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追求的涵养——解读国家电力公司华中公司总会计师刘常荣的理财人生

作者:[郭和军]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按照几天前预约的时间,我驱车来到国家电力公司华中公司,准备去采访一位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的总会计师。他,就是刘常荣。说实话,采访像刘总这样的“大人物”,还是头一遭,心里多少有点不够踏实。但见面交谈之后,这点顾虑顿时消除。热情、诚实、敦厚、睿智、谦逊、豪放,给人以一种一见如故的亲和力;思维敏捷、谈吐自然、见解独特、逻辑缜密,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刘总那渊厚广博的学识、坚忍不拔的品质、不服输不自傲的清高,以及自我审视灵魂的成熟。


笔耕不辍 勇于探索


刘常荣先生酷爱学习、写作、书法、摄影,且成果颇丰。他除了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工作报告外,还先后编著出版了《企业财金求索》、《以德理财、以智理财、以法理财》、《电力企业会计人员晋升高级职称600问》、《电力资金市场》等专业书籍。同时还出版了一本名为《岁月如虹、山川如画》的个人书法、摄影专集。


凝视刘总办公室的墙壁上,先生亲自挥毫泼墨的两幅作品,在宁静之中透射出灵动飘逸的神韵,明快、超脱的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胸襟一览无余;“祖国万岁”的条幅,势态雄浑,气吞山河,饱含着先生的拳拳爱国心和赤诚的报国情。


想了解其人,须先读其文。纵观刘常荣先生的著作和文章,我发现字里行间都体现出先生敢于仗义执言,破世俗之定论,揭击时弊,扬科学之旗帜,倡显新论的宠辱不惊、虚怀若谷的浩然正气和执着的求索精神。


先生顺应新世纪电力体制改革的历史潮流,近几年来对诸如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会计信息、企业内部审计、会计人才市场建设、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在全部开放条件下实现最佳组合的途径、会计委派制、电网经营企业由盈转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实际工作起到了借鉴作用。其中刘总提出的会计求真秉性和金融的稳健性原则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著名经济学家许毅教授的高度赞许和业内有关人士的一致认可。《发展财务公司这一充满中国特色的新兴金融机构》、《农村电网改造对电网经营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等论文荣获部省级科研成果奖。


为了适应会计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刘常荣先生十分注重知识的更新,他对经济、财会、金融、证券、法律等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新理论、新政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在刘总的书橱里,最显眼的是一摞摞排放有序的剪报。多年来,刘总已养成一个习惯:凡是经他浏览过而认为有深度、有新意的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他都统统剪贴成册,并再逐篇仔细研读,藉以把握最新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使自己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登高远眺,使自己能够得心应手地驾驭其所研究的问题。学有所思,思有所得。思考是学习的结果,也是学习的起点——这就是刘常荣先生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


岁月的痕迹,已在先生头上染上了丝丝白发,但改变不了他耿直的性格和那股无法磨灭的锐气。几十年来,先生总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学习、工作,但无论怎样辛苦,他都显得那样神采奕奕,充满活力。他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令人折服、钦佩。


心富为本 财以德擎


1944年,刘常荣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农村,贫困的家庭环境,从小就培养了他坚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


1962年,刘常荣考上了湖南财贸学院(现湖南大学)。大学给了他求知的机会,也构建了他稳固的知识框架,从原先喜欢的新闻、文学转到了会计行业,从此一锤定音。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从而向成熟走近,他的心也开始慢慢变得“富”起来。


1966年,刘常荣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祖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在化工部黎明研究所这家国防科研单位的会计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远在异地他乡,举目无亲,面对那一望无垠的荒漠,刘常荣一方面要适应极度匮乏的物质环境和强烈的高原反应;一方面又要忍受对家乡和亲人的切切思念,这些都煎熬和磨练着他那颗年轻执着的心。


1980年,刘常荣从青藏高原下来,回到了湖南,被调入电力系统并光荣地入了党。自此,他与电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他觉悟高、品质好、业绩突出,组织上很快委以重任,将他提拔到财务领导岗位。从主任会计师、副处长、处长、电力工业局副总会计师、总会计师、财务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到现在的国电华中公司总会计师,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奋斗、在前进。


