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 浅议我国会计软件市场

浅议我国会计软件市场

上海会计2001.11

浅议我国会计软件市场

俞元鹉

从我国整个软件市场来看,应用软件市场是主流市场,1999年我国应用软件市场销售额约占软件市场总销售额的63%。而会计软件市场又是我国应用软件市场的主流市场,1999年会计软件市场销售额占了应用软件市场的11%。我国会计软件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软件行业中的一支强大的主力军。

一、我国会计软件市场的特点

(一)我国会计软件市场是一个年轻的市场,正处于卖方市场阶段,会计软件市场上求大于供,选择交易对象的主动权并不掌握在企业(需求方)手中。

1.从功能上看。由于会计软件事业起步较晚,且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目前,我国许多会计软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型会计软件,不能全面满足广大企业的管理需求。

2.从会计软件开发商数量上看。我国目前会计软件开发商只有300多家,而且市场为几个名牌会计软件产商所垄断,相对众多的是企业方,形成了会计软件市场“僧(企业)”多“粥(会计软件开发商)”少的局面。

3.从会计软件市场开发程度上看。1999年我国会计软件市场的区域结构和我国各地区工业总产值的结构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见,华北地区占有的经济份额只有12%,而其会计软件市场开发份额达到了21%;与之相比,华东地区的会计软件市场开发份额24%,与44%的经济份额相比,显得低了一些。此外,其他地区的会计软件开发程度都较华北低。可见,我国会计软件还有许多潜在的市场有待开拓。

(二)决定交易价格的主动权掌握在会计软件开发商手中。我国会计软件市场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因此,决定交易价格的主动权不会掌握在企业的手中。会计软件市场的交易价格虽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但主动权掌握在软件开发商手中。

(三)市场上直接销售情况较多,同时还存在租赁业务。由于我国会计软件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上直接销售的情况较多,其他销售方式如代理销售则较少。同时也存在一些租赁网络会计软件的形式,客户只需在会计软件公司提供的网络平台上申请自己的帐号和空间,就可以使用该公司的会计软件,而不必再构建自己的系统。

二、我国会计软件市场的未来展望

所有行业的市场发展,最终归宿都是消费者市场即买方市场,会计软件市场也不例外,进人买方市场阶段的会计软件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会计软件市场上供大于求,选择交易对象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需求方)手中。

1.从功能上看。在买方市场阶段,呈现出无限扩展性、多层次性、复杂多变性等特点。(l)无限扩展性。人们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对会计软件的要求也将不断向前发展,新的软件功能设计要求将不断被提出来。(2)多层次性。需求总是在一定的支付能力和其他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企业会有多种多样的会计软件需求,但还得按照它们的财务情况、支付能力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有序地逐步实现。另外,在同一会计软件产品市场上,不同企业由于财务状况的差异,也会表现出多层次性的特点。(2)复杂多变性。对会计软件产品,企业有不同的性能、界面、服务、价格等要求。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观念的改变,企业的这些要求也会时常发生变化。

2.从会计软件开发商数量上看。会计软件开发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发展到买方市场阶段,面对功能强大的各种会计软件,企业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将形成会计软件市场“僧”少“粥’步的局面。

3.从会计软件市场开发程度上看。在买方市场阶段,会计软件行业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增加,将推动着我国会计软件市场进一步成熟。

(二)决定交易价格的主动权取决于卖方产品的质量与买方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发育成熟的市场是公平、有效率的,在买方市场阶段,会计软件的交易价格将取决于会计软件开发商的产品质量和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而且,随着会计软件开发行业队伍的壮大,规模生产的效应,加上技术的提高,降低了生产会计软件产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从而大大降低会计软件的价格,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的深入开发。

(三)“框架销售——二次开发”模式与中间商的发展。

1.“框架销售——二次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不同于定点开发和通用化会计软件开发的一条中间道路。它结合和继承了两者的长处,其销售模式为:(1)按照通用化标准设计一个会计软件基本功能框架,这个框架适用于所有的企业。(2)将一些会计软件的附加及特殊的功能设计成较小的功能颗粒,企业要购买时可按颗粒选购。再由客户或服务人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将这些颗粒“塞进”上述框架中,进行完善的二次开发,使其与企业的情况完美吻合。“框架销售——二次开发”模式与定点开发、通用化会计软件开发相比如下表所示:


大致上说,定点开发是围绕着用户的个性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开发;通用化会计软件是对任何用户都可以不作变动地无限复制,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在不成熟的用户市场上也容易打开局面,但是过分通用化扼杀了软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这两种极端的开发方式之间,“框架销售——二次开发”模式开拓了软件开发生产的第三条道路。这种软件包括核心配置和附加配置两个部分:核心配置围绕会计数据处理的主线“会计凭证一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作“输入一处理一输出”变换,核心配置保证了会计信息系统能采集到丰富的基础数据并作最低限度的前期处理、显示与打印输出,这一层面基本定型;附加配置有了丰富的基础数据,会计信息系统还可以开发许多附加的配置,对基础数据作进一步深度利用,主要可用于企业理财、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等领域,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决策需要,其内容随用户的要求不断发展,是完全个性化的。因此,“框架销售——二次开发”模式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层次企业的不同需求,又能够实现会计软件开发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同时,“框架销售——二次开发”模式保留了通用会计软件的一些优点,如:规模开发效应。避免基本功能框架的重复开发等。此外,由于“框架销售——二次开发”模式以组件方式使其中的小程序成为可重用资产,通过在新组件中重排列而能够‘“重用”,组件越多,供应商提供新功能的效率就越高,价格也得以降低,从而“框架销售——二次开发”模式下的会计软件较前两种模式更具竞争力。

最后,“框架销售——二次开发”模式较前两种模式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模块化结构方式下,软件最底层的单位是“模块”,一般而论,模块的“体量”很大,设计的整体性也很强。假设有一用户提出,某一模块只要修改5%就能满足其个性需求。这一要求虽然合理,但从开发者的角度看,模块一旦调试定型后,任何的修改都极有可能引入新的错误,为消除新的错误又可能引发更多问题,风险是很大的。而如果每家用户都有个性模块的话,“版本”就会多得无法应付。在“框架销售——二次开发”模式下,核心的因素是既定的“组装协议”或“组装框架”,以此为依托,任何个性化的需求都可以通过插入现有的小程序或追加开发的小程序来满足,而这种小颗粒程序的开发工作量既小,也不存在对系统引入重大错误的问题。

2.中间商的发展。在“框架销售——二次开发”模式下,企业选购其所需的功能颗粒后,需由会计软件服务人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开发,将这些功能颗粒进行重新组合。应用水平高的客户可以根据软件向导自行组合,但在一些技术问题上,毕竟不如专业的软件服务人员。因此,在“框架销售——二次开发”模式下,产品售后服务与二次开发同等重要。为了保持会计软件与企业具体实务的完美吻合,服务咨询公司会迅速成长起来。在会计软件买方市场阶段,会计软件的销售形成了功能颗粒开发通用化与大量二次开发以及售后后续服务相结合的局面,三者缺一不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分工的不断细化和市场的日趋成熟,中间商队伍也壮大了起来。代理销售、二次开发和服务商业化的重任都落在了中间商的肩上,中间商在会计软件开发商和企业之间起一种润滑的作用,它们可以很好地协调开发商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