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学校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 对中部地区出口发展问题的几点新思考

对中部地区出口发展问题的几点新思考

对外经贸财会2001.8

对中部地区出口发展问题的几点新思考

外经贸部政策研究室

为落实外经贸部领导有关中部出口发展问题的指示精神,政策研究室会同有关司局组成联合调研组,于4月16日至26日赴山西和湖南,就中部地区出口的若干专题进行了实地调研。现结合调研情况对中部地区出口发展的问题谈一些初步看法。

一、如何把中部传统出口产业培育成有竞争优势的新增长点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切合中部地区的产业现状和出口实际,是中部地区加快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步伐,培育有竞争优势的出口新增长点的根本出路之所在。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的过程,实际上是贸易政策、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融合的过程,因而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历史任务。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的关键,是要建立起有利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的制度。依靠这样的制度安排,为把传统出口产业培育成有竞争优势的出口新增长点提供强大的动力。

外经贸部门在推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中的定位,可以围绕国际化这一主线,以市场为结合点,主要在制定政策法规,营造开放环境,维护经营秩序,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开拓市场等5个方面发挥作用。

山西和湖南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的工作比较重视,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两省还结合“十五”计划,提出了一些大的思路和举措。现在面临的主要困难,既有企业自身观念、历史包袱和运行机制问题,又有融资和体制障碍问题,也有政策不配套和不落实问题,还有信息、市场和人才环境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当前急需外经贸部门着力推进6项工作:

一是会商有关部门,动态调整技术引进税收优惠目录,对国际上新形成的技术及时补充。另据湖南反映,目前随同设备进口的技术可享受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而专项技术引进(无实际货物进口或与进口货物无关)则不能享受此项优惠。对此类政策应尽快调整。

二是加大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对科技兴贸的扶持力度,抓紧出台有关资金支持政策。比如,对企业开发出口新产品给予研发资助,对技术改造项目贴息,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所需权威认证给予资助,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费用于以资助,对扩大特定目标市场出口进行的前期研发提供资助等。

三是强化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信息服务工作。建立密切监控国际技术市场和技术竞争动态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外商务机构的作用,对高新技术重点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情况加强专题分析,形成权威、便捷、畅通的信息网络,引导、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四是积极推动重点企业参加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展览,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潮流,促进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五是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企业参加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班,提高涉外业务素质。

六是从深化改革入手,重点培育一批科、工(农)、贸有机结合的具有竞争力的出口经营主体。

二、怎样建立中部地区出口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制约中部地区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集中体现在结构性矛盾上。

一是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严重落后。中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与劳动力优势,但尚未形成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群体,出口商品仍以资源性初级产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出口增量主要依赖于数量的扩张,在可持续竞争能力上显得十分脆弱。比如,山西去年出口商品中,仅焦炭、煤炭、金属镁、钢材等4项就占出口总额的62. 1%,今年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79.6%。湖南出口商品中,传统资源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占60%以上,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出口所占份额尚不到1/5。

二是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远未形成。目前中部地区出口仍靠传统外贸企业唱主角,这些企业绝大数历史包袱沉重,经营机制改革不到位,融资信用低,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规模小,自营生产企业外向度低,其成长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

研究中部出口可持续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讲要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中部地区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立足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资源比较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转变。

二是增长动力的形成。要求中部地区以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推动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促使企业能自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定位,形成内在的外向增长机制。

从工作思路看,至少有5个方面的问题应给予关注和重视。

第一,着力开发支撑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坚持不懈作好两篇文章尤为重要。

一是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吸收外资上要有重大突破。今天的外资,明天的外贸,后天的竞争优势。

二是在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上要有重大突破。由此为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实现进出口增长的良性循环。

第二,全面淡化“中部意识”。调研中发现,“不东不西”的认识误区,在中部的一些部门和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制度约束和体制障碍,导致许多出口新增长点难以有效培育。确实,优惠政策对中部发展是很重要的,但它仅仅是一种外在支持,起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的变革,体制障碍的突破,良好制度环境的创造。有了这种平台,企业才能形成新机制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动力。目前要促进中部地区强化抢抓机遇意识,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意识,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服务意识,这不仅应在决策者和管理者层面,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层面形成内在的行为准则。

第三,切实加快推进国有外贸企业改革。要突破就国有论国有的思维定势,跳出就外贸论外贸的行业圈子,把国有外贸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跨行业和跨地区资产的优化重组,放在同一时空来抓,使国有外贸企业在“退”中增强控制力,非公有制经济在“进”中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四,把抓出口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培育和服务企业经营主体上。要从调整管理方式、建立服务体系等方面切入,通过多种形式和多条渠道,积极为各类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人才、信息等条件.营造一种使各类企业在公平竞争中迅速成长的环境。企业成长了,竞争实力增强了,就会更主动和更有效地解决产品问题和市场问题。

第五,不失时机地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走出去”的主体应是生产企业,现阶段应以走到发展中国家去为主,重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拓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

尤其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中部地区以农业大省居多,应力求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业项目合作上取得突破,以此带动劳动力、技术、种子、机械等全方位“走出去”。象湖南“隆平高科”这样已上市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具有“走出去”的意愿和实力,政府给予重点引导和帮扶,完全有可能在3至5年建成为现代农业高科技跨国集团。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