在刘总的会计生涯中,他始终崇奉一个“信条”——清廉。他把清廉当作做人之首要,当作会计修身立德之根本,把“理财不迷财,近财不贪财”作为自己终身恪守的工作信条。他提出了“以德理财”的新理念,用德撑起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刘总常说:“贪财的人不配当会计,而总会计师更应该是会计队伍中廉洁自律的表率。”他当总会计师多年,可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我们从华中电力财务公司和国电华中公司纪检监察部门的廉政建设统计表上对刘总多年来一点一滴的拒腐防变记录可以看到并可证实这一点。


在总会计师这个岗位上,刘常荣先生经常教育广大会计工作者要以德为先,切实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他对那些弄虚作假、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疾恶如仇,他痛骂那些腐败分子“灵魂深处有个追逐铜臭味的劣根性,一旦财权在握,这种劣根性就会在金钱的诱惑下急剧膨胀,把人格全都丢了。”


由于学术和工作上的双重成就以及德性上的良好修养,刘总成了会计界的一名佼佼者,成了一名较有影响的人物。其头衔也多了起来:教授级高级会计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会计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华中电力会计学会会长,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生特约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客座教授……头上的光环先生并不在意,他认为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动力,是自己进步的源泉。因此,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经常严格要求自己,用一些反面典型案例警醒自己,并约法“三章”:“管住自己的手——手莫伸;管住自己的嘴——嘴莫馋;管住自己的家属——莫依仗自己的权势。”这“三管”成了刘总永葆人格魅力的关键所在。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高尚的人格,对一个总会计师来说,是立身之本,是一种涵养。“万物莫与朴素争美”。刘总具有普通人的心灵,这是我们所钦佩的;刘总对工作的兢兢业业,让我们看到了涵养的追求韧性,也更衬托了其人格的高尚。


20世纪90年代对华中电力集团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个阶段,对刘常荣而言更是极不寻常的一段时期。1995年,华中电力集团管委会批准华中电力集团财务公司加入集团紧密层,吸收刘常荣为集团管委会成员,参与集团重大事项的决策,并由刘常荣担任财务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使财务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刘总坚持人本主义,大力开拓,勇于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糅合现代经营理念,在多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6年组织完成了《财务公司“九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五大指标,五项工程”为核心内容的战略发展蓝图。这一年,他狠抓企业投资和风险管理,千方百计降低经营费用,使财务公司人均创造利润220万元,列湖北省金融系统第一名。1997年该公司又创造了利润高达3.14亿元的佳绩。


1998年,刘总随电力工业部考察团到刚刚被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过的几个国家进行了认真考察,对国外优秀电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有实力的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体制进行了分析和借鉴,强化了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意识。与此同时,刘总还带领公司一班人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开发完成了“财务公司MIA系统”,开创了财务公司金融业务电子化的新局面。


1999年,作为华中电力公司本部形象标志的华中电力金融大厦以其灿烂明珠的姿态屹立于繁华的武昌徐东路上,与气势磅礴的武汉长江二桥交相辉映。伴随着新大厦的落成,该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也跃居全国70余家财务公司的前列,成为拥有逾百亿元金融资产的信誉卓著的金融企业。


在刘总的领导下,华中电力财务公司逐渐成为华中电网内部金融中心、结算中心、信贷中心和外部金融市场联系的窗口,连续五年被长江资信评估委员会评为“AAA”级企业,被湖北省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国家电力公司授予“双文明单位”称号。


刘总在探索产业金融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整套策略、方法和经营理念受到国家电力公司领导、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和华中电力公司党组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财务公司的成功之路,为创办产业金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为华中电力公司的总会计师,刘常荣还十分注重整个华中公司投资风险与投资效益的问题,当他发现公司投资增加、但投资结构不合理和投资收益下降时,便作起了关于清理对外投资的文章,并于2002年亲自主持完成了《优化华中电力公司投资结构的研究》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使公司上下大大强化了投资风险意识,将公司的经济损失控制到了最低水平。刘总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多次表彰和所在单位的一致好评。


“发展要有新思路”,“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华中电力公司的财会工作应如何顺应正在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对此,刘常荣总会计师讲了三个方面的意见:一是建立与电力体制改革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保证企业理财活动的高效运转;二是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措施,从战略上调整资产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三是突出财务管理创新,建立一套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财会队伍,不断加大财会工作服务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笔者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了敦诚赠曹雪芹的一首诗:“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笔者想代先生将这首诗赠予所有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同时也祝愿刘常荣先生健如松柏,在会计领域继续创造辉煌,也祝愿他所在的华中电力公司不断前进,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