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报表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报表的影响

商业会计2001.12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报表的影响

本刊记者 徐云帅

从2001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及其补充规定(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从深市披露的中报结果看,今年开始的新一轮会计改革已在上市公司的中报中得到了全面体现。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深市355家上市公司产生了影响,对161家上市公司没有产生影响,其中进行追溯调整的共有318家,对本期业绩有影响的共有120家。虽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在中报中未执行新会计制度,但大都在随后的补充公告中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说明,新会计制度在实施的第一个报告期基本上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贯彻与执行,有效地规范了证券市场行为,为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新四项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

根据新的资产定义,只有那些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才能作为资产来核算,待处理的资产损失则不能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一些上市公司在调整资产后,中报所反映的数字更加真实可靠。对资产总额影响较大的是在计提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等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新增加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等四个项目的计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加快了更新换代,原有设备长期闲置不用或大大贬值造成了无形损耗。在这种情况下,直线法摊销折旧已不能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新四项计提便成了衡量资产的一把更严格的标尺,是会计谨慎原则的体现,能进一步挤掉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中的泡沫成分,有效地防范企业的资产风险,确保股东权益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造成上市公司业绩调减的原因之一,是各家公司普遍调减金额较大的因素,涉及到各个行业。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比例较大,制造业的公司受此次追溯调整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如锦州石化,仅仅由于追溯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就将盈利6593万元剧减为亏损1064万元。本期内对无形资产提取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不多,对利润的影响也较小,涉及到的无形资产主要是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按新会计制度规定,长期停建并预计在未来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或是项目性能技术已落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在建工程需提取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本期内在建工程发生减值的情况并不多,有42家公司计提了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占深市上市公司的8 14%。由于开展委托贷款业务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因此,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提取在中报中较少。

二、非货币性交易变更的影响

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大大压缩了上市公司通过报表包装利润的空间。根据新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原准则中未对支付的税费问题做出明示。可见,因非货币性交易发生的税费将从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转为影响企业的资产总额,从而使上市公司资产置换之后提高资产收益率的难度加大。对于亟待保盈或保配的公司而言,仅仅依靠在账面上玩数字游戏从此将被封杀。新准则简化了非货币性交易的分类。在原准则中,非货币性交易分为同类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进行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时,很难进行利润包装,但在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时,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为利用资产置换进行利润包装提供了机会。强调账面价值,抑制使用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制度的一个特点。从理论上讲,在财务会计制度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资产评估使用公允价值是比较合理的,毕竟账面价值要动态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较为困难。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关联交易盛行,超前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往往会被用来进行利润操纵。2000年年报中就有不少上市公司是通过关联交易,以低买高卖的方式来实现利润操纵的。由此增加的利润,由于不具备可持续性,而且通常在账务处理上只是反映在账面上而不构成现金流量,因此,并不能真正反映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客观上只能是散布虚假的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因此,新会计制度规定,只有在发生补价时,公允价值才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利用不同类资产进行置换、包装利润的漏洞,并且只有在企业收到资产置换的补价时,才有可能产生收益,同时,这种收益最多也不会超过补价的数量,这就有效地防止了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以不支付现金的资产置换进行账面重组来拼凑利润。

三、债务重组收益变更的影响

原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反映,这样导致一些公司迅速改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原盈利公司净资产利润率进一步提高,原亏损的公司则扭亏为盈。新准则不再采用公允价值,债务人偿债资产的账面价值、债转股的股权账面价值小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而非当期损益,这就使得许多依靠债务重组实现业绩大幅提升甚至扭亏为盈的公司又恢复了原来的面目。这条规定对上市公司中期利润的影响在ST、PT公司中尤为明显。如债务重组收益变更使ST英达的利润减少1999万元,由原来的盈利变为亏损,PT中浩的利润减少7526万元。

四、收入确定调整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收入的确定有所调整,明确收入的确认以商品所有权的风险与报酬发生转移为条件,仅仅有所有权的凭证或实物形式的支付不能被作为确认收入的条件。这可以大大提高收入的有效程度,避免公司在明知购买方无力承担付款责任却仍确认收入,以致虚增利润的情况发生,使公司收入的稳健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投资者也能够从中更为实际地认识到企业的客观创利能力而非只了解生产能力。但同时也应看到,新会计制度对于企业收入确认的规定还不是很完善,尚不能有效解决上市公司夸大收入、虚增账面利润的影响。

五、开办费摊销变更的影响

原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用,按5年期限平均摊销,新会计制度则规定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损益。尚未摊销的余额,大部分上市公司采用追溯调整方法处理到以前年度,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在今年中期业绩中予以体现。中期利润受开办费摊销因素影响的公司有39家,是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外影响面最广的项目。但它总体金额不大,对利润影响程度超过10%的只有3家。

六、新会计制度追溯调整对前期财务指标的影响

经过大比例计提并追溯调整后,上市公司2000年度及以前年度的业绩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从而使公司2000年末未分配利润出现红字。这无疑导致公司2001年中期的未分配利润减少,影响公司的分配。对于因此项会计政策变更,导致上市公司2000年末未分配利润为红字的,证监会在发出的《通知》中已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中报披露的情况看,在有影响的深市上市公司中几乎90%采取了追溯调整,即通过调整期初的相关余额而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加以消化,主要是调整期初净资产中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新制度对深市上市公司2000年度业绩产生了一种类似“挤泡沫”的效应,共有185家上市公司(占深市上市公司总数的35 78%)在经过追溯调整后,2000年度业绩出现了缩水的情况,追溯调减的净利润占这185家公司2000年度净利润的9 62%,而仅有22家公司因为追溯调整而出现业绩增加的情况,其余公司或是业绩未受追溯调整的影响,或是在中报中未进行披露。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上市公司业绩报告经过层层过滤,变得更加清晰、真实,从长远看,提高了资产的质量,挤出了水分,使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减轻包袱,有效防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风险,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