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会计信息化开创企业资金管理新天地

在企业资金管理上,我们一直将资金管理分为四个层次,即了解、使用、控制、运作。目前,在资金管理方面,我国大部分企业还仅仅停留在了解和使用的层面上。”国资委研究中心“产融结合与风险控制课题组”专家解洪波日前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金融危机的到来,无异于一个助推器,让企业家们开始思考要如何通过资金的信息化管理打造产融结合与风险管控的平台。
   建立企业内部资金管控平台
   “产融结合是实体产业和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产融结合必将引领出资金管理的新天地,即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建立企业内部资金的管控平台。”解洪波表示。
   事实上,产融结合最早是以资金集中管理为突破点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不断融合的过程,如今建立在产融结合基础上的资金管理系统已经不仅仅是资金的集中管理,还要发展成为集团内部的一个金融体系平台。
   “这种管控平台不单单局限于货币资金和票据的管理,实际上是将管控手段里的预算、投融资、票据、外汇、风险预警等综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就从开始所说的集约化金融服务,变成一种集团化金融管理,最后才有可能成为集成化金融支持。”解洪波分析说。
   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上存在不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经验,而企业之间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互动。这源于企业对信息化认识的不足。但现在,这种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变,引入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的共识。
   “攀钢在最早引入资金管理系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概念。当时,银行已经陆续推出了网上银行,我正好在厦门的一个会议上看到北京某IT企业给一家客户做的资金管理系统,觉得他们的做法和思路确实都很先进,因此就引进了这套系统。”攀钢集团财务公司网络信息部经理陆玫介绍说。类似的情况,并不仅仅是在攀钢身上发生过。
   “国外整整比我们先行了20年”
   在采访中,解洪波讲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今年,国资委对国有企业重点考核的几个方面中就包括了资金管理,为此,一家知名国企决定上一套资金管理系统。这家国企的负责人表示,上这套系统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希望考核过关,二是希望能够了解下属70多家企业的资金状况。
   作为一家大型国企,集团公司不了解下属子公司的资金状况,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这不仅是我国企业资金管理和国外企业差距的问题,也反映出我国全民对资金风险控制或资金管理概念认识的缺乏。
   “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国外整整比我们先行了20年。”解洪波指出,“我们现在的资金管理监管系统,主要是通过建立量化标准、限额管理、业务监控以及风险预警四个部分来实现的。而且从使用情况来看,到目前为止,这套系统还比较适合,但这些事情实际上是国外企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已经在做的事情。”今年,国资委要求对央企的资金管理进行考核,其作为外力必将有效地推动企业资金管理的前进,但如何将资金管理的观念深植企业管理的观念中,这恐怕不是一次考核或一朝一夕所可以达到的。“这应该是国家政策、企业、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整体信用等几个方面来共同促进的。”解洪波表示。