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析企业信用行为的会计学

【摘 要】 笔者试从会计学的视角,分析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企业信用行为,使信用问题的研究更趋完善和全面。
  【关键词】 企业; 信用; 会计学; 会计信息
  
  由于经济主体的信用水平直接影响着市场交易的成本和效率,企业信用评级问题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并已取得诸多成果。但在会计信息日益为整个社会接受并影响人们行为的背景下,运用会计学理论分析企业信用问题,还是一个新的尝试。
  
  一、关于企业信用
  
  信用,一般是指履约行为、规范的总和,体现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基于经济利益的相互信任和授信关系。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信用有其专属含义,即企业履行约定责任、义务的能力和程度。良好的信用有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取外部资源,增加收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众多企业守信而形成的交易环境能够促进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因此,有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内部基于“信任和承诺”建立的稳定协作关系,正是集群环境竞争力的形成基础。相反,信用缺失,企业融资活动主要依赖银行,必然导致市场秩序恶化,进而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
  国外企业信用研究涉及信用水平评级指标、评价方法和模型。在评级指标由单变量(William Beave,1968)向多变量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元线性分析(E.I.Altman,1968)、条件逻辑分析(Ohlson,1980)和神经网络分析(Odom,Sharda,1990)等评价方法,相应建成各种评级模型,如J.P.Morgan创建的Credit Metrics模型,瑞士银行的CreditRisk+模型,信孚银行的RAROC模型等。我国学者陈静(1999)、高培业(2000)、张玲(2004)、李小燕(2005)以特别处理(ST)公司为违约样本,对偿债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二、企业信用行为的过程影响因素
  
  (一)收入与成本
  1.守信收入与守信成本。守信收入。这是指企业守信,在上游供应链、下游销售链、内部生产链中形成心理信任与价值认同,进而形成的收入增值。其内容主要有:(1)成为上游货物、资金供应商的重要客户,获得最多信息、特惠价格、最先时间和最大赊购或贷款数量,节省购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所增加的收入;(2)获得下游销售商或顾客的信任,节约销售费用,提高销售量所增加的收入;(3)获得内部员工的忠诚、敬业,节约员工流动的可见成本(如新员工招聘和培训成本)、不可见成本(原熟练工所承担的超额工作量等),提高生产效率所增加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