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中国入世我们在农业方面的对策

农业部计划司外贸处处长 刘北华

谢谢大家!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复关和入世整个农业谈判的情况,那么我本人比较荣幸参加了复关谈判和入世谈判的一些工作。我想今天这个机会,大量的都是过去的老领导、老同志,所以我想有些谈的内容,大家在这里听一听就行了,对外面还是不要去说。我今天谈的这个题目,主要想从三个方面来讲。一个主要和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谈判的主要农产品谈判的一些内容,到底谈了一些什么东西;第二个方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这些条款意味着什么,农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什么方面;第三个主要就是谈谈我们的一些对策建议。分这么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下我们谈判的内容。可能现在随着多哈会议结束之后,新闻的炒作大家也都看见了,现在各行各业都比较关心农业问题,特别是最近朱总理在“10”+“3”会议上又强调,入世发后可能最担心的就是农业问题,那么确实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农业问题始终是我们入世谈判的焦点问题。从整个谈判里头,农业这一块来讲,可以说主要涉及的有五个大方面的内容。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可能介绍得很细,大致的给大家介绍一下,通俗地讲一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因为按乌拉圭回合协议,农产品协议的整体结构来讲,里头内容是十分复杂、庞杂的。在谈判的过程中,实际上我们国内谈判人员也是不断地认识学习的过程,我们从谈判来讲,农业五个方面,所涉及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农产品的关税减让。关税减让,乌拉圭协议中有非常明确的关于农产品关税减让的一些规定。现在大致上,在农产品的关税上,发达国家的关税是比较低的,它一般都是在10%以下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在10—20%之间的关税水平上。那么我们国家在未加入世贸组织以前,我们农产品的关税是比较高的,在90年代初期,是在40%以上。通过谈判过程这十来年,我们自主进行了四次降税。现在我们关税的总体水平是21.2%,我们现在做的承诺,是加入世贸以后,到2004年时,我们关税要进一步降到17%,其中里面有一些国家,象英国这些发达国家所关心的农产品的关税可能要降到14%,这个水平基本上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关税水平,但是跟所加入国家来说,我们降税的幅度是很大的。这是第一块承诺的内容;承诺的第二块内容,就是关税配额管理,这个关税配额管理有别于我们目前执行的计划配额管理的方式。计划配额管理方式,目前农产品大的有十几个品种,都属于计划配额管理,它主要是每年国家计委通过国家整体宏观调控,它来预测今年要进口多少农产品的数量,然后向国务院打报告,国务院确定以后,今年按这个数量来发放配额,那么发放到企业,它也是不透明的,是在计划管理的体制下运行的。那么关税配额管理不是这种方式,最大的原则就是要推进贸易自由化,在农产品这一块,因为考虑到各国家在有些农产品上有特殊的敏感性,牵扯到国家经济的安全命脉所以它在预测制定的时候,对于特定的一些农产品同意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就是可以限定一定的进口数量限制。在这个数量限制之内,要实行非常低的关税,准许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那么在这个限定之外,则设定一个高的关税,来挡住国外产品的进口,这样的话,也就是说限定的幅度就表示这个国家农产品市场开放的一个幅度,那么,我们国家在通过艰苦的谈判,最后设定了几个品种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具体是小麦、大米、玉米还有棉花、糖、天然橡胶、羊毛这几个品种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在这里头,就有一个问题,这些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在WTO原则里头,你的开放度要开放多大它有一定规定,就是按你国内消费量的3%--5%的幅度来测定市场的准入量,在这个市场准入量之外,你可以设一个高的关税来挡住进口,我们国家现在这几个品种,可以说粮食类就说大米、玉米、小麦这些品种基本上是按照乌拉圭回合协议所规定的幅度管内所进行的市场准入的开放度的,因为我们这块谈判是在98、99年最终敲定的,所以当时依据谈判的基数是能用96—98年基数,96—98年正好是我国农产品进口的高峰期,因为95年粮食大减产,国内库存没有,出现了一个大量进口的格局,这样的话,用了这样的数据进行测算,那么国内消费量和市场进入量就取了一个比较高的数值,这样的话,粮食类的品种我们实际上现在承诺的量基本上超过了市场准入量,大概在5%--8%左右的幅度内,这是一块概念,其他产品的市场准入量都是比较大的,比如棉花、植物油还有天然橡胶、羊毛。