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会计的制度创新:产权界定与市场化
股东的会计信息产权收益与成本负担趋于合理
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以后,股东可以通过委托其他的市场主体来经营会计信息,从而实现收益;然后,各股东根据所占的企业净权益比例对这笔收益进行分享。这样,会计信息作为股东共同拥有的一项经济资源,其收益的分配实现了公司。
另一方面,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更多程度上是一种个人行为,更多地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个人偏好,也就是说不同的股东为了相同的会计信息可能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同时他们的预算约束也大相径庭。现行的一律提供一种标准信息产品的做法无疑没有照顾到这种不同的偏好与预算约束。一旦会计信息生产实现市场化以后,接踵而来的必然是信息供给的市场化。会计信息的供给不再以公共产品而是以私人产品的形式提供,这样的结果是:
1、会计信息的消费者(包括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可以作出的选择包括:
(1)不消费会计信息,这时每个股东可以在保证按股份获得信息资源收益的同时,不再为自己以外的消费者(包括其他股东)承担成本;
(2)仅消费最低标准的信息;
(3)消费最低标准以外的信息,这时消费者需要为自己的额外需求付出额外的成本;
2、由于是有偿使用,人们会比以前更加认真的选择和使用会计信息。
四、总结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现代会计的发展已渐次形成财务会计、审计与管理会计三大领域(薛云奎,1998),如果将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视为第一次会计市场化变革——审计信息市场化;那么,本文所研究的正是会计领域中的第二次会计市场化变革——财务会计信息的市场化。之所以财务会计早早产生却一直未能完成市场化,主要受限于过高的市场交易费用与未产生能够使会计信息生产享受规模经济的新技术。但是,在电脑与网络技术产生并取得飞跃发展的今天,其产权界定与规模生产已成为可能⒁。产权的明晰使得会计信息生产和会计信息的传播可以转由市场来进行。市场化与规模生产将会在下列方面产生影响:
1、会计信息供给的有效扩大;
2、会计信息质量的显著提高;
3、证券监管机构、准则制定机构、学术界及企业经营者的角色转变;
4、股东会计信息产权收益与生产成本负担的市场化。
尽管本文致力研究网络等技术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生产、使用与收益分配的市场化问题,然而由于这是个复杂的、以前缺乏足够研究积累的新领域,因此,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一)本文在讨论时一直只不过限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未曾涉及非上市公司。相对于前者,非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需求明显要小得多,这时市场化与否主要应取决于市场的交易价格(主要是会计服务公司的收费及可能发生的泄密成本)与公司自行生产者成本的比较。
(二)如何解决可能的商业机密的泄露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必然会存在这样的担心,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会影响市场化的实现。这个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有:
1、运用契约禁止会计服务公司泄密;
2、会计服务公司可向企业购买商业机密的披露权;
3、立法。商业机密的问题并没有影响审计市场与管理咨询市场的良好运作,这表明该问题不致太难解决。
(三)一旦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例如企业隐瞒关键的交易),如何在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与会计服务公司之间进行风险责任的划分?如何避免企业、会计服务公司及会计服务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勾结?会计服务公司的产生对审计会否产生影响?
(四)会计信息的披露上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包括:
1、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信息的实时报告成为可能(吴东辉,1998),是否需要改变过去的定期披露制度?
2、如何保证获得会计信息的便利性?
(五)会计信息生产的市场化对目前的会计职业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例如,会计职业的劳动力需求可能会大大下降,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需要进行根据的调整。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会计信息市场化变革的最重要的影响。如何才能将社会变革的成本降至最低,这个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才能回答。
参考文献:
1、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陈毓圭译,论改进企业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2、刘玉延,当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1999;2:5—11.
3、薛云奎,论当代会计学科的发展与变革,会计研究,1998;1:11—19.
4、石春茂,论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及其现实选择,会计研究,1998;2:1—15.
5、杜兴强,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会计研究,1998年;7:13—18.
6、吴东辉,信息技术发展与企业的实时报告系统,会计研究,1998;6:11—14.
7、庄丹,企业财务会计的管制问题,财会月刊,1999;3:13—14.
8、杨小凯,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9、汪丁丁,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0、Hayek F.A.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