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浙江电力综合服务公司 吕小燕



摘要:该文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入手,分析了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企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进行投资、筹资以及对外担保等理财活动,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潜在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无处不在,并且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它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面对财务风险关键在于加强防范与规避,如果防范的措施得当,风险就可以得到有效化解,而措施不当,风险则会对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本文拟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入手,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外部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而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讲,风险与收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因此,企业经营者既不能盲目追求收益而不考虑风险,也不能惧怕风险而坐失获利机会,反倒应该掌握应付风险的本领,提高风险承受能力,理智地应对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危机信号,它会在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综合反映出来,企业的经营者必须经常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建立起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在风险与效益之间进行利弊得失的权衡,并及时、正确地作出最佳决策,既规避了财务风险,又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以电力企业为例,常见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1、现金流量不足,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2、现金大幅度下降,而应收账款中的坏账大幅度上升;3、原材料成本上升,销售利润连续下滑;4、产生大额的或有负债;5、过度的贷款,让企业支付利息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并使企业从银行贷款的能力降低。这些风险的存在随时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多变,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应变。



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往往是不确定的,是企业难以准确预见和改变的。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会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如果企业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不扎实,那么财务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就不能及时作出科学准确的预见,反应滞后,缺乏应变,行动迟缓,措施不力,从而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2、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决策缺乏科学性。



风险控制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财务管理人员却缺乏这种风险意识与控制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及至财务风险出现,往往束手无策。仓促之间,全凭经验和主观意愿行事,既缺乏预见性又毫无科学性,由此而导致决策失误,产生财务危机。



3、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机制。



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内控活动无章可循,财务关系混乱,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上下级与部门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制度的不完善还表现在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机制。财务风险机制是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功能体系,是化解或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也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缺乏这种健全的风险机制就容易在风险管理上出现漏洞,让财务风险乘虚而入。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若干措施



根据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



1、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



对于多变的财务管理外部宏观环境,企业虽然无法对其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毫无作为。对于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企业应进行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的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应变能力,以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强化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企业各层次人员,尤其是企业的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将这种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与日常工作。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财务风险的敏感与判断能力,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判断潜在的财务风险,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决策人员也应具备一定财务知识,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虚心听取各方面人员尤其是专家的意见,果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3、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健全财务风险机制。



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是避免企业财务关系混乱的有效途径。企业应从落实岗位责任制入手,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做到内部管理责任明确,权责分明,各司其责,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减少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企业还应立足市场,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实时监控。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全方位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就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4、正确选择政策,合理分配利润。



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向投资者发放股利和企业留存收益。股利发放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企业留存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再投资规模和技术更新改造能力。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正确选择固定股利政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等,合理分配利润,努力减少和避免企业收益分配上的矛盾和风险。



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它也将企业置于风险之中。如上世纪末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虽然导致了许多企业的破产,但也有许多企业依然屹立于漫天的财务危机与金融风暴中。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对财务风险具有清醒认识,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规避手段。当今金融海啸再次席卷全球,面对严峻的形势,只要我们企业的员工,尤其是决策者与财务负责人,充分了解市场,把握市场,认识、了解财务风险的方方面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它,我们的企业就一定能在风险、竞争中发展壮大,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应付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