后自己要具体讲这些品种的问题关税配额的要领大概就这么一个概念。在这里头有一个比较遗憾的是大豆没有列入关税配额管理,这也是最近一年多来大豆出现了进口激增,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为什么当时谈判没把它列入关税配额管理范围之内?这有个历史的背景,因为我们国家在95年以前,我们过去一直是大豆的出口国,我们大量的大豆都出口到其他国家。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畜牧业迅速发展,对植物蛋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我们对豆脯的需求在增大,在增大的同志,势必会刺激一部分国外的大豆进口。另外一方面,植物油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我们国家原来植物油本身就有一个比较大的缺口,约200万吨左右。这样的化,油本身的缺口和植物油的缺口就刺激了大豆进口量的增加。那么从成本和价格上来讲,我们国内的大豆的生产成本确确实实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方面,所以这又是一个方面。所以进口大豆要比国产大豆要合算了,加上我们本身质量的一些问题,比如含油率要比国外低1%--2%。这些因素就促进了大豆进口的增长加快,所以我们为什么一直想国家想管却又有没有管起来呢?因为在WTO规则中,有一个不可逆行的规则,也就是说原来没有设定为非贸易壁垒手段来管理,现在再使用就不为规则所允许。我们大豆也恰恰是为这个原因,过去我们是出口的国家,所以我们过去在大豆进口的问题上,国家没有设定限制。我们大豆的关税配额很低为3%,所以这样的话,虽然在96年已看出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一直没有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那么最终99年中美市场准入谈判中,虽然当时谈判时想把它列入关税配额中进行限制,但是最终从整个全局考虑,我们没有争取到,做了让步。所以现在大豆没有列入关税配额管理中去,这是关税配额承诺的内容大致是这样一个概念。
第三个部分承诺的内容是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实质上是通过谈判中逐步逐步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的过程,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92年我国在复关谈判阶段时候。第一阶段就进行了司法审议之后紧按着进入市场准入谈判中,,当时美国提出要求中国承诺取消出口补贴,当时我们很多人对出口补贴的理解非常的狭义,我们国内当时感觉出口补贴主要是对国营公司特别是国有的大的外贸公司。当时我们大的外贸公司是需要国家财政来支持那么国家取消这种支持仅仅以为是这么一个含义。所以在96年的时候,我们当时就做了取消补贴的承诺,但是,后来随着谈判的不断延伸,对该条款的理解加深以后,这个条款裨上不是国家对国有外贸公司的支持,它指的是对生产者的直接支持,也就是说政论对农民生产出来的出口产品的整个过程的支持。所以在多边场合的民政部下,包括议定书和工作报告的制作过程中就想把这个条款重新拉回来。要拉回来,当时是有条件的,按照乌拉圭回合的农产品协议中,出口补贴有一个例外条款,就是对发展中国家在仓储运输环节中,可以免于补贴消减的条款。那么我们入世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所以在这个条款上,我们就提出夹要几条,后来也因为种种原因,该条款也没有拿到,现在关于家业协议中的出口补贴,我们中国都不能享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有的产品都不能享受出口补贴。这是承诺的第三块内容。
