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余晓阳
行政事业单位的暂付款项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务或公益活动中与所属单位、其他单位及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待结算款项。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暂付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和减值准备,各行政事业单位在暂付款项的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现对行政事业单位暂付款项的管理浅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暂付款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缺乏暂付款项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方面,单位领导对暂付款项的管理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注重单位外部形象,轻内部资产管理,注重单位收支情况,轻往来账款的管理。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较少,大多财务人员身兼数职,特别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兼职现象更加严重,在工作上疲于应付;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调动频繁,有些移交手续也不完备;少数经办人员缺乏责任心,对暂付款项跟踪管理不到位,该结算的不结算,该清收的不清收。
2.缺乏暂付款项管理的业务技能。单位领导和业务相关人员及财会人员缺乏对暂付款项的产生、处理等业务知识,特别是财会人员在财务处理当中对于核算不能准确地把握,如付款时应做支出还是挂暂付款项,收到款项时是冲暂付款项还是做收入等,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有关暂付款项的处理原则知之甚少。
3.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会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相当一部分单位没有设立内审机构。即使设立内审机构的单位对暂付款项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够重视,在执行上大打折扣,遇到具体问题时又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一些单位为了账面的“美观”,确保收支水准,将部分应列收支款作为暂付款项。有不少单位暂付款项的经济业务实际已经结束,相关部门未及时取得合规发票,没有及时结算并转为支出而挂在账上。还有一些单位随着时间推移、人员变动,借款协议留置个人手上或装入档案,履行情况无人过问,有的借款单位已经注销或不存在,实际上已成坏账。
二、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暂付款项管理的措施
为解决行政事业单位暂付款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暂付款项账面价值的真实完整,杜绝可能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1.增强暂付款项管理意识。首先,充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暂付款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以为国理财为荣,以浪费国家财产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使每个单位上至领导、下至普通职工都能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其次,应充分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暂付款项长期挂账,不但违反了《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还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一是不及时转为支出,虚拟了部门、单位的债权,影响了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二是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甚至为腐败行为提供滋生的土壤。
2.提高暂付款项管理的技能。首先,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制度等的学习领会,特别是有关暂付款项的增减事项及核算的相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调动频繁,特别是财务人员的上岗下岗随时发生,对财经知识及会计核算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其次,加强对暂付款项的明细跟踪管理水平,对每项暂付款项的产生及转出进行科学明细管理,会计核算方面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路子。第三就是加大对暂付款项的清理力度,对有还款能力而拒绝还款的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予以追偿。
3.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首先,要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同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其次,要建立内审机构,同时赋予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内审程序。还有,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暂付款项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理,除平时跟踪细化管理外,还有进行集中清理的必要,如每年部门决算前都要进行账务收支、往来款项的核对清理。最后,就是要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管,以及社会和单位职工等各方面的监督。
(作者单位:淳安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