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施工企业的目标责任成本控制

 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施工企业不仅面临着严酷的国内竞争,而且面临着国外大建筑公司的激烈竞争,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生存与发展,迫使施工企业改进技术,更新管理方式,努力降低成本,以适应市场适者生存的法则。为了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一些成功的企业都将强化控制管理作为企业成功的秘决,一些企业由于忽视、漠视控制管理,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在现代企业里,都强调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思想,它充分体现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而目标责任成本控制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本控制的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一、目标责任成本控制的概念及重要性
  
  施工企业的目标责任成本控制就是对企业内部的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通过确定优化的施工组织方案,划定收入与支出配比责任层次,成立各级责任中心,编制各层次的责任成本控制预算,各责任层次的责任中心制定各种控制措施,并对各项工作的予以过程进行考核和奖罚兑现,从而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使全体员工以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为己任,积极、主动地完成企业制定责任目标,它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是一种强化人员管理的手段。
  在国内,目标责任成本控制运用比较成功的有邯钢、宝钢等。邯钢从1993年开始实行责任成本控制管理,利润大幅增长,在1999年时产量占全国的2.43%,而利润占行业的13.67%。因此实行责任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较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责任成本控制系统
  
  责任成本控制包含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四个方面。
  
  (一)组织系统
  组织系统是责任成本控制的第一步,我认为施工企业应建立公司、项目经理、管理部门、作业组与劳务分包队伍四级责任中心,以各责任中心可控成本为基础,进行责、权、利的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包括责任成本预算、责任成本核算、责任成本分析。
  1.责任成本预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组、劳务分包队伍以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费、材料消耗费用、机械和为考核范围,编制责任成本预算。(2)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的主要考核范围有管理费用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按所在部门职责对作业组、劳务分包队伍的成本费用控制与监督完成情况及效率来制定控制指标编制责任成本预算;(3)项目经理,其对项目部的领导以人工、材料、机械费、其它直接费、间接费、上级管理费、对外索赔的管理为考核范围及编制控制指标的基础,编制责任成本预算;(4)公司,对管理费用按零基预算编制责任成本费用和对项目的管理控制指标编制责任控制预算。应当注意的是,编制责任预算应以优化后的施工方案及分部分项工程为基础,在预算中既要有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指标,也要有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等固定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
  2.责任成本核算。按责任成本预算对责任成本进行归集,以反映企业的耗费和经济效益,并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为责任成本分析、考核提供依据。
  3.责任成本分析。责任成本分析主要采用比较法、比率法、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对责任预算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对成本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浪费与损失,并且通过责任成本分析,能全面了解成本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原因和因素,以及了解企业能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的地方,为下期成本预测、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及资料。
  
  (三)考核与奖励系统
  考核制度是指明确考核的尺度、计量方法与指标的制度。奖励制度是指对责任成本完成情况好坏的奖罚措施与规定,是责任成本控制系统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
  项目应每月及每项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剔除例外情况后,对考核结果进行公布,并按规定进行奖励与惩罚,充分调动职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的积极性,使项目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施工企业责任成本控制实行难的原因
  
  (一)领导重视不够和观念陈旧的阻碍。企业领导对责任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是责任成本控制成败的关键,全员参与是责任成本控制的保证。目前有的领导仍习惯于利用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对应用责任成本控制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缺乏了解和重视,认为会计工作主要是记账、算账,参与管理是帮忙的陈旧观念,阻碍了责任成本控制管理的推行。
  (二)施工企业项目领导的管理水平及管理素质不能适应责任成本控制的需要。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施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抓生产,有部分项目经理只懂生产,对管理知识没有深入学习,不懂管理,阻碍了责任成本控制的实施。
  (三)施工企业领导权力过分集中。企业生产经营权过份集中于项目经理,与建立责任成本控制所需的分权式职能管理体制不相适应,另外企业冗员以及分配的平均主义现象使责任成本控制推行面临着矛盾和较大阻力。
  (四)会计人员素质和核算手段以及项目各职能部门管理素质难以适应责任成本控制的要求。由于责任成本预算是以各职能部门编制成本预算开支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因此编制基础资料的准确性是责任成本预算控制的关键因素,由此要求各职能部门人员及会计人员的素质较高。另外由于责任成本控制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统计资料,手工操作已经不能满足责任成本控制系统对信息、资料的要求。
  (五)施工企业由于隐蔽工程的成本存在的不确定性,增大了责任成本控制的难度。
  
  四、实施责任成本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责任成本监督仲裁机制。在各责任中心中,有时会出现为自身最大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的事情,这就需要建立监督仲裁机制,特点是:一要独立于责任利益双方,二是能从企业全局利益出发进行仲裁。
  (二)建立、健全责任成本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加强责任成本控制制度的实际成本、数据资料的收集、记录、整理工作,特别是非正常情况和例外情况的成本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记录。
  (三)加强对施工项目领导和职能部门人员的管理培训,提高管理素质与水平。
  (四)加快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加快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步伐。责任成本控制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求会计核算提供更详细、准确、迅捷的信息资料。
  (五)加大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力度。责任会计控制实施的前提是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没有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会计信息、资料,就不能实施责任成本控制,勉强实施,会挫伤职工实行责任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本文转载自《中国总
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