第四块内容是关于国内支持。这个问题在前一段时间,今年年初,很多报纸杂志上都有很多文章在谈这个问题。这里头,我觉得有一个要从概念上来澄清的问题。农业补贴和国内支持不是一个概念。但是,在国内,很多杂志上把农业补贴直接给理解为就是国内支持这是不对的,农业补贴这个方面的含义更宽泛,包括我们刚才谈到的出口补贴在内,那么国内支持所指的就是指政府直接对生产者的一系列政策支持。这一块和出口补贴是不相连的。对生产者在生产环节中所有的支持。那么,在农业协议中具体地把国内支持分为主要三个箱政策。一个是绿箱政策;一个是黄箱政策;另一个是蓝箱政策。绿箱不外乎指政府可以直接补给生产者,而且该些政策免于消减的义务,这些政策不会直接造成贸易上的扭曲,直接补给生产者的政策,比如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民的培训、对农业进行的科研、病虫害的防治。因为今天这个会是探讨西部开发的,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扶贫等等。黄箱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和支持造成了贸易扭曲的这样的政策就属于黄箱政策,黄箱政策都是要进行削减的。黄箱政策中它主要的一大块政策是政论直接对农产品价格的补贴。政论在收购农产品时,对农产品进行价格补贴。这一块是要逐步进行削减的。另外一个就是蓝箱政策。蓝箱政策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国家没有太多的用处。它主要针对像欧盟这样的发达国家。一部分农民要进行休耕,政府给补贴,鼓励农民进行休耕。虽然谈判过程,美国同意我们可以使用蓝箱政策,但是在我国实际现实中,我们现有的国情这块政策我们不可能用。说到这里,哪,我们具体承诺的国内支持究竟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在中美谈判结束以后,就开始着手做支持表。因为所有加世贸组织的成员都要向世贸组织提交本国国内农业支持总体表。在我们作农业支持总体表中发现。一个问题算总的帐(绿箱、黄箱、蓝箱三块加起来)我们的承诺是一个负值。为什么呢?就是把政府对农业的所有支持全部加起来,不管是削减的还是不削减的,就是现实政府对农业所有的支持的全部加到一起和政府从农民手中征收的税两项相比。农民缴的税远远大于政府的支持。所以,是一个负值。大体是负二百多亿。按照乌拉圭回合协议规定,如果是一个负值,那么所有的条款都是免于削减的。因为政府对农业总帐是一负值。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没有想到美国人也不放过我们,因为在去年年底谈判时,我们都以为农业问题都基本结束了,但是在年年底,圣诞节刚一过,当时美国的谈判代表还是巴尔舍夫斯基,他突然给经贸部矿生部长传来一封信,谈到中国入世以后,农业国内支持的空间还有四百二十多亿美元的空间。这么大一个空间,在同会讨论时绝对通不过的,要求中国作出承诺进行削减。美国这个数值是怎么算出来的?它实际是把我们现存的已经提交的国内支持表中有关绿箱的政策加了进来。黄箱这一块它虚拟地算了一个空间,这个虚拟的空间是按照发展中国家10%(发展中国家在黄箱政策中有一个按农产品产值的10%)给留出了一个免于削减的空间。因为我们国家很多产品产量都是居世界前列的,如此按产值一算,我们在黄箱中还有一百多亿美元的空间,再加上绿箱中两项、数值就是这样算出来的,同此,美国人提出要求我们在黄箱中作进一步削减即不同意我们以发展中国家10%的微量允许在此前提下,是能用发达国家的标准(5%)。按照农产品协议具有两个标准,一是10%,二是5%,后来经过艰苦的谈判,最后我们拿到是标准是8.5%的妥协方案。这一方案实际突破了乌拉圭协议本身的文本文件,创立了一个新的8.5%的模式。同时又把农产品协议中的一个6.2条款也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特殊的例外条款。这个条款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关于扶贫的,政论对贫困地区进行的扶贫贴息贷款;还有投入品补贴;以及为了防止农民去种大麻、鸦片等农民而给予农民的救济。这三项是免于削减的,有这样一个上不封顶的条款,在我们的8.5%中,也把6.2条款纳了进来,实际上给我们加了一个上限封顶,在8.5%范围内适用,国内支持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第五,关于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与农业相关的有以下几项:1、我们承诺入世后到2004年和2005年分别要放开对农产品仓储、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化肥、农膜的批发零售业务。以前这块是由国家统死的,如今要对外国人开放。2、农业领域的服务行业。也就是我们现在叫的农业技术推广行业;这个也要向外国企业开放。
