险识别

 

在风险识别中,固有风险是依据业务发生频次和审计发现次数,每项业务可能产生的最大风险值;实际风险是依据业务发生频次和审计发现次数,每项业务每年审计时产生的实际风险值。在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时,业务发生频次越小,风险评级越高;审计发现问题次数越多,风险评级越高。具体评级标准见表1。

 

 

 

通过对问题的汇总整理归类,梳理出外汇综合管理、行政许可及业务办理、经常项目监管、资本项目监管、国际收支监管、案件移交、外汇检查部门监管、外汇科技、内外部监督情况九大类45个风险点。

 

(二)风险评估

 

1. 单项业务实际风险发生概率。计算公式为:单项业务实际风险之和/单项业务固有风险之和。

 

2. 每年全业务实际风险发生概率。计算公式为:全业务实际风险之和/全业务固有风险之和。

 

根据近三年来内部控制检查的历史数据 ,我们测算所有业务的固有风险,详见表2。

 

 

 

 

其中,2019年、2020年、2021年实际风险值分别为29.5、26、24,风险发生概率分别为23.41%、22. 22%、20. 24%。从这三年风险发生概率递减的评估结果来看,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按照“一个标准抓管理、一把尺子量业务”的工作要求 , 在全辖推广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降低了内部控制建设风险。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来看,2019年、2020年、2021年风险发生概率分别为100%、75%、50%,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业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

 

近三年来,平均风险发生概率为38.47%。排名前11的风险点累计风险发生概率为23.87%,见表3。

 

 

 

3. 按地区计算全业务风险发生概率。计算公式为:该地区全业务实际风险之和/全业务固有风险之和。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各地区全业务风险发生概率,具体分布见图1。

 

 

 

结果分析: 通过测算地区风险发生概率,平均风险发生概率为5.31%。其中,风险发生较大的三个地区平均风险值均高于平均值。风险原因分析:A和C是全省业务量最大的两个地区,业务数量多导致风险发生概率增大。同时,这两个地区目前设置两个外汇业务职能科室,职能科室之间内部衔接不够通畅,可能是导致风险概率增大的原因之一。B由于近年来人员变动频繁,导致业务衔接不畅,部分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对部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三)审计成果应用

 

构建屡查屡犯问题数据库。外汇局将外部审计结果(人民银行各级内部审计部门、党委巡视部门)和内部审计结果(各级外汇局各类内部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建立了数据库。规定凡是已在其他检查中通报出的问题,今后内部审计中再次发现,将按照屡查屡犯处理。

 

对风险水平较高的下级单位开展审计“回头看”。外汇局将对风险较高的下级单位进行“回头看”检查,突出对高风险地区的重点监控。

 

对风险频发业务进行重点关注。在今后对基层中心支局的工作要求和考核中,应着重对风险发生概率较大的业务进行严格管控。

 

启示与思考

 

(一)应用“剩余风险法”评估外汇领域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外汇领域金融风险,内部审计不可避免要对外汇领域的金融风险进行评估。目前,各机构的风险评级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CAMELS”评价法和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为代表的“正向评分法”。该方法通过参考一系列指标,逐项对被评估机构进行评分,再经过加权计算得到最终“得分”。另一类是以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为代表的“剩余风险法”。剩余风险就是没有被控制住的风险,对组织实现目标存在潜在的重要影响。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控制有效性。一般认为,对于一个特定的固有风险,如果控制效果越好,对应的剩余风险就越低。

 

“ 剩余风险法” 较“ 正向评分法 ” 存在两方面优势。一是操作更为方便。“正向评分法”需要对所有机构逐一进行打分,且对每家机构所有指标逐项评分、加权计算,而“剩余风险法”可以只对日常发生风险事件的机构进行风险记录,再对存在风险事项的机构评估其控制风险能力,不必对所有机构和指标进行评分,操作较“正向评分法”更为简便。二是更适合于评估未来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剩余风险法”得出的是机构当前剩余风险水平,较“正向评分法”得出的机构当前风险水平更具前瞻性,更适合开展审计评估。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风险评估中已使用“剩余风险法”对外汇风险进行评估,外汇局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其加以利用和改造,应用“剩余风险法”开展外汇领域金融风险审计评估。

 

(二)重视风险导向审计的全局性,实现审计增值作用

 

风险导向审计注重的不是单一部门的监管,审计目标最终应落脚于评估简政放权背景下外汇管理局的整体履职情况。所以,风险导向审计要从整体工作出发,不要过多关注细枝末节,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外汇监管工作进行综合分析。风险导向审计的结果将是下次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关注重点,从源头上把控和评估风险,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导向作用,提出防控风险的进一步建议。通过审计,可以有效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各部门监管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和衔接,使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流程更完整、更合理,内部控制环节更紧密、更连贯。

 

(三)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探索

 

首先,风险导向审计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点设置是否科学,更新是否及时,因此要时刻紧盯最新的外汇政策更新风险点。其次,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视角和丰富的现代审计理论实务知识,更要有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的逻辑思维和数理统计能力。因此,要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

 

(四)结合评估结果,调整审计策略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风险发生概率,对风险 评估结果较高的下级单位 开展审计“回头看”,审计频率为一年一次;对风险评估结果较低的下级单位,审计时应适当关注,审计频率为三年一次。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向和专业建议,推动被审计地区有效弥补工作短板,全面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全面修订内部控制制度,弥补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不足,消除监管薄弱环节。开展常态化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 执行;开展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日常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符 合内部控制流程;坚持问题导向,全方位关注业务开展流程,有效提升风险防范的能力。

 

作者:王大贤、毛茗茗

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山西省分局

文章来源:审计观察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