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一、总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市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新形势新时代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内部控制主体责任,推进单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协调,明确时间节点,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符合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应报尽报”,有序推进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汇总、审核、报送、分析、应用等各项工作。凡通过网络方式填报的内部控制报告及佐证材料,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脱敏脱密处理;涉及的敏感信息,应当通过单机版软件填报,并通过光盘、纸质等介质离线报送;严禁报送涉密信息。
(二)科学准确填报。各单位应当根据2024年度内部控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以能够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真实情况的相关材料为支撑,科学准确编制本单位《202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见附件1)。各级汇总单位应当对本级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核汇总,编制并报送《2024年度地区(部门)汇总内部控制报告》(见附件2)。
(三)提升审核力度。各单位应当参照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审核说明,对本单位填报的内部控制报告及佐证材料进行审核,重点关注报告的规范性、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合理性以及佐证材料的真实性。各级汇总单位应当参照地区(部门)内部控制报告审核说明,对本级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核,并在内部控制报告中全面反映审核情况。未经审核的内部控制报告不得上报。鼓励各地区、各部门抽取一定比例的所属单位,对其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和内部控制报告的编报质量进行现场检查。
(四)注重成果应用。各市县、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以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的专题分析、问题整改和成果应用,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报告在完善制度、绩效管理、监督问责、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应用价值。针对本部门、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反映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各市县、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总结本地区(部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取得成效,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并在汇总内部控制报告中列示。
二、具体要求
(一)编报范围
1.内部控制报告编报范围为全省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省、市、县各级部门下属单位应单独编制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参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试点的,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2.向财政部报送内部控制报告的中央垂直管理部门不列入我省编报范围。
(二)编报方式
2024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于2025年3日20日后通过省财政厅二级部署的“财政部统一报表系统”(http://117.68.0.22:9999)上的202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报系统开展编报工作,用户名和密码同上年度。
不宜采用网络方式编报的单位,通过单机版软件编报。
(三)报送时间和报送内容
1.省直各部门应于2025年4月30日前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工作,并在填报系统中上传汇总内部控制报告的可编辑版本及加盖签章的封面扫描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由本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章,并加盖公章。省直各部门应积极报送典型案例,其中省教育厅、省卫健委、省科技厅、省文旅厅不少于1个。
2.各市财政部门应于2025年5月20日前完成对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地区汇总内部控制报告及同级部门汇总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工作,并在填报系统中上传汇总内部控制报告的可编辑版本及加盖签章的封面扫描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由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人签章,并加盖公章。各市应积极报送典型案例,每市不少于2个。
3.采用单机版报送的,应当将汇总内部控制报告的可编辑版本、加盖签章的封面扫描件,以及从单机版填报软件导出的JIO格式数据文件,通过光盘离线报送省财政厅(会计处)。
三、其他事项
1.内部控制报告填报操作手册、讲解视频等材料,以及单机版填报软件,可通过安徽省财政厅官网的“会计管理—通知公告”栏目下载。
2.省财政厅将适时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工作,并对2024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进行总结通报。
3. 技术电话:久其软件 钟海林0551-68150500转8
业务电话:省财政厅会计处 张宁宁0551-68150465
附件:1.202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doc
2.2024年度地区(部门)汇总内部控制报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