这上面五个方面都是直接跟农业相关的条款,其他还有两项条款与农业有相关性的条款。一是动植物检疫条款,主要体现在99年初朱容基总理访美时,当时签订了一个《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该条约的实质内容主要是中美两国就农产品的检疫问题达成的一个协议,在其中,有几个重大的突破。一是关于TCK小麦的。我们承诺每50克3万个胞子以下的TCK小麦是可以进入中国市场。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是有一定的严重性的。因为实践证明,每50克中有一二百个胞子都已很严重了,这个标准定得过高。最近正和美国交涉;再一个是关于美国柑桔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这个已经放开了,现在市场上也能看到美国的柑桔,现在看来,美国人当时测算它有多大的利润。但是,从目前看来,中国对它这一块的需求并不是很高。再一个就是畜产品的检疫,畜产品我们承诺只要美国农业部出具的检疫证明,我们这边基本上只保留抽查权。其他相关的,在整个复关谈判中,动植物检疫是一个单独的领域。现在我们由国家出入境和质量监督局两家合并,由他们专人来进行谈判。检疫这一问题,在WTO中是一个专门非常独立的部门,最有标志性的是《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中承诺的内容,其他国家比如和阿根廷关于高梁病菌的谈判和其他国家其他肝菌的谈判。这些方面现在看来,问题都是比较多的。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
我们承诺的还有一个农业比较相关的条款是关于特殊保障条款。特殊保障条款就是在WTO的农产品协议中,各国都享有的一个特殊保障条款,它规定:当农产品受到冲击时,国家可以在不通知有关各方面的前提下,临时征收附加税,阻止国外农产品的进口,在WTO中,叫SSG条款。这是一个非常好使的条款。比如去年韩国和我们在大蒜贸易争端中,韩国起用的就是SSG条款。起用这种条款后,对方不能采取反击的措施。因为我胶当时未加入WTO。我们采用工业品方法来挡它。当时经贸部召开紧急会议,共同讨论决定了用手机、甲笨、聚乙稀三种品种来抵挡韩国的大蒜,最后迫使韩国让步,双方谈判确定了一个数量限定,使得我们进一步保留了在韩国的市场。在入世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韩国可以起用该条款,我们就不能用非WTO规则来解决了。我举这个例子说明,当我们的产品受到冲击的时候,我们现在所在有的农产品是没有一个可以享受这个条款的,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大豆今年、去年受到了大的冲击,一下子从500万的进口量增加到1042万吨。今年大概预测的进口量大约为1600万吨,这么大的成倍成倍往上涨,像这样的条款我们没有享受到,就不能起用该条款,不能非常有效地、迅速地控制进口的势头。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这里给大家简要介绍了一下承诺的条款。第二方面我想讲一下地农业的影响。确确实实,加入WTO对农业来讲,挑战更大于的机遇,从经济上来讲,也有它有利的方面。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利于我国农产品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第二,也利于我们按照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农产品的出口。第三,我们可以积极地参与新一轮的贸易谈判。因为在其他领域,当不开始谈判前,农产品谈判已经启动了。在乌拉圭回合协议规定,无论新一轮谈判是否启动,但是农业谈判2000年就开始了。现在农业的新一轮谈判已进入第二阶段了,我们加入以后,可以积极参与农业规则的制定。第四,通过加入世贸,可以通过世贸组织拓宽加入到其他贸易组织中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次在多哈会议上,大会的秘书处来找我们,提到了关于我们国家加入OLE(世界兽医组织)问题。我们长期以来,由于台湾的问题,我们一直没有加入该组织,所以使得我们农产品包括一些国际上兽药、兽医和畜产品的检疫防疫标准我们都不能参加制定,非常的吃亏。现在加入了,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原来跟台湾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对于我们加入该组织很容易就解决了,台湾同意WTO赋予他的中国台北名义,我们也就可以进去了。从大的方面(国家全局)讲,加入世贸组织确确实实是从战略上来讲是对的,有利的,但是从农业部门来讲,要两个方面地看问题。在有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农业面临的严峻的应战。这些是在总理在很多场合讲话里头也流露出来了。这个意思为什么严峻呢?刚才我讲了一些条款,下面我再作一下具体的分析。先知大家严重性。一个是对生产的影响。确确实实比较严重。就关税配额管理的这些产品来说,我们现在的承诺的有些产品已远远大于我们国内的需求量。