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会计基本理论比较》
作者:[易庭源]
美国会计学界流行“信息系统论”,我国早已引进这一观点;上世纪80年代,杨纪琬与阎达五教授首倡“管理活动论”,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可惜“两论”长期对立。
李孝林、孙芳城、邓腾江、孔庆林等同志合著《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2月第2版)一书,主张“两论”结合,形成“会计是以处理价值信息为基础的控制系统论”。
首先,会计核算是对会计对象(价值运动)各要素具体内容,即劳动时间(价值)的消耗量和劳动成果,以货币为统一的价值尺度,进行确认、记录、报告、分析,提供翔实完备的价值信息。
然后,根据这一实际的价值信息,对企业下年度的经济流动,以“节约劳动时间规律”为动因与目标,进行会计控制,即要求对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内容,详加规划、调节、监督、考评,以期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努力节约劳动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两手抓,就建立了前后一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全书14章,326千字。其中:第7至11章,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与会计目标为起点,建立会计制度理论框架,精辟地说明“统一会计制度理论”和“会计规范”等问题。第12至14章,则是以会计对象为基础,建立前后一贯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深入地剖析复式记账理论、会计账户理论、财务报告理论,特别是将“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引入复式记账原理的研究,颇有独到之处。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运动中,李孝林、孙芳城、邓腾江、孔庆林等同志,坚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环境下,“两论”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