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用好公允价值准则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广泛用于金融衍生工具计价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被认为加剧了危机,对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的恶化起到“落井下石”的作用。因此,改革公允价值计价的呼声日增。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发表的声明在重申支持公允价值计价的同时,建议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进一步完善基于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持有目的及期限的金融工具估值准则。在峰会举行的当天,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对公允价值计价作出调整,允许金融机构在证明市场不流动、价格不正常的情况下,用其他合理的方法来估算持有的资产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日前也表示,将积极响应伦敦金融峰会的建议,定于本月20日至24日举行的理事会会议正在讨论出台新的公允价值应用指南的必要性。

  公允价值计价,通常被更直接地表述为“按市场价值计价”,即对存在市场价格的各项会计要素按市价登记入账,并根据市价变动相应调整入账价值。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欧美大型银行需要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约占其总资产的一半。危机爆发后,次贷支持证券等相关金融资产市值大幅缩水。根据公允价值准则,持有这些资产的金融机构不得不进行大量资产减记。这直接导致金融机构的亏损扩大、资本金不足及其信用等级下降,并进而造成交易价格下降、计提减值、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因此,金融界人士认为,使用公允价值计价对金融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国会去年10月通过的金融救援法案,就附加了要求美国证监会调查公允价值计价的影响及对其修改的可行性等条款。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此次修改这一准则,正是在国会和金融界的压力下作出的。

  然而,对公允价值计价的调整仍存有争议,会计界和一些经济界人士普遍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准则本身没问题,是会计准则导致大幅资产减记。这就好比因温度太低而怪罪温度计一样是没有道理的。修改或者放弃公允价值计价,将牺牲投资者在最需要财务信息时获取信息的权利。通过改变会计准则而“创造”一种虚幻的利润,只能延迟金融业问题的解决。在金融危机时期,这种行为对于市场信心的恢复极为不利。

  客观地说,在正常的市场状态和公平交易条件下,较之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等准则,公允价值准则更加动态化,更能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实时价值,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但是,公允价值计价是把“双刃剑”,其重大缺陷之一是加剧市场波动。因此,立足于更好地使用公允价值准则,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是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