比如植物油,超出了我们的需求量。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我们国内的价格又比国际市场的价格(大豆要高出40%是指到岸价)高,就很可能造成一方面国内产品积压,同时又大量地花国家外汇进口,很可能造成这种局面。棉花就地区分布来讲主要集中于黄淮海地区,还有一个是新疆。新疆通过这几年调整产业结构,大量的农民种的都是棉花。农民收入的70%来源于棉花的收入。新疆地区又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唯吾人大量都是在农区,都是在种棉花。现在新疆的棉花一部分去年已经遇到了没有卖出动的情况。现在国内棉花的库存也构成了积村。但是我们棉花的整体人格跟国际市场现在棉花人格来比,又是一个40%。这样的话,我们大量的棉纺厂都是在沿海地区,企业一放开,就要大量从国外进,对企业来讲更有利。新疆距离沿海非常远,再加上我们运输条件的限制,还有我们的流通环节,我们农产品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光是自己生产成本高,而且流通环节的费用要占去人格的20—30%。我们是这样一个状况,所以就没有竞争力。像这些,从生产来讲,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初步测算了一下,如果明年所有的配额量都变成实际进口量的话,大概我们农业的种植面积要调减1亿1千万亩。大概影响1600万的劳动力的就业。如果这些产品人武部买进,国家要花外汇62亿美元。所以,这个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从品种来讲,当然我们也有有优势的方面,我们的畜产品、水产品、园艺产品是有优势的,但这种优势绝不是像有些专家讲的是现实的优势,我特别反对。我记得我们18次工作组会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焦点访谈》找北大的井毅夫教授在《焦点访谈》上讲的一套,说我们入世以后,中国农民可以去种蔬菜。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因为种蔬菜首先要考虑能否变成现实的贸易,有没有可能变成现实的贸易?美国卖给我们的是粮食,粮食是可以贮藏的,新鲜的蔬菜,美国人要吗?你的市场在哪里?我们刚刚向韩国、日本两个国家出口一点蔬菜,他们就开始和我们打贸易战了。有多大的国际市场要我们的蔬菜?而且,蔬菜是鲜活产品,保存不了,没有贸易的现实可能性,有也非常的少。再一个我们的产品的农药残留质量标准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这个咱们内部很多人都知道。现在就目前北京大的超市中,有的甚至还打着绿色食品商标的产品,去检验检验,有多少能符合标准呢?所以现在国家不得不出台叫安全食品的叫法。什么叫安全食品?就是吃了不当时死人的就叫安全食品,是这么一个标准。所以我们的标准非常非常地低,怎么来和国际标准接轨?怎能保证我们的产品出口呢?这是面临的现实。所以我们认为出口的机遇也是潜在的。我们有价格的优势,确实由于我们的劳动力有优势,所以这些产品价格有优势。但从质量上,我们是没有竞争力的,必须通过努力去工作,提高竞争力,把它变成现实的出口优势。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这是讲得对生产的影响,我就大放讲一下。
第二个方面对农民的收入和就业的影响。我想点一下,我们都知道,近两年,中央也好、国务院也好,一开会、一讨论农业问题,首先讲就是抓农民收入的问题。现在改革这么多年,近两年农民的收入是呈下降趋势,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成比例。现在有的专家作过测算,大概工业和农业发展之间差了15—20年,这是我听到有关专家测算的。当然我没有测算过,这就意味着,工业产品现在就该更新换代了,但是农民在15年至20年之后才有钱购买。所以工农比例是非常不协调的,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国务院着急,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我们农民的收入靠什么来提高呢?面临的问题就在这几。为什么朱容基总理这么着急?入世以后,农民的收入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为我们的农业结构过去都是种粮食,利用加入世贸之后,有的农产品要调减下来,要调整经济结构。我们要改种经济作物的品种(因为我们过去都是粮食生产),这些品种都是我们的弱项。油、棉花、糖,要开始生产这些了,但是这些品种的承诺量又远远超过了我们国内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调减下来以后,种什么?那么,农民很可能就没有收入。