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企业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变化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修订了财务报表框架,将三张主表改为四张主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增设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目的是提供股东关注的信息,弥补两张基本报表的缺陷。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不是简单地由附表提升为主表,而是将所有者权益变动原因与责任划分清楚,树立了资产负债表损益观。资产负债表不再以历史成本计价为原则,它从应收款项中分离出“长期应收款”,取消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利润表将“虚拟损益”单独列示,标志着损益理念的重大变革。现金流量表增加了比较信息和重要的投资活动信息,提高了该表的分析价值。
【关键词】财务报表;虚拟损益;综合收益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文简称“《新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框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将过去的三张主表变为现在的四张主表,即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调整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与项目列示,提高了基本报表的清晰度,揭示了关键项目的经济实质,便于报表使用者准确地理解报表项目的内容与各项目之间的关系。
一、 为什么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新准则》明确了财务报告的目标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①,并且明确投资者——股东是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因此,财务报告应提供股东最关注的信息——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二)弥补“资产负债表”的缺陷
“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结果,但不能说明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未必说明资本增值,所有者权益减少也未必说明资本减值。所有者权益的增减不能笼统地归结于经营者对所有者投资的功过,还应说明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
(三)弥补利润表的缺陷 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反映经营者为股东权益增值作出的贡献,但并不完整,因为还有未计入“净利润”的“利得”与“损失”。“利得”与“损失”也属于损益的范畴,有些通过“营业外”计入了“净利润”,有些则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能够完整地反映经营者对所有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