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但对于粮食安全我还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这几年,通过整个的经济发展农业应该说解决了粮食问题,而且我们承诺的整个准入量再说高一点,不外乎占我们总消费量的10%,这个比例还是在安全线之内的,问题不大,关键是农民的收入。如果自理不好,农民的收还会要下降,而且没有发展的余地和空间。问题是特别严峻的,尤其是农民就业,现在我们农村的已经隐型的失业率就相当的高,入世以后,随着国家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会有一部分农民转入城市,特别是通过发展小城镇建设,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是没有地方去转业怎么办?这是一个面临的很大的问题。
第三方面,从进出口来看,我觉得就农产品来讲,形势也是不容乐观的。一个是从进口方面看,我们谈判中关于关税配额管理方面,我们在谈判过程赶的时机非常不好,因为乌拉圭回合的协议已经执行了几年,在执行过程中,发达国家已经发现了关税配额管理有很多弊病,所以当我们在谈关税配额管理时,已经给我们头上加了很多帽子,很多的限制怀条件,而这些限制性条件是在新一轮谈判中,其他成员国刚刚开始要谈,但我们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所承诺的范围。比如说,在关税配额管理的管理方式上,乌拉圭回合协议开始执行后,各成员国关于关税配额管理的管理方式的执行是五花八门,我们当时非常想用韩国的方式搞拍卖,在拍卖的过程中,我就可以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这样就适当地控制一部分进口,但是在谈判中给我们做了限制,你的关税配额不准搞这些,只能搞按历史时期分配或者是先来先领的方式。再比如,分配方式上,第一次配额没有用完,拿回去进行第二次分配,还有些处罚性机制等,所以,在开始时候,有很多研究学者就认为关税配额是我们市场的开放度,而不是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由于我们在关税配额管理上方面有这些实际承诺的内容。所以我们去执行,就有可能变成现实的。所以像这些方面,看来对政府在农产品的宏观调控上带来了难度。SSG条款我们也没有享受到,再比如像我们想利用一些技术壁垒的方法来控制进口,现在看来也是非常难的。比如说现在已在准备实施的《关于转基因条例的问题》想通过这种手段来控制大豆进口。刚才法制办的司长也讲了,按照WTO的规则,公布以后,必须要有一个过渡期的问题,也就是和国际接轨的问题。最开始在我们部制定这些规则的时候,很多司长脑子里没有这根弦,就想国务院给我的职能就是控制进口,那我想办法在这个条例控制就行了,后来,经过几稿审议,大家最后都明白了,现在国内制定的法律、法规就必须考虑与WTO规则相符,不能像过去只要我能达到政府的目标就行了,现在在达到政论预定的目标的同时,还必须同WTO规则接轨,两个都相符,否则,可能今天制定出来的东西,明天就被人推翻了。因为法规不符WTO规则。人家就会到WTO那里去告你,你还得被迫取消。像这些东西都有一定的难度。像在出口方面,形势也不是很乐观。出口补贴的取消,实际上我们现在在农产品出口上是有一定补贴的,这两年特别是粮食过程,政府是通过仓储、运输、费用的补贴来逐步缓解国内粮食库存的积压。这一条取消后,再出现农产品过剩,为了缓解国内供需矛盾时候,这一手段也用不上了。我们也测算了一下,如果说政论取消补贴以后,估计还有大米这一斤品种还具有竞争力,可以出去,其他的品种就要退出国际市场了。从这一角度上讲也有利于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调剂出来,再种别的,这是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问题。
再一个在WTO里头,在我们承诺的条款中,有一个12年条款,中国的产品在出口时,给其他国家造成产业损害或者冲击的时候,这些成员国可以启用条款来增加附加税或设定数量限制来保护他们的产品。这个条款的有效期为2年,特别保障条款的临时使用期限只有200天,像这样类似的条款,将来农产品在出口方面不可能集中于一个国家。如果一集中,像就会用该种条款来限定你。200天时间还好一点,也不过几个月,要是2年的话,那就意味你在这个国家的市场彻底丢失了,所以从整个大的外贸环境来讲,应该讲刚入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环境是非常严峻的。这段时间大家都知道,中日、中韩之间贸易争端加剧,中日之间的矛盾到现在尚未解决,日本就是要等到我们加入WTO去告我们。因为我们跟日本关于大葱和香菇的方法也是违反世贸规则的,就是跟韩国采取的方法一样的,就是要等到WTO治你。这是讲的整体承诺内容,剩下的时间也不太多了,我就随便说一下第三个问题吧。
第三,将来我们怎么办?从大的思路看来,我们提出了三个发展战略。其一是科教兴农。我们根本的问题是提高自身竞争力,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从科技入手,提高我们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转化率;其二就是实施发挥比较优势的战略。我们的农产品里面要发挥我们优势的一面,就是畜产品、水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国艺产品。我们下一步要大力引导农民向这一方面转移。对于不具优势的,要适当让出一部分市场。那么对我们资源稀缺的比如一些热带产品,该进口我们还要进;其三,要坚持扶持以鼓励竞争并重的战略。我们觉得,中国入世以后,今后农业的发展还要政府的扶持、支持为主,特别是要充分利用WTO关于国内支持的现有空间,包括8.5%补贴空间,我们都要充分利用,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具体来讲,从大的政策上讲,入世后,农业管理体制必须要进行改革。这个我非常赞成法制办司长讲的话。实际入世道德是对我们政府职能体制的冲击,所以逼迫我们政府职能进行彻底的改革,农业区一块感觉是非常深刻的,包括谈判中。我们的农业管理体制是分割的,不是一体化的。生产这一方面是农业部管,到了加工那一块则是经贸委管,铕到流通领域是经贸部管,各自分割的,不是一个整体,没有把它作为一个产业链条衔接起来,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这样的话,就不能形成一个合力来应对国外大市场竞争的机制,包括流通体制、农业经营体制,问题特别多。现在我们国家农业全面基本上是一个空白点,WTO农业补贴规则里头的农业补贴政策大量都是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方式来直接补给农民的而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基本上是收编到农业银行中去了,所以等于缺了一条腿,还有农村保险,我们根本没有。所以这些整个对农民的支持政策根本没法往下执行。这些现象等都城是体制上的问题也包括流通体制(包括粮食流通目前都在变)。还有个最大问题是大力扶持农村金融主体的问题。现在入世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千家万户的农民针对的是一个国内的和国际的大市场两个都不适应。我们没有一个农民的合作组织,而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现在最明显的最现实的问题是当农产品受到冲击时,谁来代表农民去和国外的企业较量。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年5月的“香蕉案”,当时广东等几个省受到进口香蕉的冲击,证据也非常充分,就是想打反补贴的条款,但是按照条例规定,诉讼主体必须是生产者,生产者了代表者是谁?没有人。像这种状况就根本不能适应入世以后的整体。按照WTO规则规定,必须由一个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来组织生产者来打官司,代表农民利益。所以我们谈判中,现在的格局是经贸部来主谈,像我们农业部里仍是牌第二线,只能去听,能感觉出来这些都不相适应。再一个就是政论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刚才我讲了,我们的支持水平是一个负值,政府在支持力度上是非常不够的。尽管我绿箱里算出来100多亿,但我可以告诉大家实际中有一大部分不是农业的。但是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想把它做成一个正值,当时我们在做这个表时考虑到主要是做成一个正值对我们新一轮谈判中是有利的。但是后来把所有的加来加去就是加不出一个正值。就说我们政府对农业的支持非常地可怜。可能说,这么多年,一直是农业在给国家做贡献而国家给予农业的支持是没有的。因为是一个负值吗。所以从我们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好事,是把这笔帐算清楚了。过去谁也说不清楚这个事情。因为过去,包括我们对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限的,在财政部里有6个司局都有科目跟农业相关的,后来,为了要给世贸交这一张表,大家齐心协力把这个数汇总出来。所以使我们感觉到体制上非常不顺。
因为时间关系,我想只能给大家简单介绍这些了。最后,我再说一句,我希望我说的不要对外说,因为今天来得很多都是老领导,我就是想把一些真实情况下给大家说一下,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对外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